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寺庙
寺庙,大多建在清雅之地,而马头古寨中的兴隆寺,却是建在住户密集的寨子中,这与其是土司官寨的历史密不可分。
兴隆寺
兴隆寺初建于明朝中期底窝总管府时期,规模庞大,气势宏伟,有正殿、下殿、两厢、配房、套房20余间,基石均为细工铸成。明末动乱时,毁于兵火,现基石尚存。大清康乾盛世时,宋氏、涂氏共同重建正殿5间,两厢各2间,改为家庙。涂左宋右,供奉着两姓祖宗,为了子孙发达兴旺的共同心愿,取名“兴隆祠”,清咸同战乱时被毁。光绪二年,宋、涂二姓重修改为佛庙,更名“兴隆寺”,有大殿5间,两厢各2间。民国时期,修下殿5间,中为戏楼。寺庙中间有石天井,大殿内供如来大佛,左边是牛、马二王,右边供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四季香火不断。每逢观音会,鸣钟击鼓,敬告天地,警示苍生,避邪就吉。建国初期,庙宇被毁,人民公社时建仓库于大殿内。改革开放后,在第四任住持张永莲大师的主持下,利用治狂犬病的资金,恢复庙堂。2002年,群众集资修建下殿,下殿上为戏楼,下为供奉花灯、龙灯的殿堂。
兴隆寺是清代马头寨佛教文化兴盛一时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寨人民现代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每逢重大喜庆时节,村民们聚集于此,花灯齐放,热闹非凡。
兴隆寺
兴隆寺
兴隆寺
马头寨人宋勇军在他的文章中写道:
张永莲像
张永莲墓
张永莲大师是兴隆寺的传承人,人称张公公、张师傅,是兴隆寺第四任住持。一个女僧人,能赢得如此称谓,自是德高望众。她的俗家弟子宋升素告诉我们,她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救世主,知识渊博,能医病,还懂一些天文、地理、命理,擅长绘画及刺绣。尤其是治狂犬病的秘方,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张永莲是黔西人,16岁出家,1946年进入马头寨兴隆寺,1993年圆寂,享年84岁,葬于兴隆寺旁。俗家弟子宋升素在其墓碑上撰联:“德深于众,如江河行地;功高于世,似日月经天。”
宋升素,73岁的禾丰中学退休教师,他对古寨非常热爱,在马头寨生长,一直在禾丰教书,退休后仍然定居马头寨。他说:“1984年3月底,狂犬病盛行,我得马头寨兴隆寺第四任住持张永莲大师秘传狂犬病秘方,拯救芸芸众生。”
宋升素
兴隆寺建寺之初的祠堂功能,咸同战乱被毁后重建时被分离出来,宋氏祠堂迁现马头小学柏香树下寨前案台处,涂氏祠堂迁对门寨岩头顶。光绪元年,宋氏祠堂在族长宋允文倡导下,筹集资金在寨前案台重建。新祠坐南向北,正房5间,两厢各3间,照壁用砖砌成,整个祠堂四周是用砖全包围的四合大院。1958年扩建马头小学,将宋氏宗祠拆除,扩建成禾丰乡第一小学,后改为马头小学。
朝阳寺
朝阳寺位于马头寨南与坪寨交界处,建于清乾隆二年(1731年),该庙为与马头寨相邻的坪寨宋万化后裔联合族人修建,最初用于供奉宋万化等宋氏历代祖宗,叫朝阳祠,后改为佛庙、宗祠并用。有正殿5间,两厢各2间,下厅5间,中为石天井,山门外有72级石梯和宗祠掩隐在林荫中。基石精雕细刻,门窗刻有莲花、鹿花、瓶花、葵花、如意等图案。
朝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