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一个稻作民族的回望
所属图书:《鼓楼侗歌:侗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一个稻作民族的回望

侗族以大米为主食,且特别喜好糯食。大米是侗族一年四季赖以生存的食物,这除与侗族的居住环境有关外,还与侗族的历史有渊源。

侗族是百越的后裔,不论在语言上,还是在风俗习惯上,都遗留着越人的习俗。历史上,越人生活的区域在长江流域,而长江流域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祥地之一,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适合水稻生长。古越人曾有耕“鸟田”之说,这不论是史载或是出土文物皆有佐证。侗族在成为单一民族之前,作为百越族群之一,水稻耕种是其最主要的生产方式。自南迁和西移而成为单一民族后,侗族一直沿袭着古越人的农耕生活方式和水稻种植习惯。

从现在侗族居住区域来看,十分适宜水稻种植,并且为适应西南山区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侗族和其他山区民族一样开发出了遍布山山岭岭的梯田,创造出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元素的水稻耕种方法及稻田灌溉方式。无论是居于山间溪畔还是住在水边坝区的侗族村寨,近处寨边皆有或大或小的连片稻田,远处山岭都是或高或低的层层梯田。坝区或向阳处水田宜种粳稻,山冲背阴处烂冬田适合种糯稻,这是侗族人民在长期水稻种植过程中总结出的生产经验。

每到立春过后,侗乡村村寨寨的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蓄水养田、翻土犁田、播种插秧,无一不展示着一个农耕民族劳碌和繁忙的劳动生产景象。由夏入秋,侗乡金灿灿的田野上同样是劳作的场景。人们忙着将收割后的稻谷运回粮仓,届时,村村寨寨的房前屋后,排列着一架架挂满糯稻的禾晾,形成一幅幅大地遍丰收的生活画面。那一架架黄灿灿沉甸甸的禾晾,体现了侗族作为稻作民族所具有的智慧,更塑造了侗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民族性格。由于侗族人民善种糯稻,加上为适应生活及劳动环境的需要,造就了侗族普遍喜糯食的习性。现在,侗乡出产的香禾糯远近闻名,成为当地的特色产品远销省内外,也是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绝好礼物。

回望历史,祖先披荆斩棘之路历历在目,侗族人民在积累先人用汗水甚至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宝贵生产生活经验的同时,也为后人创造了令人刮目的优秀民族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

鼓楼侗歌: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