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蓝靛染“亮布”
所属图书:《鼓楼侗歌:侗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蓝靛染“亮布”

纺纱

印染侗布

但凡到过侗乡或者见过侗族服饰的人,都会知道侗族亮布,之所以称之为亮布,是因为侗装布面呈现光泽,工艺卓异。侗族民众对于衣着的需求,大多保持自己织布、染色、制衣等传统,侗族社会在传承亮布制作工艺是一个自觉的过程。

侗乡山间气候温和,非常适宜蓼蓝、菘蓝等植物生长,这些植物是提取蓝靛的绝好原料,当地民众统称为蓝草。其他色彩则由茜草、茶枝提取红色染料;由艾草提取黄色染料;从金刚藤的块根提取黑色染料等等。蓝靛是侗族亮布的主要原料,因而蓝靛染成为侗族妇女的看家本领。用蓝靛染成的亮布做成的衣服,呈现色彩素雅、久不褪色等特色。

侗族蓝靛染亮布的制作工序比较复杂,主要分为提取蓝靛、靛染、洗布、晾晒、浆色等,而且要反复多次浸染、晾晒,直到布面产生光泽,入水不褪色后才算真正完成。

侗族蓝靛染亮布历史悠久,成书于清末的《黎平府志》对于提取蓝靛的方法有详细记载:“蓝靛名染草,黎郡有两种,大叶者如芥,细叶者如槐,九十月间割叶如靛池,水浸三日,蓝色尽出,投以石灰,则满池颜色皆入灰内,以带紫色者为上。”时至今日,侗族妇女仍然沿袭这一提取方法,他们从山上采摘蓝草枝叶并清洗后,放在木制染桶中,加入清水浸泡,并用石头等重物压住蓝草,以保证完全被水淹没,直到这些枝叶腐烂、所含蓝色汁液浸入水中之后,再将腐烂枝叶捞出滤干,使得蓝草所含色素完全留在木桶水中。在将色素从蓝草中分离出来之后,将石灰倒入蓝靛桶中,目的在于将含有蓝靛的水再次分离,使蓝靛浸入石灰后沉淀,舀出清水,蓝靛与石灰结合成为膏状物质,即成靛蓝。

亮布便装

提取靛蓝之后,便进入靛染工序。将需要染色的白布洗净,扭成半干状态后折叠起来,以便于放入桶中浸染,这一过程往往要重复三五次,使得整块布完全吸入靛蓝水,直到整块布呈现为浅蓝色后,拿到溪河中漂洗,将布上沾有靛蓝的杂质清洗干净,之后捶干晾晒,此时算是完成靛染工艺的一个环节,因为仅仅通过一次染色,布匹色泽还比较淡,因此靛染过程需要重复染、洗、捶、晒十余次,而且这也仅仅是一块普通侗布而已。

亮布在普通侗布基础上还需要继续套染、刷牛胶水、涂抹蛋清等多道工序。侗族服饰丰富多彩,亮布是主要原料。将普通侗布放入由茜草、茶树枝等植物提取的红色汁液中浸染、捶打,使得红色素渗入蓝布之中,晒干之后呈现绛红色为最佳,之后刷上用黄牛皮熬制的牛胶水,同样经过捶打,使牛胶水渗入每一根纱线之中,此时的布面呈现光滑且发亮的视觉效果。为了增加布面的光泽度,还需要在刷了牛胶水的布匹上均匀地涂上蛋清,并经过熏蒸、漂洗、捶打、晾晒等多次重复循环,亮布才算真正制作完成。

侗族亮布通过对天然植物中提取色素进行浸染,不仅美观、耐用、环保,而且体现了侗族民众亲近山水的心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

纱线

鼓楼侗歌: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