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萨玛护佑侗家人
所属图书:《鼓楼侗歌:侗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萨玛护佑侗家人

三宝侗寨萨玛祠

侗族社会传统信仰中,“萨玛”是最具代表性的,在黎平、榕江等地,几乎每个侗寨都会建造一座甚至几座“萨堂”,即供奉“萨玛”的神圣领地。

萨玛系侗语,汉译为“大祖母”、“先祖母”、“圣祖母”等。在侗乡有句俗语:“gaeml mags sax,gax mags miiuh”,意思是“侗家萨大,客家庙大”。

“萨玛”在侗语里意为“大祖母”、“大奶奶”之意,其原型本身是一个侗族女英雄,名字叫杏妮。她为了保护族人,抗击封建王朝的残酷盘剥和压迫,在率领侗族民众保卫侗乡父老的征战中,于一个叫“弄堂凯”的地方壮烈牺牲。为了牢记杏妮的英雄事迹,在她牺牲之后,侗乡民众将她尊为“萨玛”(或称“萨岁”),她殉难的“弄堂凯”也被称为“萨岁山”。随着时间的不断演进,“萨玛”逐渐成为侗族民众普遍信仰的保护神,成为侗族民众公认的“大祖母”。因为侗家人认为她能赋予人们以力量去战胜敌人、战胜自然、战胜灾害,赢得村寨安乐、五谷丰登、人畜两旺,所以她永世为侗家人所虔诚崇拜。

建寨先建楼,建楼先设坛。侗族民众准备在某地落寨之前会先修建“萨堂”,侗族社会萨玛信仰习俗中,最具代表性仪式为“接萨”、“安萨”和“祭萨”。

祭萨玛

接萨,即由被称为“登萨”(侗语,dens sax,掌管祭祀“萨玛”的老妇人,在涉及“萨玛”祭祀过程中,象征着“萨玛”神明,可以视为“萨”的化身)的老人,率领经严格筛选的“福人”前往“萨岁山”取回一块象征萨玛英灵的石头或一定的泥土,表示“萨岁”的神明来到这个地方,永远护佑这个寨子(若是这个寨子不断发展壮大之后,会有一些寨民从主寨分离出去,构成一些从属于主寨的“分寨”,分寨要设立“萨堂”时,可以直接到主寨“接萨”,不用到“萨岁山”去)。

安萨:在将“萨岁”神明的象征物迎回来之后,“登萨”负责将象征物安放在萨坛之中。萨玛神坛为圆形土丘,土丘正中预留一个深约两尺的坑,中间安放一口大铁锅,有的地方在锅内放置蒲扇、草鞋、碗碟、酒杯、银饰及纺织工具等,有的地方放置碗和银币,还会安置象征“萨玛”的人物偶像等,再用一口大锅覆盖,铁锅边用精选的白卵石垒填上来,中间用泥土堆成圆形,在泥土正中栽上一株黄杨树,因为黄杨树叶常年绿色,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寓意“萨玛”在侗乡民众心中“万古长青”。将一把半开的黑伞插在神坛中央,上面盖着网状的五彩剪纸花边,然后把侗族的百褶裙、一把扇子、一双草鞋放在伞里面。裙子为萨的服饰,扇子是萨扇风驱魔消灾的工具,草鞋代表萨夜间去巡视村寨,保护村寨平安。有的地方在此基础上还要按东、西、南、北四方及十二地支方位顺序均等安放12个木桩,用红、绿、黄纸或布把木桩头包住,用五色丝线捆紧。这12个木桩各地称呼不同,榕江地区称12个木桩一边代表萨的苦难、一边代表萨的武器;还有的地区称之为12位女神。在萨坛的正面,留有祭台等,以便于侗族民众祭祀萨玛时燃烧香烛及摆放祭品。

祭萨

祭萨

祭萨:萨玛祠除规定的祭祀时间外,平时是不许任何人到那里去的,是一个庄严肃穆、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忌场所。每遇重大祭萨活动,各村各寨都会请专门的“登萨”来主持祭祀仪式。祭萨的规模一般为各村各祭,有的也邀请邻村、数村,或地域片区联祭,场面庞大而壮观。参加祭萨的人员各地不同,许多侗族地区全寨男女老少一齐参加,但榕江三宝侗寨的各个村寨是以已婚妇女为主体。

在黎平肇兴,每逢祭萨前,凡是从寨子嫁出去的姑娘和出门在外的家人都要回到寨子,然后通过拉绳结草等方式将所有通往外界的路口拦住,禁止外人进入,也不允许寨子中的人外出,这个仪式被称之为“闭寨”,时间为三天。在闭寨过程中,全寨人只行寒食,不允许生火煮食,直至三天之后,才会集中到鼓楼取回火种回家生火,寓意获取“萨玛”的护佑。

祭萨活动分四个阶段:敬萨、请萨出堂、与萨同乐(哆耶)、送萨回殿。先由管理萨坛的“登萨”给萨玛敬香献茶,奉上祭品,告知萨玛的英灵。然后是各家各户的侗族妇女穿着盛装前往祭祀,每人喝上一口祖母茶,摘一小枝黄杨树叶插于发髻上。随后,放三声铁炮,由“登萨”手持半开的黑雨伞开路,参加活动的人们迎“萨”出门,跟随“萨玛”绕寨一周,最后到达固定的耶坪,大家围成圈,手拉手跳起舞来,齐声歌唱赞颂“萨玛”的“耶歌”。唱耶跳耶,与萨同乐,气氛古朴而热烈。侗家人用这样的形式,祭祀“萨玛”的英灵,祈求“萨玛”赋予人们以力量,战胜敌人,战胜自然和灾害,赢得村寨安乐,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祭萨

祭萨是侗族人民的大事,在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她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萨玛”是侗家人的始祖,她繁衍了侗民族、开创了侗民族文明,使侗家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侗族人民认为萨玛是侗寨的保护神,她能驱邪禳灾、护佑村寨、保一方平安。这种文化理念让侗族人民在同强权暴行和恶劣自然作斗争时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战斗力,为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作用。

鼓楼侗歌: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