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未建寨先立鼓楼
所属图书:《鼓楼侗歌:侗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未建寨先立鼓楼

鼓楼是侗寨的象征,是侗族文化的名片之一。据统计,贵州有300多座鼓楼,其中有史可查最早的鼓楼为黎平县述洞下寨的独柱鼓楼,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最负盛名的鼓楼则当数从江县的增冲鼓楼。增冲鼓楼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为十三重檐八角攒尖顶结构,通高20余米,占地100多平方米,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侗族民众对鼓楼的修建异常重视,如果经济能力允许的话,整个寨子的侗族同胞会竭尽全力将鼓楼修得足够宏伟、装饰得足够漂亮。在侗乡,一个寨子有没有鼓楼、鼓楼修得是否宏伟,是该寨是否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一个侗寨的鼓楼,在外人眼中成为财富、凝聚力甚至兴旺发达的象征。侗寨鼓楼一般是按族姓建造,每个族姓一座鼓楼。如果侗寨族姓多,往往一寨之中同时有几个鼓楼并立,如肇兴侗寨就有5座鼓楼。

朝利鼓楼

堂安鼓楼

高增鼓楼

关于鼓楼的缘起,侗乡有一个传说:相传古代的侗家人在大杉树下围坐议事,烤火烧死了杉树,于是,侗家人仿照杉树的形象,建起了鼓楼。直到现在,侗寨凡遇水患火灾后,寨上的房屋被水冲或火毁,如无力先建鼓楼,必须先立一株杉木代替。因此侗族的能工巧匠倾注了所有的热情与智慧营造出造型独特、样式各异的鼓楼来。

鼓楼内部通常有四根大柱直通而上,柱间长凳围着中心火塘。楼顶悬大鼓,每遇大事击鼓为号。塔式鼓楼除八角外,也有六角或四角方形的。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拔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框架结构,层层支撑而上。鼓楼通体全是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侗族鼓楼中的四根主要支撑的主柱象征着四方和四季,十二根衬柱象征十二个月份。侗族人建鼓楼在符号象征的意义上取像于杉树,还有取其生命力旺盛的象征含义。杉树有一特点,老杉树倒了之后,在其根部又会源源不断地发出新的树苗,并且越发越多以至成片成林,这对于将鼓楼视为宗族标志的侗家来说,其象征是再好不过的了。

侗族建筑工匠是天生的建筑艺术大师,才艺堪称一绝。他们从不绘制图纸或制作模型,不用一颗铁钉,整体构思全在脑海中,仅凭手上一把自制小角尺,用一条楠竹破开刻制的丈尺和一支竹片醮墨笔,成百上千、长短不一、大小不等的梁、柱、枋、板、眼等,均由施工木匠们用手锯、凿子、斧头、木刨及长头控镐在“木马”上制作而成。对于外人来说,侗族工匠不用设计图纸便能完成高大鼓楼的设计与建造,简直是个难解之谜。其实,侗族木工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测算简捷、易于操作的营造尺——香杆(也称匠杆)。香杆是用半边楠竹刮去表皮后制成。香杆的长度,以该座木建筑最长的一根柱子的长度为准。一座木建筑通常用一根香杆。在香杆上,绘制有整座木建筑所有构件的尺寸和所有柱子、瓜筒上每个榫眼的位置和尺寸。掌墨师通常是在丈量地基后根据地形确定建筑物的基本构架(宽、深、高度)后制作香杆的。香杆制好后,整座建筑物的蓝图便在掌墨师的心中耸立。再高大的鼓楼,再长的风雨桥,也只靠这半边竹竿来下墨,数千件构件,数千个榫眼,通常下墨均准确无误,分毫不差,十分神奇。所以,在侗族地区,一个木匠只要会计算和刻画香杆,就基本可以得心应手地竖屋建房了。其中最让人感到神奇的,就是建筑师傅使用的墨师文。传统的侗族匠师还使用一套世代相传的建筑符号,一般有26个符号,但常用的只有13个,这些像汉字又不是汉字的符号只有侗族的匠师才看得懂,它们被刻在香杆和建筑构件上。这种侗族乡土的建筑学工具不愧为一种简便易用的工具,虽然简易但却有神机妙用。正是依靠一根香杆,侗族木工师傅按照设计要求运用祖传数代的建筑符号在木料上弹墨画线,然后凿榫接卯,木栓穿合,一栋结构稳固、结扣无隙的木构建筑就可宣告完工了。

六洞地区鼓楼

鼓楼顶内结构

鼓楼构架

鼓楼,是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杰出代表作。不管从其历史、内部结构、外部造型和工艺水平来看,它在中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均应有其一席之地。一个典型的侗族村寨,其建筑群以鼓楼为中心而展开,鼓楼附近是鼓楼坪、萨堂、戏台,构成村寨的核心圈;紧紧围绕着鼓楼的是家屋住房圈,再外一圈是禾晾和禾仓,接着是寨门、凉亭、风雨桥。因此,侗族村寨的建筑一般包括鼓楼、萨堂、戏台、房屋、禾晾、禾仓、寨门、凉亭、福桥等,而起到村落族姓标志和村寨灵魂的就要数重檐叠上、高耸寨中的鼓楼了。

侗寨的居民住房以鼓楼为中心,逐层扩散开来,一般说来,村民的房屋高度是不允许超过鼓楼的高度的。鼓楼的楼门前为全寨逢年过节的娱乐场地。每当夏日炎炎,男女老少至此乘凉,寒冬腊月来这里围火,唱歌、弹琵琶、摆古。侗寨有坐鼓楼的习俗,特别是春节期间,村村寨寨聚集鼓楼广场,吹芦笙,对歌作乐。或以侗族民间传统故事为题材,自编自扮,登台演唱侗戏。曾有诗人做客侗乡时留诗云:“几声铁炮客入村,芦笙引领进寨门,鼓楼坪上歌舞宴,杯杯美酒盛满情。离别数年难相忘,拦路歌声记在心。谁说深山多愚昧,文明礼貌侗家人。”

从外观上来看,侗族鼓楼是一种极富视觉效果的建筑。一座建好的鼓楼,楼顶是连串葫芦形的顶尖,直刺苍穹,犹如塔尖一样。中部是层层叠楼,形如宝塔的楼身。楼檐一般为六角、八角,六角的俗称“六面倒水”。楼檐每一分水的突出部分都有翘角,它的重檐层层叠叠,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鼓楼底部,多是正方形,四周有宽大结实的长凳,供人歇坐。中间是一个或方或圆的大火塘。

鼓楼形态的特征是它的高密度重檐叠加的楼体塔身。这是侗族鼓楼与汉族的重檐楼塔明显不同的地方。侗族的鼓楼在重檐数上皆为单数,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达21层。这是由于侗族把奇数视之为吉祥之数。

其实鼓楼身上还有很多符号,比如说鼓楼身上雕塑、绘画、纹饰、楹联等,这也是鼓楼楼身上的一种表层的文化符号体系,它有机地融合了堂、楼、屋、亭、塔、阁、殿、杉树、龙、鱼窝、仙鹤、村寨等形象。在综合这些形象的同时,侗族的鼓楼建筑匠师也有意无意地运用着这些物象所具有的象征含义,由此而创造出这么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建筑文化。所以,侗族文化被专家学者称之为“鼓楼文化”。不仅因为鼓楼是侗族建筑中的杰出代表,更主要的是侗族的全部精神性的文化要素,从历史记忆、宗教信仰、艺术娱乐到法律、习俗、节庆、交往等等诸多方面都离不开鼓楼。

鼓楼彩绘

侗寨鼓楼是侗族村民聚众议事的社会活动中心,又是政治、文化的活动场所。鼓楼在侗族社会的作用非常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聚众议事。遇有大事要事,集体商议决定,人们叫做“起款”。“款众”在“款首”主持下制定“款约”,“款约”通过之后,刻碑勒石,立于鼓楼中。

二是击鼓报信。遇有重大事件,登楼击鼓召唤,众人闻声而至。击鼓报信有报警、报喜之分,村民可从鼓声得知是警是喜。

车寨鼓楼

三是排解纠纷。村民之间发生纠葛,需要众人帮助排解,便聚集在鼓楼里裁决。如有什么人犯了过错,需要当众处理,也在鼓楼里进行。

四是对唱大歌。大歌是一种一领众和的多声部、无伴奏民歌,在男女歌队之间对唱,气势磅礴,观者如潮。

五是摆古休息。农事之余,村民聚集在鼓楼里,夏天小憩纳凉,冬天烤火取暖,老人给后生讲述历史故事,传授生产技能,教唱侗歌、侗戏。

六是吹笙踩堂。逢年过节,村民在鼓楼坪上或鼓楼里的火塘边,吹芦笙、踩歌堂。

七是存放芦笙。在下种以后一段时间里,为了不误农时,将芦笙音孔用棉花塞紧,存放于鼓楼内。

八是拾物招领。村民捡到失物,不知失主是谁,便放在鼓楼里,任失者自领。

九是悬挂牛角。村民将牛犄角悬挂在鼓楼内,作为村民团结、村寨富有的象征。

十是施舍草鞋。为方便过往行人,将草鞋挂于鼓楼柱上,任行者取用。

鼓楼侗歌: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