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一)龙燕海教案始末
所属图书:《雷山屯堡文化》 出版日期:2017-02-01文章字数:字

(一)龙燕海教案始末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丹江厅乌叠司凤凰山龙燕海只身赴京,恳请换给《护道榜文》,为右营广宁汛守备高伯文盘获,押至京城步军统领衙门审讯。当局起获《榜文》1件,《大乘经》12本。

龙燕海所宣扬之教派为五盘教,之后的青莲教由五盘教发展而来。五盘教是由明末清初的民间秘密宗教大乘教发展出来的,大乘教在雍乾时已遍及大江南北,在民间下层秘密流传。它的支派很多,政治上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加入该教派的丹江人有龙燕海、龙幅海、杜一清、陆治贯、陆亦辉、张广强等等。

所谓五盘教,即于每次作会时,以盘装果品供神,名为斋盘,斋盘分天、地、人、神、圣五种名色,故名。每一斋盘又是一个教支的名号,各盘教首分别传教收徒。龙燕海师从八寨厅人王道林,王道林师从何若。何若是五盘教教宗吴子祥的嫡传弟子,为第一教支天盘的掌门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何若在江西临川复兴五盘教,被发配贵州龙里,仍然利用从江西秘密携带的大乘教十二部经卷和《护道榜文》重新传教。他有两个嫡传弟子,一是都匀府王道林,一是贵阳府龙里县人袁志礼。

本质上,五盘教以“反清复明”为宗旨,龙燕海居然还大摇大摆上京城恳请换给《护道榜文》,自投罗网。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六月,当局判龙燕海、龙幅海、杜一清等人“先枷号一个月,满日重责四十板,迁徙云南为民,分别安插,交地方官随时管束”,一时轰动全国。后来嘉庆皇帝认为处罚过轻,改判发配新疆。

据龙海燕供称:其“习的是大乘正教,礼佛念经,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烧的是九炷香,念的是无生老母,忏的是劝化世人的《大乘经》”。该教拥有《护道榜文》及大乘经12本。信徒各在家里烧九炷香,口诵无生老母发愿文,并念诵《报恩经》,内容系:“一报天地复载恩,二报皇王水土恩,三报日月临照恩,四报父母养育恩。”

道光时期,从五盘教发展而来的灯花教犹盛行于雷公山地区。史载:“鲍肆于全省,蚁封于台拱、丹江之交之雷公山。”这支灯花教又称五公教。民国《都匀县志稿·官师传》中,张鸿轩《书鹿壮节公轶事四则》载:五公教盛行于道光之季年,上游遵、大,下游平、镇、匀、黎所在阴煽其教。老匪谓之五公。著者曰唐、郎、保、字、化五渠,故谓之五公。所至常燃灯一巨碗,号为公之老匪,戟指咒之,灯顿大如车轮,老匪投蒲灯光上腾身趺坐,穗焰歧出蒲外,照匪面金色,如佛坐莲台状。故又谓之灯花教。五公教宣扬:“此时为黄道世界,无贵无贱,无贫无富,予取予求,一惟汝曹所如。”因此,“于时汉苗诸不轨乐辐辏之”。按照都匀知府鹿丕宗的说法,灯花教泛滥全省,而雷公山乃其圣地,因而才有“鲍肆于全省,蚁封于雷公山”的说法。文献载,咸同时期余老科约雷公山灯花教众唐德芳、刘连应等鼓动数百教众,参与大坪山罗光明教众起义军。

咸同时期号军首领刘仪顺也属青莲教的一个激进教派,张秀眉和杨大六深受刘仪顺影响。苗族首领罗光明占据乔桑和达地之间的大坪山为根据地,自封斋教首领,发动苗民起义。斋教又称白衣佛教、老官斋教、斋门等,是由明教演变而成,融合有自莲教成分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主张佛、儒、道三教同源,崇拜弥勒佛。信徒吃斋,每逢初一、十五聚会念《五公经》,吃素食。以“代天行事”和“天国普有”为宗旨。

咸丰四年(1854年)冬,以罗光明为教主,罗天明(罗光明之弟)、余正纪(又名余老科)和清平人沈大六(名中和)为教首的斋教,已有信徒数百人,附和者甚众。翌年四月,罗光明以大坪山为据点,派人往齐桑、乌洛、乔亥、平永、双溪口等地号召民众参加起义。六月初,罗光明在大坪山正式举起义旗,拉开了反抗清朝统治的序幕。

《五公经》经借唐公、朗公、宝公、化公及志公等所谓五公之口,预言了末劫的降临及惨状,并奉劝世人潜心修善,以躲避劫灾。经中宣称:“此是三万七千七百年来,当末劫世界,须要知悉。此皆下元甲子,轮回末劫,宜早避之。若逢末劫之时,东南天上,有孛星出现,长一丈,如龙之相,后有二星相随,昼夜驰奔,东出西落,放光红赤。前一星红光闪灿,后有二星,其光黄白,使天下万民见知即是末劫来到。后有洪水飘荡,狂风猛雨,红白不现。高山崩颓,波塘尽打破。无依无倚,鸟无宿处。怕观此末劫世界。若此年岁,天下大荒,人民饥馑。十日无食,刀兵竞起。斗战相争,干戈不停。善者可逃,恶者难以回避。乾坤星宿不定,日月星辰流移。江山河海,黑黑昏暗。草野龙蛇不分,六国不顺。白骨堆山,难见明王。”

五公经有关寅卯年轮转换的观念认为,进入寅卯年,九死一生的人类终于盼来了救世主,看到了些许希望。“逢寅卯,明王出,庶人如见佛”,“寅卯二年中,得见圣明君”。这一救世主即指弥勒佛转世,但救世主出世之后,并未立即导致天下太平,劫灾仍在继续。“寅卯辰巳年八九月,遍地死人不可言。米熟五谷无人吃,丝锦衣服无人穿”,得到救度的仅限于称作“善者”的信徒。

正是这样,咸丰五年(1855年)四月,罗光明等遂据大坪山。其党羽唐世宝扬言天降大劫,须往大坪山避之。复使其党羽四出号召,由上江之乔桑、乌洛及古州之乔亥、平永、双溪口,都江厅书吏余正纪、唐德芳、刘连应等乘衅诱聚大坪山者数百家。招使雷公山党羽唐德芳、刘连应等四出焚劫,乔亥、清琳、左卫各堡次第尽陷——有关史籍如是记载。

榕江县志载:余正纪粗识文墨,咸丰年间,任都江书吏,并受掌兵权。时与罗光明、唐燮理皆为白莲教教首,他们利用“十劫”之说鼓动乡民反对官府暴政。咸丰五年(1855年)四月,罗光明、唐燮理起兵占据大坪山,继而挥兵进占三脚屯。其间,余正纪暗与联系,并为罗等提供军械。七月,余在都江起义,占领都江厅城,清副将佛恩、通判周怀春携印逃命古州。其后,余、罗、唐聚义于大坪山,并招收雷公山义军,合力攻占古州左卫各堡。九月初十,余、唐率义军沿都柳江、平永河进逼古州。十一月初,余正纪等击败黎平知府多文援军,对古州实行合围。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黎平援军又至,余、唐率军破援军于八匡冲,杀死守备王世章、外委欧丹奇等,援军大溃。七月二十三日,义军攻破古州城,镇总兵桂林自焚身亡。此后,乘胜进袭靖镇堡,破下苗勒,总旗蒋贵矩重伤败逃。次年七月,义军再陷古州城。继而与苗族首领龙才贵分兵进攻黎平府,未克。自咸丰五年(1855年)至同治六年(1867年)的13年中,余正纪等曾四克古州城,两围黎平府,再败蒋贵矩,攻城夺池,斩将折旗,兵威盛极一时。同治七年(1868年),义军内讧。八宝山苗族首领闻国兴领兵偷袭大坪山,余、唐义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余败走,退驻断颈龙。同年,蒋贵矩与闻国兴(已降清)联合清军进攻断颈龙,余溃败后乘舟顺流而下,拟乘夜突围。后被清军察觉,招致两岸炮火夹击,全军溃散。

罗光明、余正纪、唐德芳等坚守大坪山至同治七年(1868年),前后历时13年。那时,今永乐镇乔桑老阁庙的信奉与朝拜,每月初一和十五,犹如赶集般,热闹非凡。

雷山屯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