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享誉世界的稻鱼鸭系统
所属图书:《鼓楼侗歌:侗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享誉世界的稻鱼鸭系统

侗族民众主要聚居于青山绿水之中,主要靠农林生产满足自身生活所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侗族民众创造了科学的种植养殖方法,入选我国第一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稻鱼鸭系统便是其中的典型。

侗乡稻田

人靠田地出产的粮食生活,而田地更需要人的精心管理。侗乡都山清水秀,每一块稻田都是靠山涧清泉浇灌,加之聪慧的侗族同胞巧妙地使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生产生活的诸多奇迹,稻田养鱼养鸭就是一个良好的变废为宝的循环系统。

每年谷雨前后,侗乡层层梯田成为侗族同胞活动的主要场所,秧苗插入稻田的同时,将鱼苗同时放入,等到鱼苗长到两三指大,再把鸭苗放入稻田之中。稻田为鱼和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鱼和鸭在觅食的过程中,不仅为稻田清除了害虫和杂草,而且鱼和鸭的来回游动搅动了土壤,无形中帮助稻田松了土,鱼和鸭的粪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机肥,保养和育肥了地力。

稻田新貌

稻鱼鸭系统在同一块土地上既产出稻米又有鱼鸭,为侗乡人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料,并产生极大的生态效益,如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甲烷排放、储蓄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糯稻收获的季节,田鱼也长大了。摘禾时捉上几尾田鱼,在田间地头用火一烤,就是人们辛苦劳作后最好的犒劳。新摘下来的稻谷,拿到火炭上烤烤吃,也是满嘴喷香。摘下的一把把糯禾挂在寨前的禾晾上,捉来的田鱼加工后置于醇香的木桶中,侗族同胞世代如此,绵延至今,他们正是通过自己的智慧,适应了自然条件,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尽量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

科学合理的稻田鱼鸭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千百年来一直保障着侗族地区的食物供应体系,实现多种资源的不间断利用,为人类特别是稻作地区提供了一个综合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典型。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1年6月将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鼓楼侗歌: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