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风风雨雨一世纪
所属图书:《天寿:贵州少数民族长寿老人探访录》 出版日期:2013-07-01 文章字数:3156字

风风雨雨一世纪

居住在镇远县涌溪乡涌溪村关庄组的百岁老人王德安,1912年的正月十七,出生在遵义市茅坡区官回乡山保村垭子头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过着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参军作战负伤无法返乡落户到镇远,在此结婚生子,居住至今。

全家福

往事并不如烟,待我慢慢道来

如今,进入期颐之年的王德安老人,依然红光满面,思维敏捷,耳聪目明,身体也非常硬朗。他家庭十分和睦,子女个个事业有成,虽然并非富裕之家,但老老少少关系十分融洽。

多年军旅生涯,练就强壮体魄。1938年,王德安被国民党用“三丁抓一”政策抓兵押送到司管区,后被送到九十四军121师362团。“卢沟桥事变”后跟随部队开赴湖北宜昌驻防,两年后调往贵州防守黄平飞机场,后又随部队到湖南邵阳、长沙驻防,1945年又到广西灵川县与日本军队作战,当时左右腿被弹片炸伤,受伤后转入军部141医院疗伤,后又转入湖南270医院、晃县休养院理疗,最后转入镇远第四林教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落户镇远,开始了他新的人生旅程。在十多年的部队生涯中,他苦于训练,勇于作战,在枪林弹雨中茁壮成长,练就了一副强壮的身体。正因为有强壮的身体作支撑,王德安老人才得以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中克服重重困难,过五关、斩六将,最终顺利走到今天。如今,王德安老人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经常帮助子孙做一些简单农活、家务,身体特别硬朗,要是没有人介绍,真还不知道他是一位百岁老人。

作息时间规律,保持良好状态。早在部队时期,王德安老人就养成了规律作息的习惯。退役后到异地农村居住,这种习惯仍然长期保持。60岁后,也没有因为年龄因素而放弃。不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每天坚持6点钟起床,在田间小道上慢走半个小时。不管事情有多忙、多急,哪怕是打谷插秧的农忙季节,有贵客在家,中午时间他都置之不理,每天中午12点钟都要睡上一个小时的午觉,否则下午就会昏头昏脑、没精打采。很多农村妇女都嘲笑他爱睡“干部瞌睡”,但他却总是乐呵呵地回应:“要想精神状态好,干部瞌睡少不了。”惹得旁人哈哈大笑。每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与人分享、讨论一段时间后,坚持11点钟上床休息。正是因为王德安老人坚持按时早睡早起、午间短休,几十年从未改变,所以精神状态一直较好,很多年轻人都自愧不如。目前,王德安老人是人老心不老,记忆力非常好,几十年前的事情都能一一道来,很多中老年人对此是羡慕不已。

生命在于勤“动”

饮食习惯良好,保持身体健康。王德安老人不像大多数农村人那样,喜欢抽香烟特别是草烟。恰恰相反,他最痛恨抽烟,也从不抽烟,但凡见到抽烟之人都要给别人上一堂“吸烟有康健康”课,甚至直接武力干预,抢去别人手中的烟。正因为禁烟立场坚定、手段“凶狠”,很多烟民见他都想办法绕道行走。他平时喜欢喝养生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从不违例,但最近10年基本上戒掉了。60岁以前,坚持每餐3两,端杯一人独自喝,不与别人争高低。80岁以前,坚持每餐2两,自饮自酌,不催劝别人,也不准别人劝。90岁以前,坚持每餐1两,从未突破界限。90岁以后,准确把握形势,决定不再喝酒,不管别人怎样“孝敬”,都不越雷池半步,拒酒于千里之外。他不吃冷食,冷水、冷饭、冷菜、带凉性的黄瓜、水果等一律拒绝入口,非要生火加热才肯笑纳。喜欢喝绿茶,喝现冲现泡的热茶,要浓度适中,一天24小时茶杯基本上不离身。喜欢吃肉,特别是猪肉,一日三餐都要有肉,否则就不思茶饭。吃盐量中等,偏向于清淡。正是因为王德安老人长期注重饮食、把握分寸,身体才一直保持健康。目前他老人家快要101岁了,从未生过病,就连最常见的感冒都很难遇到过,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老人当年是军人

正确面对现实,促进家庭和谐。王德安老人只生育了一男一女。小儿子刚3岁时,妻子张素芝就被病魔带离人世。当时虽然是中年丧偶,但他仍以冷静和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面对多么大的打击,老人依然振作精神,以顽强的毅力料理妻子的后事。没有了母亲,两个孩子的日子该是多么的难过,当父亲的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时有很多人劝他再找一个伴,共同抚育孩子成长,他都以“怕伤害孩子”为由委婉地拒绝了。王德安虽然在抗日作战中负过伤,劳动能力稍有欠缺,这并没有给他造成负担,相反,他却以怀念妻子、抚养孩子为动力,坚强地走了下来,既当爹又当妈,把孩子拉扯大。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吃不饱饭,王德安就到田间地头挖野菜,把好吃的都拿给孩子吃。在他精心的抚育下,儿女很快长大成人,女儿王志英外嫁雷山县,目前家庭条件良好,儿子王志权目前成了当地的养猪专业户和豆腐大卖家,年收入超1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富裕户。在当地,村民们只要提起王德安,都竖起大拇指叫好。如今,王德安一家四代同堂,家人和睦相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邻里友善相处,乐于助人可敬。王德安老人性格中性,偏于内向,但不拘束,为人谦虚,注重团结,从不争强好胜,善于帮助他人。他与人相处,从不说东家道西家,也不拨弄是非,心底无私天地宽。“邻里关系最重要,他好我好大家好。”他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和家人。哪家邻居有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助,周围的邻居都说他是个热心肠的人。谁家有什么红白喜事,他也总是积极予以关注并给予相应的付出。现在王德安老了,但是老人还是依然拿着扫帚清扫大门前的卫生,冬天与儿子一起清扫大路上的积雪,点点滴滴只是为了方便邻里的出行。今年年初,老人百岁之时,村委会为老人举办了一场“长寿宴”,寨邻老少知道后,都聚集到村委会与老人共唱生日歌,祝福他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德安老人一边切着生日蛋糕,一边笑眯眯地说道:“这是我这辈子最有意义的一天。”王德安老人就是这样,乐于助人,平易近人,一辈子没和别人争过长短,他的“吃亏是福”的理念,赢得了邻里无比的敬重。

百岁年龄不老,夕阳风光无限。王德安老人当兵11年,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弃军从农后,更是勤劳有加,乐于奉献,进入老年期后,他仍然余热生辉,勤耕不辍,做了大量的有益社会和群众的工作,是邻里老人的知心朋友。在乡里一年一度的“九月九”丰收节及各种活动中,总能看见王德安老人的身影。今年在村委会举办的“吃粽子、迎端午”的活动中,王德安老人与大家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幸福的笑脸似乎告诉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对待困难、对待财富、对待人生,都应该拥有乐观健康的心态。老人平时还非常关注社会新闻和国家大事,经常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了解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他委托孙子到村委会为灾区捐款。

王德安,一个普普通通的少数民族农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为邻里做出了榜样,为晚辈做出了表率,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是值得我们大家敬重的楷模和效仿的长者。

附件 长寿老人基本情况反馈表

(注: 出生年份:1912年姓名:民族:侗族家庭主要情况(含经济状况、子女多少、家庭和睦等):生有一儿一女,现同儿孙住在一起,四代同堂,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关系融洽。儿子是养猪专业户和豆腐大卖家,年收入超过10万元。请以本人为例,列举你认为有益养生、健康、长寿的三个主要原因:1.思想纯洁,与世无争。2.按时作息,精力充沛。3.不吃冷食,爱喝绿茶。伴侣情况:已故目前健康状况:身体健康,耳聪目明,行动自如。平时饮食习惯(含有无烟酒或其他嗜好):不抽烟,定时定量喝少许养身白酒,90岁后戒掉。从不吃冷食,喝水以中等浓度绿茶为主,辅以白开水。喜爱吃肉(以猪肉为主),一日三餐不可少。户籍地址:贵州省镇远县涌溪乡涌溪村关庄组平时作息时间: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中午12点午休一小时,晚上11点睡觉,几十年如一日。性格及人际关系状况:性格偏内向,但不拘束,为人谦虚,注重团结,助人为乐,乐于助人。王德安)

调查时间:2012年8月

天寿:贵州少数民族长寿老人探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