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赵司贡茶制作工艺
所属图书:《花溪非物质文化遗产撷英》 出版日期:2008-01-01文章字数:字

赵司贡茶制作工艺

赵司贡茶产于赵司、骑龙、马场、关口、黔陶拔1300米-1500米

的山坡上,此茶氨基酸、咖啡碱、脂类儿茶素、硒等含量较高,且经久耐泡,香气清香,滋味鲜爽,汤色极佳。早在清朝康熙年间,黔陶乡就有赵司茶的种植、加工记载,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周渔璜(即出生在黔陶乡骑龙村)在京为官时,曾将此茶献给朝廷。康熙帝饮后,赞曰:“品尝周公赵司茶,皇宫内外十里香”,定为贡茶。从此赵司茶名声大振。

赵司茶主要来源于赵司寨的高杆茶叶,生长的土壤为硅石风化发育而成的砂壤土,土质有沙土、煤山土、黄土,以沙土为主,采茶一年采2-3次,在春季(清明前后,称清明茶)和夏季。其制作过程为:采集茶叶,筛选,用沙锅进行热炒,然后在簸箕里用手搓茶,小茶晒干即可。大茶还需在炕上烘干,再倒回沙锅炒,温度控制在36℃-37℃左右,取出晒干。茶种类有:毛尖茶、一叶一心茶、二叶一心茶、三叶一心茶,粗茶(无心粗茶)等。

赵司贡茶体现了独特的制茶工艺,工序繁复(有近十道制作程序),茶色碧绿透亮,香似幽兰,味甘回长。其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民间性、公认的有效性、严格的传承性及巨大的后发效应,具有发展当地经济,完善产业结构的潜能。

时至今天,赵司贡茶仍然是花溪地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在这不断形成的茶文化中,逐渐体现了他们务实的生活态度、独特的生活情趣、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观念。

(注: )

(注: )

花溪非物质文化遗产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