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灯笼、踩高跷
春节那几天过完后,不久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五六十年代贵阳元宵节的活动是很多的,孩子们又有了一个玩游戏的好时机。
白天可以去大街上看大人们“耍龙”“摇旱船”“捉蚌壳精”,还有“大头罗汉逗狮子”等,等到晚上就会有孩子们自己的节目了,那就是玩灯笼和踩高跷。
整个下午,孩子们都在父辈的指导下制作灯笼。从削竹筋、扎骨架,直到糊灯笼皮和画上颜色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到晚上再放进点燃的蜡烛,灯笼就最后完成了。
夜晚来临了,当大人们去参加他们的元宵节灯会时,儿童们也会有自己的快乐游行。你瞧:这边走着的是灯笼队,有金鱼灯、兔子灯、蝴蝶灯、小马小牛灯等,形态各异,五光十色。那边过来的是孩子们的高跷队,威风凛凛,喜气洋洋。贵阳孩子的高跷也是自己做的:取两根比人稍高一点的竹竿,分别在离地约一尺高的地方横着捆上一截木棒就行。使用的时候让竹竿从两个掖下穿到身后,再用两手从前面扶住竹竿,人就可以稳稳地站在竹竿上,并且可以自由地前进。虽然这种高跷比较简陋,孩子们自制的灯笼也显得稚气,但这一切却出自儿童自己的双手,其中的那种乐趣是人一辈子都值得回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