肖恩伟的独特生意经
中国有句古话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树木”的肖恩伟硬是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塑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木雕技艺。
肖恩伟是遵义市赤水人,他的家就坐落在从赤水市区通往大同古镇的大路边上。早些年,这条路上就已经成天车水马龙了,有过不完的穿行于贵州与四川之间的客货车。肖恩伟选择的这个点,无论是从泸州还是赤水出发的车辆到达时,基本都在就餐时段。因此,按说这个点应该是接待过往车辆极佳的一个接待点,但随着贵州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肖恩伟敏感地预见到这条道路的繁荣迟早会被建设中的仁赤高速所取代,于是在生意中小有积蓄的肖恩伟很早就琢磨着在这里建一个加工厂,使得这里的接待优势转化为开放式的生产销售优势。这个点的建设还宜早不宜迟,只有抓住机会才能让仁赤高速还未取代这里的交通优势时,利用仅有的几年繁华达到宣传推荐的效果。
在产品的开发上,肖恩伟直接延续了家里的木工手艺,但他不再去加工那些日常的家居用具,而是直接瞄准了木质工艺装饰品这个更为高端的市场。在产品的设计开发上,肖恩伟更是另辟蹊径,他认为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地区,喀斯特地貌比起当地更为典型的丹霞地貌而言,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更具影响。在肖恩伟眼中的喀斯特地貌既有优点也有弱点,一方面喀斯特地貌使得贵州的土地更显贫瘠,但同时喀斯特地貌也给贵州带来了丰富而多彩的变化。让喀斯特地貌的特色流淌在自己的木质工艺品中,是肖恩伟一开始就立下的志愿,但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的困难:如何在木制工艺中体现喀斯特,绝不是简单地雕刻出岩溶形态那么简单。经过反复思考和探索后,肖恩伟决定去其表象,取其精核。他认为喀斯特就是一种流动的石头,在它上面体现了流水丰富的变化和流畅的线条。
“去其表象,取其精髓”的思路,让肖恩伟在木质加工中寻找到了自己的灵感,使他的木制品中充满了流畅的线条和丰富的变化。正是这种线条和变化成就了肖恩伟自己作品的风格,从而通过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将他的这种特色工艺品信息带到了四川和贵州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