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苗族服饰——昭通式
所属图书:《苗族服饰画集》 出版日期:2017-01-01 文章字数:0字

(一)昭通式

分布在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永善县、彝良县、楚雄鼻族自治州、武定县、镇雄县和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大街、龙街、中水、牛棚及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织金县、纳雍县、大方县、赫章县等地。

传说穿昭通式服装的苗族和穿毕节式1服装的苗族(图077、078)祖先从黄河以北迁来的,他们原是两兄弟,他们经不住连年战争的蹂躏,背井离乡向西南迁移。迁走时,哥哥骑马先走,弟弟步行后跟,弟弟依依不舍自己的家园,便把田丘古木绣制在衣服上,形成细微的花纹图案,后称“小花苗”;哥哥边打仗边迁移,为保平安,便把两支交叉的箭绣在马褥子上,象征敌人的箭不会射中自己。后来把交叉箭的图案绣在衣服上,因图案比弟弟的图案粗放,故称“大花苗”。“大花苗”少女梳辫盘于头上,系红毛线。婚后妇女绾髻于头顶,插梳子。上穿白麻布无领对襟短衣,外披大花披肩,有如披风。穿此种服装的苗族,地处高寒山区,长期经营畜牧业生产,毛料是他们避寒的重要产品。披肩上的图案即在织布机上用手工操作,白麻线为经线,红、黑毛线为纬线编织而成。图案粗放厚实,突出箭头花纹。箭的花纹便是苗族祖先向南方迁徙时马褥子用的图案,寓意避邪挡箭,保佑平安。现在这种图案传承不变,以示尊祖敬宗。披肩后面有一块四方形的编织花片,下垂数根彩线长至裙脚,线头饰彩穗。下着纹样简练的蜡染中长裙,蜡染只留很细的横直线,其中钉细红布条,裙以白底为主,裙脚绲花边,裹白布绑腿,穿红布鞋(图075)。

男子包白麻布帕,穿白麻布长衫,缀织花衣袖,下着青布长裤,披肩和女子相同(图076)。

图075

图076

苗族服饰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