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架桥“接子孙”
以前畲族认为人有病,若非八字有亏,就是鬼怪作祟。但无论怎样,都可禳解。为此,他们将农历二月定为小儿节,替孩子们行善驱鬼,消灾禳病。
畲族民间认为,二月阴气未尽,阳气新生,正是阴阳交感的最好时辰。时间过早,阴寒偏重,不利于“培阳”;时间靠后,阳气偏重,也不利“藏阴”。为此特定农历二月为“小儿节”,为体弱多病、“鬼怪缠身”,或“八字”有亏的孩子消灾祈福,添力助气。常见的形式,一是修桥,二是补路,三是立挡箭牌,四是树指路碑,五是撞名找保爷,六是请鬼师“栽花树”……
农历二月修桥补路,为的是修阴功,积德业。希望通过积阴功获“福报”,用方便别人的方式,来达到给自己带来福报的目的。事实上,这个习俗,与佛教的因果论相关,他们认为人的前世今生,都在“因果”里恩怨循环,可通过积“善德”以消恶孽,借“修行”来脱厄运。处在轮回状态中的人,善念越厚,善果多积,福报就越好。并且佛化万方,不管你是谁,在何处,所有的功德罪过,都能被一笔一笔,毫厘不差地记到账上,以便到时清算。
在农历二月修桥补路的人,多系以下三类:婚后多年未生育者;掉水落河遇救而久病者;干支八字欠缺孱弱者。人们认为久婚未育,是因为阴路隔阻,“子息”之路不通所致。解决的办法,是由鬼师掐算时辰,主家依鬼师所言到村寨周围,或指定的某个方向,选一河沟,积木搭桥。桥上彩纸曲虹,每边三条,谓之“彩桥”。桥成之后,由鬼师烧化纸钱,禳解通融。这样做的目的,是祈求早生贵子,早享天伦之乐。如小孩落河掉水遇救,却受惊受寒,久病不愈,那就必须“喊魂”。畲族认为,人有三魂六魄,人受惊吓,魂魄也随之四散,掉水也不例外。即便遇救或自救了,爬出来的也只是肉身,魂魄却还溺在水里面。魂不附体,当然人就会生病,所以但凡有人落水,都要搭“云梯”(视落水处的深浅,“云梯”必须到底),到其落水处“喊魂”,否则,肉身尽管得救了,魂魄却一直漂泊在外,无魂,这人迟早会死掉。
畲族女童班
普通的喊魂,父母都会。喊魂的人,必由至亲充任,或父母,或公奶,并无一定。但喊魂的时间,必须在落水的当晚入夜之后,交时之前。届时,负责喊魂的人带了孩子,扛着“云梯”,手持三束芭茅草,在夜色中赶往孩子落水处。喊魂者把草捆的“木梯”傍岸伸入水底,架在岸边,起身,左脚剁地三下,然后蹲下身,左手扶“云梯”,一边喊魂,一边慢慢往上提。右手持芭茅草,一边在“云梯”周围轻轻摆动:“某某回家啊,某某回家啊。太阳落坡了,四处黑压压,水底冷冰冰,河边凉飕飕,没有东西吃,没有伙伴玩。某某回家啊,某某回家啊。家中炉火红,家中饭菜香。爸妈在等你,姊妹在等你。等你吃晚饭,等你玩游戏。某某回家啊,某某回家啊,这里冷冰冰,家里热乎乎,某某回家啊。”喊魂的人念完喊魂词,“云梯”就恰好被完全抽离水面,这就表示魂魄已被带到岸上了,之后便将“云梯”丢入河中,开始慢慢回撤。依然是边走边喊,边走边用芭茅草往身后摆刷,但不能走回头路,也不能回头看。这时的喊魂词,形式与上面相同,只是内容被换成了岸上的内容。喊魂者耐心地诱导魂魄:天都黑尽了,别在野外玩。外面孤魂野鬼多,外面豺狼虎豹多,还是家中好,有爸妈呵护你,有兄弟爱护你,有邻里关心你,有亲戚喜欢你……总之,就是家中样样好,屋外危险多。在他们看来,魂魄可随着一个人长大,人小魂魄也顽皮,就要抬着哄着。用芭茅草摆刷的目的,就是要把跟在后面的孤魂野鬼赶走,以使魂魄不再受到这些阴魂的羁绊和诱惑。
小孩如果身体孱弱,久病不愈,或多方求助无果,鬼师又会从年月日时着手,查证阴阳四柱,找出命相的不足。此举的补救方式,除了用“刀头”、雄鸡,也可行善“消孽”。在畲族看来,如果命相真有亏欠,煞神实在凶猛,也有一法,就是“找保爷”保护。灾煞特别厉害的,除拜托高僧大德,借佛法保命外,有的还用以暴制暴,以恶制恶之法,找刽子手、杀猪匠、或横行乡里的恶霸做保爷,等等。有资格做保爷给人“保命”的,要么大德大善,要么大凶大恶,或者八字完善,福厚命好,四柱命硬。此外,也有属相相生、相克或互补的,以为也可以通过互补或帮衬的方式,帮助孩子躲灾避难。但畲族同时也认为,药只医有缘之人,神也只救可救之命。若救治不了,保爷便会说“这不是你命中的崽,而只是哄你高兴,惹你伤悲的花……”大言不惭,装神弄鬼,为自己的无能推脱。
架花桥
找“保爷”的形式虽然多样,但最常见的,也不过两三种。一种叫“撞名”。畲族民间的“撞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鬼师指定的时间里,背着(或带)孩子,携了提篮,里面装着酒食,外搭毛巾,朝指定的方向行进,遇见的第一个人,便是“保爷”(有的遇动物也可:遇狗叫“狗保”,遇猫叫“猫儿”)。由于被撞到的人通常都不愿意当“保爷”,所以双方遇见时,得先把对方挽住,再说明情况,请求别人给予帮助,以防人家跑掉。接着邀喝两盏水酒,劝吃两筷肉食,以尽礼仪。“保爷”再以自己的姓,为孩子取个名,承认“干父子”关系,从此往来走动;二是在指定的日期内,譬如“牛场天”、“狗场天”(均有鬼师根据孩子的命相指定),在入户的便道上做好标记(譬如燃起一炷长香),再将孩子的衣物暗扣在门头上,一家人抱着娃娃,把门关了,坐在家中静候,那推开门的一个人,便是“保爷”。等待的时候,一家人也很好奇,也想知道孩子的“保爷”是谁,却不能伏在窗前偷窥。第一个推开房门的若是大人,则孩子随人姓;推门的人如果也是小孩,那就要请他(她)的父亲代取;若是狗,就是“狗儿”或“狗娃”;即便是风吹开了们,也要以风为姓。第三种方式是指定特定的人。鬼师根据孩子的四柱八字,推定五行生克冲撞,根据生克,刑冲化煞。但“化煞”需要特定的对象,于是出现了不少稀奇古怪的选择:有找杀猪匠的、找姓“万”属水的、或者姓马属马的,等等。第四种则是指定特定的物。鬼师指定要拜石头、树木,水井等,所取的名字,自然就叫水保,木娃或石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保爷”是人,名由其取;若是动物,则由主家或鬼师代取。值得说明的是,如果“保爷”是树木、岩石、水井之类,那么除了焚香点烛,通关告祭,还要披红挂彩,鸡豚供奉。仪式一毕,孩子当场叫声“保爷”,从此关系成立,万事大吉。
保爷石
他们同时也认为,“命中只有八角米,讨遍天下不满升”。每个人的福分都是命定,“保”了别人,定会“亏欠”自己,所以很多人都不太情愿做什么“保爷”。笔者在枧冲、团坡等地采访时听说了两个故事,就很有意思。据说20世纪80年代,碧波乡一杨姓男子放鸭时被人“撞名”,推脱不得,没奈何喝了酒吃了肉,为之取名“各保”,叫杨各保。意思是虽然喝了你的吃了你的,但我们大家还是“各保各”吧。那家人一听此名,也无法,说“保爷既已取名,那就一切顺利,万事吉昌了。”从此谐音为“郭保”,郭保长,郭保短,一直喊到现在。每当逢年过节,依然前去拜“保爷”,日常照旧走动,不提。另一例,就有点故事性了。说是某寨一小伙很是勤快,一大早去水井边挑水,不巧也遇上了“撞名”。这小伙眼见被人拉住走不脱,便随人安排先喝酒吃肉(象征性地),到为孩子取名时,这小伙说:“叔啊,伯啊,为小娃取名是大事呢,名字取好了更是大顺。可是我什么都不懂啊,要不这样,我挑了水,你们跟着去我家,我请我公起来帮你们取?”这家人看他说得有理,又可借机登门,岂有不同意之理?便同行,直到路旁一人家院坝。小伙在院坝中停下来,说“我公还没起床,你们就在外面等候,讲话别大声,以防吵了他,他不高兴。我先进房喊他哈。”“撞名”的人不疑是计,连说“极是极是”。谁知这人一进门就没了踪影,“撞名”的人左等不见,右等不见,只得上前拍门。主家开门一看,彼此都不认识,便问何事?“撞名”的人三言两语,说明情况后,主家更是一脸疑惑。说这样吧,就当着你们的面,我把全家人都喊起来,看看有没有你们说的人?当然,哪里会有呢。但人既然是从这儿消失的,总得给人一个说法吧?于是主人又带着“撞名”的人,顺挑水人的线路进去查看:原来这家人的厨房有一侧门,通向村里的联户小道,并且常年不关,以方便寨邻出入。挑水小伙就是利用这一便道,逃之夭夭的。
活泼的畲族小孩
假如以上的办法都不奏效,民间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栽花树”。“花树”无花,不是树,而是竹,更不栽到土里,而是种在心上,用来陪护孩子的魂灵。若确定“栽花树”,鬼师须先定吉日,届时入竹林,选定一株生长旺相,枝杈整齐的小竹,焚香点烛祭告后取出,备足刀头酒礼,举行请神仪式,求神入位降福。这时,相关人员入位,坐定,根据鬼师的要求进行。法事起前,主家事前根据鬼师给出的条件,找十二个与孩子命相相符,能够提携互补的男人,代表十二太保(鬼师用神时,呼为张太保、康太保、岳太保、孟太保、温太保、铁太保、刘太保、杨太保、韩太保、宋太保、二位王太保),此时,主家带孩子进入堂屋,男左女右进至规定方位坐定,其后置放“花树”,周围由“十二太保”护持,阵势整齐严肃。
鬼师请神
各项工作就绪后,鬼师便身着道袍,头戴“关扎”,胸挂法号,焚香化纸请神,然后入席端坐。香烟缭绕,明烛高照的祭桌上,摆着卦、令牌与法器(或芭茅草)。只听令牌一起,纸化三张,鬼师便呢呢喃喃念起经文。初听不甚了了,细听竟也分明:“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佛,南无法,南无音;语无佛,语无法,语无音;语佛语禄,语佛有音;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身。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念诵之时,鬼师念一阵,跳一通,吹几声牛角,打一通竹卦,但见道袍飘飘里,芭茅草穿去绕来。肃穆厅堂上,鬼师东旋西盘。诵经毕,声音停,鬼师全神贯注,举手顺起三卦,大喝一声:“保人到了么?”环护着孩子的“十二太保”齐声回答:“来啦!”问:“来此干啥?”答:“要保得娃娃身强体壮。上山打得死虎,平地踢得死牛。”问:“拿什么保?”答:“三片金竹做副卦,卦卦打出顺境来。”话音一停,“十二太保”面向供桌,每人三卦,轮流起卦,力求打出“中平顺挂”、“阴阳卦”,“保合卦”三种卦象。这打卦也有技巧,保人若心闲力散,打出的卦就会走样,很难符合要求。卦象一旦不符,就要被鬼师罚酒。罚酒也有讲究,叫做“阴三杯,阳四盏,不阴不阳八大碗”。罚酒的时候,酒肉也已上来了,“太保”可一边喝酒,一边吃肉。轮卦打完,太保们按鬼师吩咐赌酒划拳。这“起拳”也有讲究,就是起前必先“邀”拳(即猜拳前的吉语敬辞),而邀辞也有规定,邀错也罚。按规定,邀辞多是“兄弟好,实在好,好还是兄弟”或“一心敬,二门喜,三发财”之类。如此一来,卦象不合,喝;邀辞唱错,喝;猜拳输了,喝!大家纵横捭阖,各展神技,当然那气氛就越来越热烈,把一个小小的堂屋烘托出“千军万马”的气象来。有那酒量差的人,程序未半,便已大醉。直到卦象全顺,程序完成了,鬼师才又请神进“花树”,用神“栽花树”。把那扎满彩纸的“花树”移入孩子卧房的生旺位,祈求孩子快长快大,快快长成大人。
畲寨村巷
除“栽花树”而外,畲族为孩子规避灾煞的方法,还有“立指路碑”,“树挡箭牌”,“架花桥”等。立指路碑,是行善事,积善德,求善果的行为;而树挡箭牌,即要为孩子禳解“五猖五鬼”、“阴司勾绞”等恶神。通常情况下,指路碑、挡箭牌都选立在三岔路口处,为陌生人指示路径,替孩子挡住恶鬼们追射的暗箭,换回孩子的健康成长。请神禳解的物品,也如《平越直隶州志》所载,根据主家的家底确定,一般也只用鸡鸭之类,多为主家考虑。据说,畲族民间的扶禄马与“栽花树”,其实都源自竹崇拜。鬼师取竹用神,是想借竹子旺盛的生命力,期望孩子像竹子那样,落地生根,所需不多,便能迅猛生长,日期选在农历“二月二”,也有祈望春至阳生之意。
山间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