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征战的记忆
所属图书:《莎朗舞心声:羌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征战的记忆

自古以来,羌族先民长期被中原王朝视作“野蛮人”,被奴役、被驱赶,他们也反抗。期间,虽曾建立强大的西夏王国,但不过二百年的时间,之后又伴随着不断的逃亡迁徙与反抗自卫。于是,形成了羌族尚武的风习。

铁铧口

以往的羌族家庭中,一名成年的武装男丁的一般装备是:一把刀、一杆枪(多为明火枪)、一圈火绳、一个皮弹药袋(内装一公斤火药和弹丸),还有一口袋烧馍、干肉等。如遇外侮,全寨出动,团结对敌。举行祭山会或婚礼时,也往往举行打靶盛会,枪法好的得奖。因此,羌族中有不少神枪手。

羌族曾经有一种木刻传信的习俗。这是在遇到敌情时,羌寨之间用以迅速联系集合人员投入防御和战斗的一种方法。木刻是长二尺左右的方木块,刻有印痕,上面捆一根鸡毛表示有急事,再加一块木炭表示非常紧急,绑个辣椒表示如果延迟或不来将要受到处罚。各寨要连夜按照规定的路线传送,并把本寨接到和交接木刻的时辰记上,以便追查。各寨首领要立即集合本寨武装男丁,向指定地点出发,不得延误。

制铧是贵州羌族保存至今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它与羌族尚武的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打造用于战斗的兵器,还是用于打猎的工具,都需要打铁的好手艺。好手艺代代相传,并随着先祖从四川带到了贵州。铧曾经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因此,一张好铧便是农民们所期盼的。羌寨制作的铧远近闻名,其铧口锋利,经久耐用,在江口、铜仁、松桃一带享有盛名。金属锻造曾经是羌寨重要的手工艺,有两处制铧作坊,两处补锅作坊。而用于烧制熔炉的红色泥土则直接来自于羌寨所在的香炉山上,这算是得天独厚。

本用于劳动生产的铧口,在某些特定的时候还能焕发出神奇的力量。过去由于医疗条件有限,羌民如生病常会请端公,如果是腹痛、腹胀等疾病,端公会举行这样的仪式:将一铧头放在火塘中烧红,取出后淬一碗水给病人喝即可。遇病情严重者,须将病人平放在床上或火塘旁,端公将烧红的铧头取出,赤脚踩上去跳舞,然后把脚踩在患者腹部,由下而上轻轻抚擦三次。据说还解除了不少人的病痛。

“舔铧头”

莎朗舞心声: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