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报京有个“播种节”
所属图书:《鼓楼侗歌:侗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报京有个“播种节”

报京侗寨是黔东南州的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全省100个重点民族村寨。

报京侗寨坐北向南,背靠大山,寨子周边的千年古树堪称镇寨之宝。这里保留完整的侗族传统的吊脚楼木房结构,房屋沿山就势攀爬直上,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次第升高,巍然壮观,富有个性,是侗族传统建筑的一个缩影。从远处眺望,“山中有雾,雾中有树,树中有屋,屋中有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居住环境。报京侗寨传统文化、民间技艺、民族风情世代相传,独具特点的报京“三月三播种节”,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关于报京三月三播种节的来历,有一个凄美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报京侗族大寨的祖公弥留之际交代儿孙之生活之路:“农田庄稼讲节气,晚无收来早不生;侗族莫听外人哄,桐子开花就下种。”儿孙们记住了老祖公的话,每年三月三,一见桐子花就开始做农活。寨上有一个小伙子,整天好吃懒做又贪玩,只会吹芦笙。一天晚上,他悄悄把寨子内外的桐子树都剥了皮。冬天过去,春天到来,阳雀叫了,金银花也开了,可是桐子树一直没有开花,人们误认为季节未到,还放心落意地听那些年轻罗汉(男青年)们吹芦笙。一天夜里,雷公大怒,山洪暴发,人们看到顺洪水漂下来的一堆堆秧苗,方知误了栽秧季节。恰逢这时,报京寨有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男的叫桥生,女的叫良英。良英的父母嫌桥生家穷,不愿把良英嫁给桥生,硬把良英许配给一个富家子弟。良英极力反对这门亲事,背地里继续和桥生相亲相爱。三月初三这一天,良英到田里捞了鱼虾,到园里扯了葱蒜,约桥生到寨边金矿洞旁的莫嗄树下相会。两人脱下草鞋挂在树上,表白忠于爱情生死在一起的决心,并到坡上煮食了葱蒜鱼虾,以誓永不分离。由于他们的行为违背了习俗,后来遭到寨头及族人的毒打,双双跳崖殉情。后人为怀念桥生、良英,反对包办婚姻,每年三月三,一对对青年男女来到金矿洞边谈情说爱,瞻仰桥生、良英留在莫嗄树上的鞋印,相誓要学桥生、良英一样,永远相爱……

姑娘洗葱蒜

好大一条鱼

讨葱蒜

报京播种节

此后,寨主议定每年三月初三这天作为播种节。一则表示缅怀被包办婚姻残害的青年,开创自由恋爱的先河;二则告诫人们进入农业生产季节,不得再玩耍,直至立冬,芦笙方能启封。

报京侗族三月三“播种节”一般历时三天,主要有捞鱼虾、讨笆篓、讨葱蒜和踩芦笙等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二,报京侗寨的姑娘们手持捞篼,腰糸笆篓,相伴成群到田边、沟边、溪边捞鱼虾,捞到的鱼虾就在野地里煮吃,边吃边唱歌,男青年们也结伴来到姑娘们聚集的地方,向姑娘们唱歌和讨装鱼虾的笆篓,姑娘们则会高兴地邀请男青年们共进午餐,并将装着鱼虾的笆篓送给他们。这是“三月三”的序幕,也叫做“讨笆篓”。

三月三是“播种节”的高潮。如果有寨外的客人到来,寨中的芦笙堂会响起三声铁炮以示欢迎,寨老组成的迎接队伍,在阵阵芦笙乐曲中,热情好客的报京侗胞会为每一位进入寨子的客人端上米酒,算是进寨“拦路酒”。姑娘们穿着盛装,头上戴着银花,胸前挂着银项链,手上有银手镯,配上绣围腰、绣花鞋,手提竹篮到池塘边,将竹篮中的葱蒜洗得干干净净的,等待自己的情郎前来讨篮子,当地称为“讨葱蒜”。姑娘们的葱蒜篮子只送给那些情投意合之人,所以讨得葱蒜者,说明姑娘已默许。“三月三”这天,报京侗寨周围挤满看热闹人群。姑娘和后生的父母们亦夹在其间,来看自己未来的女婿或媳妇。按当地习俗,只有“三月三”这天长辈才能来看自己儿女谈情说爱,其余时间一般都回避,儿女们在谈情说爱时也是回避自己的父母兄弟。

报京侗寨芦笙堂中央往往放着一个大酒坛。人们以酒坛为中心点,手牵着手围成几道圈。里圈是吹芦笙的男青年;第二圈是穿长袍马褂的老人;第三圈是身着盛装的年轻姑娘们;最外面一圈是年纪大一些的妇女。围成圈的人们跟着芦笙的优美旋律踩着鼓点翩翩起舞,鼓点声、银饰声、笑声响彻云霄。

晚上,报京侗寨的姑娘和小伙子们隔着木板壁墙唱情歌,情真意切。按报京侗寨的习俗,只有“三月三”的三天才能在屋里唱情歌,其他日子只准在坡上唱,不准在寨子里唱。

播种节捞鱼虾

鼓楼侗歌: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