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林顺炳(锦屏)
所属图书:《苗山侗水送清音》 出版日期:2016-07-01 文章字数:694字

林顺炳(锦屏)

林宽 [1] 起义与铜鼓卫城 [2]

明代洪武整朝纲,改土归流乱侗乡。

强占民田屯军后,卫所屯堡遍南疆。

田园平坝官军住,苗侗被赶往山冈。

从此侗乡无宁日,饥寒交迫实堪伤。

林宽一呼擎义帜,各族人民起澜狂。

林王合伙人十万,同心起义反明王。

一朝攻破隆里所,杀死野猫众心凉。

二朝攻打新化所,新化平茶乱忙忙。

新化平茶抵不住,新屯黎明一扫光。

潮门桥头打一仗,齐让损兵又折将。

铁炉山上安铁炮,苗坡塘边建营房。

铁炉百里至铜鼓,深山密林扎营房。

黎平卫城攻破了,三朝四朝破武岗。

楚王带兵来攻打,龙虎相遇杀一场。

朝廷官军三十万,剿杀义军战武岗。

寡不敌众义军退,义军被杀三万三。

林宽被捉朝廷去,英勇就义不还乡。

朝廷杀害英雄汉,侗乡好汉名远扬。

侗乡林王被害了,众怒难消仇不忘。

此伏彼起民起义,朝廷君王实恐慌。

官军驻扎铜鼓所,重兵把守镇“蛮荒”。

铜鼓自古兵战地,黔楚咽喉锁南疆。

朝廷令所升格卫,奉旨筑墙保君王。

卫军一万民三万,声势浩大修城墙。

城墙三年工程竣,军事重镇踞苗疆。

城周六百廿五丈,计合三里四分强。

墙高一丈三尺整,墙宽一丈二尺长。

东南西北立门向,四个城楼保四方。

东门迎晖西镇静,定边、雄武南北方。

楼橹岩岩真坚固,垣墉屹屹若金汤。

铜鼓卫城六百载,天翻地覆慨而慷。

铜鼓清建锦屏县,民国县城迁三江。

县名锦屏终不改,两城春秋各辉煌。

铜鼓今开旅游地,经济繁荣民富强。

民族歧视不复返,人心所向党中央。

各族人民团结好,国泰民安永吉祥。


[1] 林宽字小师,锦屏县婆洞人(今启蒙镇),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侗族农民起义军首领。有关事迹在《锦屏县志》《黎平府志》《贵州通志》《湖广通志》《明史》《明纪》均有记载。

[2] 铜鼓卫城,今锦屏县铜鼓镇古城。

苗山侗水送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