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瑶白摆古话历史
所属图书:《鼓楼侗歌:侗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瑶白摆古话历史

瑶白侗寨位于贵州省锦屏县彦洞乡,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初十,瑶白都要举办隆重的摆古节,期间举行祭祀祖先、念垒讲款、吹笙唱戏、踩堂唱歌、斗牛等系列活动。

摆古节,顾名思义,主要就是通过歌谣念词等形式追溯历史。因此,侃古讲款等成为摆古节的主要内容,从盘古开天辟地、姜良姜妹再殖人烟等自然、人类起源开始,再到民族迁徙、历朝更替都包含其中。一般来说,当地群众更关心本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各自姓氏来历、婚嫁习俗的沿袭改革等,因此这一部分与当地密切关联的内容最受欢迎,歌师将这些历史通过歌词说唱出来,用当地的说法,也就是“摆”出来、“侃”出来。

摆古场所一般设在斗牛坪中,在正式“摆古”之前,要举行一些仪式:

瑶白摆古节开幕式

一位象征着最先入住瑶白的先民的老农,身穿蓑衣、头戴斗笠、肩扛锄头进入斗牛坪,在发现这块土地之后,先后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取土,为能在这一块丰饶的土地生活感到无比满足,于是焚香化纸、祷告天地,率族人定居于此,这再现了瑶白先民落寨于此的情景。落寨之后,另一老农扶着犁耙、牵着披红的水牛入场绕斗牛坪三圈,展现瑶白的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这些仪式本身就是对瑶白历史的追溯,算是瑶白摆古节的开幕式。

随后,只听歌声嘹亮、铁炮(火铳)声声、大号长鸣、鼓锣喧天,各姓氏代表队按落寨瑶白的时间顺序先后出场。首先是龙氏家族的旗手扛着一面象征家族的绣有二龙抢宝图案的大旗步入摆古场,滚、杨、范、龚、耿、宋、万、胡、鼓等姓氏的旗手随后扛着代表各自姓氏族旗浩浩荡荡进入摆古场。在旗手身后,是身着长袍马褂的寨老、身穿对襟衣的汉子、戴着银饰身着盛装的妇女们,他们分别是芦笙队、歌队成员。人们吹奏芦笙、芒筒、长号、牛角,敲锣打鼓,挑着五谷、酒坛、鸡鸭、肉食,扛着纺纱织布机、耕作农具,捧着侗果、糖果、水果等等,欢歌踩堂,展示硕果,尽显丰收喜悦。

如重要节日一般,在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及入场仪式之后,瑶白人开始在摆古场上布置长桌宴,正式“摆古”:长桌上摆满代表瑶白人深情厚谊的酒菜、糖糕、水果、碗筷与牛角,一面高坐寨老、歌师,一面是远方来客。只待时辰一到,摆古歌师如古时教书先生一般,手捋长须、摇头晃脑、眼睑微启微闭,声如洪钟以白话开场,交代摆古节的缘由。接着以侗族古歌作为过渡。摆古开始,摆古的表现形式就是说唱艺术,摆古的说唱者分为主人和客人。在主方的古师摆完一个内容后,主方的众人就唱歌。遇到盘问或夸奖与谦虚的内容时,客方的古师就要接过主方古师的话题来摆,一个内容结束后,客方的众人也要唱歌。整个摆古就是这样循环反复。

瑶白摆古节

最值得关注的便是讲述瑶白自身历史:

这首歌可以说是瑶白的村史歌,从先祖落寨瑶白唱到主要姓氏龙、滚、杨、范、龚、耿、宋、万、胡、鼓十姓的来历等变迁史,强调了团结一家亲的朴实思想,其中“破姓开亲”、“还娘头”等关于侗族婚俗的唱词讲述了侗族婚姻习俗演变轨迹。

侗族社会婚姻习俗旧时有“还娘头”的风俗,即“姑舅表婚”,舅舅家儿子有娶姑妈家女儿的优先权,如果姑妈家女儿要外嫁他人,舅舅会索取重礼的陈规陋习,这一陋习使得侗族社会“玩山赶坳”、“行歌坐夜”的传统婚恋习俗受到挑战,不少有情男女难成眷属。为了改变这一陈规陋习,让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瑶白、彦洞两寨头人和贤达识士于清朝末年即共议规约,并经呈报黎平府同意,刻石铭碑,规范各寨婚俗。

瑶白摆古节除了“摆古”之外,还有一个重头戏,那就是唱大戏。瑶白大戏主要是汉戏,如孟姜女、白蛇传、梁祝化蝶、三国演义等,也有把这些汉戏题材改编成侗戏来演的。瑶白大戏有着漫长的形成和发展史,具有丰厚的侗、苗、汉等民族多元文化积淀,融歌、舞、戏、说唱、祭祀等民间技艺及礼仪为一体,再加上有汉文化的熏陶,成为一种亦侗亦汉亦苗的多元文化现象。

摆古节上

鼓楼侗歌: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