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古歌的地域特征
所属图书:《苗族古歌——布歌》 出版日期:2016-09-01文章字数:字

古歌的地域特征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Song

流传于清水江一带的苗族古歌与这一地区的服装、银饰、剪纸等都带有很强的地域特征,而这一文化特征在田野考察中十分明显。就古歌来说,不同地区古歌在方言和土语使用上,与歌手的起源地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传唱这些古歌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别也很大。 [1] 我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苗族古歌特别集中在以台江县周围的清水江沿岸讲Hmu语的苗族群体中,不少村寨里都有能传唱古歌的鬼师或歌手,许多已出版的古歌都来自这一地区。

在施洞,口头传承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服装上的刺绣、银饰上的图案以及剪纸等内容都是由口耳代代相传下来的。这些口头传承与苗族的社会结构、家庭、婚姻、宗教仪式、节庆活动密不可分。Hxak dob“布歌”是一首囊括社会与文化现象的古歌,它看似传唱的是古代人们的生活,但在许多内容上却表现出一个真实的现在。

例如在上一章节中提到在施洞地区流传甚广的婚嫁歌,表现的是从恋爱开始到结婚的每个环节。据塘龙村村民吴智介绍,婚嫁歌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从对歌找到心爱的人,到姑娘出嫁整个过程。当地有名的歌手被邀请要一连唱上几天几夜。这些歌手不限性别。围绕着当地婚姻习俗流传在施洞的相关古歌有taohuayi讨花衣(英译:“Asking for Clothes”)、zhibuge织布歌(英译:“Weaving of Cloth”)、jiaguniang嫁姑娘(“Giving a Daughter in Marriage”)等等。据吴智回忆,2001年在施洞周遭村寨举办婚礼时他还被约请去唱婚嫁歌,但是近些年来,附近村寨里许多年轻人出外打工,因此不少婚姻的结合是在苗、汉之间,这就使得苗族传统婚俗不再像以往那么严格地履行。但仍保留在苗族与苗族之间的婚礼中,并时常地向来访的游客表演这一婚俗(2006年施洞田野访谈)。

同样,在讲Hmu语的苗族群体中,劳动生产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古歌在当地广为流传,已经收集到的有关叙述当地苗族劳动生产方面的如:起房、造纸、造船、打菜等古歌,都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Hxak dob“布歌”便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我在施洞地区近半年的田野考察中,走遍了几乎所有村寨,在即将离开塘龙村的时候,一次意外的攀谈使这首古歌得以用书面的形式保存下来。下面的部分将就Hxak dob“布歌”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希望它有助于加深了解苗族在劳动、生产、婚姻习俗等方面表现出的独特民族文化和信仰模式,以及考证苗族古歌与苗族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传承方式与联系。


[1] 在2006年田野考察中发现,施洞地区共有20多个村寨,但是就在这一密集居住区内,口语的语音上都会有一些微妙的差异。据当地人讲这与婚姻的结缔有一定的关联。语言的差异首先可从服饰上窥见端倪。

苗族古歌——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