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风雨桥头听风雨
所属图书:《鼓楼侗歌:侗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风雨桥头听风雨

侗族风雨桥一般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所以叫做风雨桥。

风雨桥

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整座花桥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廊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石墩上,巨木结构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或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廊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热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于桥上施茶水,供行人解渴。长廊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供行人休息时欣赏。

贵州侗乡最具代表性的风雨桥是黎平县地坪风雨桥。地坪风雨桥位于黎平县地坪乡的深山之处,风雨桥横跨在南江河之上,周边青山环绕,河水清澈,两岸坐落着村庄。

地坪风雨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历史上曾多次修葺,是黎平境内规模最大、造型最美的一座风雨桥,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邮电部将此桥设计为邮票发行。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侗族老人介绍,风雨桥建在溪河上不仅仅是给人们提供交通便利,而且还有镇邪和留财之意。

相传古时候,侗寨里有个小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一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是形影不离。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得跃出水面来偷看她们。

六洞地区鼓楼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一阵风刮来,刮得卡布睁不开眼,大风把培冠刮进水里。看到妻子落入水中,卡布一头栽进水里,可是来回寻找了好几次,却不见妻子的影子。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跑来帮他寻找,找了半天工夫,还是找不到他的妻子。

风雨桥内部结构

风雨桥兼寨门

原来河湾深处有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岩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它一个巴掌,它马上露出凶相来威逼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声在水底一阵阵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里有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往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往右看,浪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波涛卷得无影无踪。花龙在水面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不断传来“骨碌骨碌”的响声,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经过艰苦拼斗,花龙终于战胜了螃蟹精,并救出了培冠。培冠获救后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

高增花桥

这件事十传百,千传万,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长在。空中长廊式大木桥建成后,举行庆贺典礼时,人们奏芦笙,唱耶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这时,天空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丈。众人细看,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鼓楼侗歌: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