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赶石头的吴勉王
所属图书:《鼓楼侗歌:侗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赶石头的吴勉王

吴勉(1334~1385),元末明初五开洞(今贵州省黎平县中潮镇上黄村兰洞寨)人,侗族农民起义领袖。

相传吴勉出生的时候一群雀子飞到他家屋顶上,红光围绕着房屋,异香布满了全寨。他从娘胎里带着两件宝贝来到世上: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拿着根小鞭子。刚落下地就会喊爸爸妈妈,三岁就敢光着屁股满山跑,老虎豹子也不怕,五岁的时候就骑在牛背,赶全寨的牛上山吃草。

有一天,吴勉上山去放牛,他发现靠近寨边的草都给牛吃光了,于是他想把牛赶到后龙坡去,因为那里的草既多又好,可以让牛吃个饱。但是那后龙坡全是悬崖陡壁,虽然那里的草又好又长,之前从来没有人上去,更别说牛了。虽然如此,吴勉还是不甘心,决定去试试,于是他骑在牛背上,拿着小鞭子赶牛来到了后龙坡边,但是牛始终爬不上去,有的才爬上几步又摔了下来……吴勉发火了,把鞭子往岩石上狠狠地拍了几下,说也奇怪,山上的岩石见到他的鞭子抽来,都往两边乱滚。吴勉非常高兴,不停地挥舞着他的小鞭子,把阻挡道路的岩石都赶到一边去了。就这样,吴勉顺利地把牛赶上了山,让所有的牛吃了个饱。

日子一天天过去,吴勉长大了,成了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子。在吴勉十八岁的那年,天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到处有人逃荒……可是当时的皇帝和官家不顾老百姓死活,逼着要租要粮。当地百姓在这种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发动了武装抗粮。每个侗族寨子鼓楼里都响起了咚咚的鼓声,寨上的妇女们、老人们为了大家能够活下去,眼中含着泪水,送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去抗击官家。这支起义队伍很勇猛,打得官军落花流水,当时的黎平府府台大人见势不妙,想出阴谋诡计,说是要召集义军头领谈判,减免租粮。吴勉的父亲作为寨老之一,前去府衙谈判,结果被打下死牢,最终冤死狱中。

吴勉听到父亲被害的消息后,悲痛万分,召集起义队伍,发誓打倒和推翻腐朽的官府,争取活路。吴勉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一度占领今湘、黔、桂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明太祖闻后极为恼火,立即命令楚王朱桢挂帅,发大军镇压。

吴勉早有准备,派人四处打听消息,听说皇帝派来的队伍已逼近从江县的八洛,想往黎平推进。为了减少弟兄们的伤亡,尽量不和官家的军队正面交锋,他自己拿着赶山鞭,从岩石最多的羊角岩上,把岩石像猪羊似的赶着往前跑,一路上走得很顺利,一块块岩石滚滚地由羊角岩经过佳所、永从、顿洞来到信洞坎。传说他想要把这些岩石赶到从江县的八洛,在八洛河上游筑成一道大水坝,官家的军队来时,只要把大水坝一拆,滚滚的洪水就会淹灭官家的军队。但是吴勉刚把岩石赶到信洞坎时,碰到寨上的一个姑娘,他就问道:“你见我赶的猪羊走到哪里去了?”那姑娘回答说:“我没见到你有什么猪羊,见到的只是一些死石头。”姑娘的话音刚落,那些岩石便都停在原地不动,再也赶不走了。吴勉气极了,伸手往那姑娘脸上一巴掌打去。姑娘把头一低,吴勉的巴掌打在她的头发上,把发髻打偏在一边。从此以后,这一带妇女头上的发髻,再也不能盘在头当中了,传说是吴勉打偏了的缘故。由于吴勉把岩石从羊角岩赶到了信洞,所以信洞那边的岩石就多了,信洞坎也就变成了整整齐齐的岩石坎子,直到如今当地人还叫它为“吴勉崖”。

传说吴勉赶过的石头

吴勉坚守过的城墙

起义队伍在和官家军队正面交锋中,战斗一次比一次激烈。吴勉率领的义军最终因敌人力量太大,众寡悬殊,只得边打边退。残暴的敌人,走一村杀一村,过一寨烧一寨。最后,起义队伍被包围在黎平府南面的岭迁寨上。敌人包围越来越紧了,口口声声要活捉吴勉。寨上的老人要吴勉突围出去,躲到深山里去避风头。吴勉为了安慰这些好心的父老,在岭迁寨上随手拔了一根树苗倒栽在地上说:“如果这棵倒栽的树能够活,我就不会死;如果这棵树苗栽不活,那么要跑也跑不了。”不料这棵倒栽的树竟活了。老人们见到倒栽的树都能够活,战胜敌人的信心增强了。有一天黑夜里,起义队伍终于利用一个机会,找了个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突围了出去,安全地转移到另一个寨上。直到现在,岭迁寨上还长着一棵古老而奇怪的大树,远远望去,只见树枝树叶是从地下长出来的,树尖都是往上翘的,而树根却好像在顶上,当地人都叫它吴勉树。

吴勉战斗过的地方

经过无数次激战,吴勉起义失败了,被迫转移往山上。传说他是练神兵去了。官家的军队包围吴勉住的地方好久,都听不到吴勉的消息,就爬到信洞石坎子上去找。可是找来找去,只见一座高耸入云的大石山,连吴勉的影子也找不到。

一年年地过去了,吴勉的消息还是听不到。侗寨上的老人们每年都要派人去信洞坎探听吴勉的消息。每个去信洞坎回来的人,都讲到在信洞坎岩石上,见到一个岩洞,洞口只能容一个人侧着身子进去,洞里有金子做的酒杯,银子做的碟子,宝石做的盆,金珠宝贝遍地放光。但是这些宝贝都不能拿出来,谁要拿了洞里的一件东西,洞门就小了,人就走不出来;要是丢下东西洞门又稍大一点,侧着身子可以出来。

这个消息被贪心的府台老爷知道了,他亲自带了一批差役来到信洞坎,爬到山上,找到了岩洞,一个个侧着身子进去,把洞里金银宝贝装了几十口袋。但是洞门小了,没有一个人出得来。府台老爷在洞里急得直跳,连忙派人去找石匠用凿子把门凿大一些,但是石匠用凿子一凿,轰隆一声响,洞门完全关起来了,贪心的府台老爷和一些奴才便永远关在洞里出不来了。现在到了信洞坎,还可以看见像一扇大门似的岩石,堵在山门口。

吴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的英雄事迹却被侗族人民世世代代传颂。至今侗族地区仍然流传着关于吴勉的许多神话传说。

在黎平县信洞溪西面山腰上,还有一个著名的溶洞被称为“吴勉洞”,深约1000米。洞内别有洞天,洞外草木丛生。据传吴勉起义时经常藏身于此,所以叫做“吴勉洞”,又称“吴勉石屋”。

鼓楼侗歌: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