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儒佛并尊 忠义皆崇的屯堡汉族庙宇文化
所属图书:《雷山屯堡文化》 出版日期:2017-02-01文章字数:9771字

二十四 儒佛并尊 忠义皆崇的屯堡汉族庙宇文化

中国汉族自古以来,所信奉的,是以儒教为主,而融儒、佛、道三教为一体。

中国的儒教,是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主要是孔孟的思想为代表,主张仁义礼智信,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理道德。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的6世纪左右,是印度国释迦牟尼所创立,西汉末年传入,盛传于唐代。

道教创立于东汉,是张道陵所创。他们奉老子李耳为鼻祖,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其主张为清静无为,反对争斗。

清朝为满人,雍正七年(1729年)在苗疆建六厅(丹江厅、台拱厅、清江厅、八寨厅、都江厅、古州厅)。乾隆三年(1738年)在苗疆安屯设堡结束。此后为了“教诲苗民、消其顽悍”,清朝仍搬出历朝汉族皇朝们治民教化民众的“儒、佛、道”三家教义在苗疆传播。而传播的方式主要以建造庙宇,供奉孔子、太上老君、释迦牟尼、观音菩萨以及中国古代的忠臣义士诸葛亮、关羽、岳飞等人的塑像,宣传他们的行为,让民众顶礼膜拜,使民众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教化。

雷山县域内大部分庙宇的建造,大部分都出现在清道光以后。特别是光绪年间以后的庙宇建造的比较多。现在把清朝和民国年间雷山县域内庙宇的分布地记录于后。

1855年9月,张秀眉、杨大六率领的苗民起义军攻破了建在野营坡上的丹江厅城,并坚持了18年的抗暴反清斗争,终因寡不敌众而告失败。到光绪二年(1876年),丹江厅官员提出把厅城搬迁至巴拉河畔的肇泰堡。经几年的苦心建造,终于环绕巴拉河畔(丹江河)的肇泰堡建一了圈城墙,在当时成了有模有样的小城。这样,厅城搬入肇泰堡,成了丹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为在精神方面教化民众,厅城就在城边修建了五座寺庙,以供居民观瞻、膜拜、祈福。

一、武庙

武庙建在厅城西面的“老虎城”坡坳中,占地约400平方米,木质结构。武庙的庙宇与马家屯坡遥遥相对应。站在武庙前的坪地上,俯瞰可把当时厅城全景尽收眼底,庙宇名为“武庙”,庙中所供奉的是以勇武和忠义集于一身的三国时代蜀国名将关羽(古称关公、关云长)的神像灵位,同时还供奉以“精忠报国”留名青史的南宋名将“岳武穆王岳飞”的神像灵位。以此教化人们要以关公、岳飞为榜样,坚持忠义、精忠报国。

文庙

文庙建造在原来雷山民族中学的校址,后来为建学校而把此庙拆掉了。

文庙供奉的是孔老夫子孔丘的神像灵位。目的是让人们尊师重教,读书求知,增长见识,报效国家。

昭忠庙

昭忠庙建在原来丹江小学的校址,此庙是专供在为国打仗中阵亡将士的灵位,每个排位写50名阵亡将士的名字。然后依次排列在神位之上,供人烧香膜拜,以表彰他们的忠勇殉国为国牺牲精神。

城隍庙

城隍庙庙址在城南门城墙边,城隍庙供奉的是城隍老爷神像,两边陈列着许多或青面獠牙,或人面蛇身的魔神。人们到城隍庙供神拜,主要是为了祈福禳灾,或因无子而祈求城隍老爷赐送子嗣等。

观音阁

观音阁坐落在厅城西北角的脚雄坡山麓的悬崖峭壁之上,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观音阁砖木结构,坐东朝西,房柱粗大结实,系两垂檐三层田柱穿斗式木结构。房顶六角形,青瓦盖顶,六方檐角瓦盖装饰成蟒身蟒头,蟒身鳞片红绿相间,蟒身蟒头栩栩如生,蟒眼炯炯有神,六只大蟒成为跃跃欲飞之势。当时的巴拉河(即丹江河)绕着厅城转一大弯,流经观音阁下,形成一大碧绿的深潭,雄伟壮观的观音阁倒映在深潭中,檐顶大蟒映在潭中时隐时现,给壮美的观音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观音阁供的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之灵位,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教人向善、崇尚美德,非常符合刚刚稳定的雷山民众的心理需求,所以一时香火兴盛,朝拜之人络绎不绝。此庙毁于1956年,用作“雷山造酒厂”。

飞来佛

在丹江镇厅城北面岸畔的马家屯半山腰中,在民国年间,还建有一座庙宇,时人称之为飞来佛庙。传说有位县衙官员富而无嗣,心常忧愁突然有一晚上梦见一佛人对他说:“我欲于贵地城北的马家屯落脚,汝能给我建庙安身,子嗣明年可待。”此官员醒后,梦境仍历历在目。于是第二天一早踱步于北面城墙,隔河遥看对岸马家屯山景。突然看见从西方的天空中,飞来一只白色的天鹅,落栖于马家屯半山腰中,再不见飞走。此官员于是斥资,雇人在白天鹅落栖处,造了一座木质庙宇,起名“飞来佛寺”。此官员庙中除塑有一尊梦中所见相似的佛像外,还塑有观音菩萨塑像一尊,官员自己每隔几日去拜一次。不久,其夫人果然身怀六甲,第二年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此事传出,人们纷纷前往膜拜,一时香火不断。此庙不知何缘,毁于民国末年。

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丹江镇街上居民为恢复此庙而筹资捐款,重建飞来佛庙于马家屯半山腰,并重供“观音菩萨”灵位。直至现在,飞来佛庙亦香火不断,特别是周六周日,小庙中朝拜者络绎不绝。

连城地藏庙

连城地藏庙位于连城村东北角一水井上方10米处,始建于清代。此庙原为一楼一底木结构木房,坐北朝南,有佛堂、宿舍和厨房,寺庙内设有与真人等身大小的神像13尊,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于1971年被毁,今存遗址。遗址上已长出几棵大树。连城地藏庙修建在村东北角,位于村中篮球场边上,庙宇下方约10米处有一口井,这口井为村民的人畜饮用水提供了保障。这里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绿树成荫,森林覆盖面积广,生态自然环境优美。

北建山王庙

北建山王庙位于该村东北隅在一土坡上,始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坐西向东,庙宇由正殿、两厢房木结构青瓦顶等组成。内设有大小神像13个,今存遗址。北建村山王庙毁于1986年,2003年用瓷砖、陶瓷瓦片重新修建,现在寺庙内摆设一块石头作为供奉的对象。

五显庙遗址

丹江镇长丰村是清雍乾年间“安屯设堡”时设的“长丰堡”,其民是那里屯兵的后人及他乡迁徙而来的人。村附近设有小学,周边与苗族村寨相邻,人文环境文化丰富。武显庙位于丹江镇的长丰村东北隅一小坡顶上,始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距丹江镇1公里。武显庙建筑为平房木结构,一楼一底,上盖小青瓦,坐北朝南,建有佛堂、宿舍、厨房,设挂有一口大铁钟,庙内设有南海观音、燃灯古佛、送子娘娘等泥塑神像8个。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贵州省省立长丰小学设于此相邻。

治安堡观音庙遗址

治安堡观音庙始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位置处在治安村旁的一个小山窝中,占地面积109.49平方米,坐西向东,三开间二层木结构建筑,青瓦顶,内设有菩萨15个,毁于1966年,现在遗址尚存。那时,每逢节日活动都有大量村民到此朝拜。观音庙宇遗址保存较好,周围现有一千余年古树十余棵,并有枫香树、紫荆花树等古树环绕寺庙,是一处雅静清幽之地。小坡上植被茂盛,森林覆盖面积广。此处生态自然环境优美,陶尧河从村寨经过,把整个治安村围成一个大大的半圆,这使得观音庙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一条乡村公路横穿治安村中心。据说观音庙有很大的影响力,那时雷山、凯里、丹寨等地的人都前来朝拜供香。

乔桑老阁庙

永乐镇乔桑村和坝子村仅一河相隔,居住比较集中。两个村总共604户2467人,大部分为汉族,其余为水族,姓氏主要有杨、韦、任、陈、张、李等,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乡村公路从乔桑村和坝子村委会办公楼前经过。老阁庙位于乔桑村和坝子村东南1.2公里处的小山坡处,山下有一口百年古井,周围绿树成荫,森林覆盖面积广,大部分地区被乔木所覆盖,夹杂着一些灌木。现有古井1口,凉亭1个,庙宇2个,菩萨5尊,住房1栋,庙前活动场地1块,坟墓9座,分布在公路两旁。老阁庙整个庙宇的框架及内部菩萨保存较为完好、老阁庙修建于清代,毁于1966年。2004年附近村民捐款恢复重建,但不及原来规模。整个庙宇呈长方形分布,两座庙宇并列修建,左边供奉观音菩萨,右边则供奉释迦牟尼,周边村寨都到此上香祭祀,祈祷平安福寿。

乔用山王庙

永乐镇柳乌村乔用组现有居民17户90余人,有苗族和汉族居民。村民姓氏主要包括胡、刘、杨、余、白、张等。村民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乡村公路通到村中。乔用山王庙位于柳乌村乔用组西面300米处,古地约40平方,有庙房一间。四周绿树成荫,参天大树遮住了庙宇整体的容貌,一条小河从庙前蜿蜒流过,充分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自然环境显得幽静淡雅。现有祭石4块,置于庙中祭台上;石碑简介1块,置于庙左前方2米处。该庙修建于光绪年间,坐北朝南,呈正方形,“文革”时期曾损毁过,于2009年进行翻修,用砖石结构砌成,顶部用陶瓷烧制的小瓦片修盖。这里是村民们祭祀的场所,村民为了祈求平安发财,都会到此祈求保佑。乔用山王庙原来的样子不复存在,重新修建的庙宇是混凝土和木结构,两檐,保存完好,完全借用了原有的地基修建而成。

加鸟山王庙

加鸟山王庙位于永乐镇加鸟村西面400米处,长宽各2.9米,高为5米。山王庙为加鸟村村民共有,逢年过节都要祭祀和祈求平安,图吉利。现远近方圆百里人们都到这里祭祀。现结构保存完好。

凉板凳山王庙

凉板凳山同王庙距雷(雷山)丹(丹寨)公路北面10米。东面2公里处是大塘乡新联村,汉族为主,杂有苗族,民情纯朴,以种植水稻为主。凉板凳山王庙原先是木质结构,现修缮成青瓦水泥瓷砖形,呈正方形,坐南朝北,现有刚修缮庙房1个,石菩萨1个,已有200余(十余代人)年历史,周边村民到此拜祭山神求福保平安。

福来山庙遗址

福来山庙遗址处在达地乡境内大坪山的原始森林之中,面积300平方米,坡势较陡,还有悬崖峭壁,地理位置和地势都很有特点。植被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植被为主。福来山庙,始建于大清光绪十年(1887年)六月初六,位于大坪山的半山腰,始建时寺庙是两层木结构平房,还有其他附属建筑,上盖小青瓦。庙内放置有大小25尊菩萨,寺内有和尚及人员20余人,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村民们相继前来上香。寺庙被毁年代不祥,现今仅存遗址和石碑残片。据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该遗址上挖出达180多斤的白银及其他文物,现在已不知去向。

福来山庙碑文:

草坪保寨菩萨

永乐镇草坪村现有民居225户人口946人,均为苗族。全村产业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乡村公路通到村中,为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及出行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草坪保寨菩萨位于草坪村东北方约500米处。菩萨是用一块天然形成的奇特石头做成,石头呈不规则图形,凹凸不平,被放置于一个石基上,其左侧、右侧和后面均用石块围上,上方还用一块石片盖上。保寨菩萨修建于道光年间,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都有村民前来祭拜,祈求一方平安。菩萨上面贴满了用来祭祀牲畜的皮毛和牲畜的血迹,这些都是祭祀时必不可少的礼仪和程序。草坪保寨菩萨的造像独具特色。草坪保寨菩萨仅用几块石块简单的搭建而成,祭石的地基也很不牢固,如果遭到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存在被损毁的可能。

排告昔锣寺旧址

排告昔锣寺位于排告村南隅,修建于清代,是当时有人解甲归田后,出钱并发动当地人捐款捐物,出工出劳修建而成的。现在有两块石碑于排告古井和一木质房屋于排告小学,穿斗式木结构平楼,七榀六间,三层,庑殿青瓦顶,二层四面带廊,通面阔14.11米,通进深10.35米。木房高8.76米,屋檐涂有莲花图案。现用于排告小学老师住宿。木结构单檐歇山青瓦顶,结构保存较好。

党开白马寺

党开村现有居民135户人口684人,房屋140栋,苗汉杂居,全村有王、高、杨、李、张、潘、文等姓氏。党开白马寺位于党开村西面500米处,年久败落,还残留祭石2块,百年古树祭祀1处。这里常是村民们祭祀的场所,为求平安发财、消灾得福,村民们经常到这里燃香烧纸祈求保佑。

二、乔王菩萨庙

位于大塘镇乔王村寨头坳上。清朝光绪年间,某年冬季之日,乔王村张久坚、张迭条爷孙俩相邀往荣香交山坡折草喂牛。此山有一巨大之悬崖峭壁,令人望而生畏,极少有人临近。迭条时值年轻气盛,无所畏惧。悬崖下长有茂盛之芭毛草,迭条折草抵悬崖下,举目审视,见峭壁下有一宽敞之石缝,好奇地走进石缝内观看,发现有两尊一大一小、互相依偎、酷似人形之像。迭条甚感神奇,思将其尊立为菩萨。于是寻找久坚老人,将所历所见告知老人。爷孙同往视之,久坚老人也认可迭条之想法,便对迭条说:“据他人告知,倘若石头立为菩萨,先杀只公鸡,用鸡血散泼于石身,若鸡血立即干掉,是显灵的表象,可立为菩萨;如若石头上这鸡血不干,说明此石不喝血,不可立为菩萨。”当时迭条幼稚又急于求成。听罢,背着久坚老人,自取一皮带锯齿样之草,划破自手,将血滴于石头上,血立即干涸,爷孙均认定此石可立为菩萨。爷孙折得草,返家不多日,迭条便英年早逝。身强力壮、未闻病讯的年轻小伙、居然离开人世,使全村老幼皆感震惊,悲痛之至!久坚老人将迭条之逝因,逐一告知乡亲近邻,众人倍觉神奇。于是商定将此父子石担来立为菩萨,以之保佑一方平安。

又传当时,两洋对面的保呆村(现属丹寨县排调镇辖)旁立有一尊菩萨。传说此尊菩萨,曾强盛一时,法力无量,能镇雄一方。是故,该菩萨自恃无恐,威风凛凛,骄横入魔,其仰眺乔王坳,手遥指乔王坳叫板:“不得阻挡,让开乔兑河水直流往岔河,不必绕流于龙河。”此未知有否,然而,于清朝时期,此乔王坳,却真长年累月在山崩地裂,无法禁止,致使乔王坳至保呆村形成一条大峡谷。

乔王村民为立父子石菩萨选定庙址,由乔王村所属之干旺、干庶局、排道丹和两洋四自然寨全体村民充分商议,统一意见立菩萨于乔王坳,方座势居高临下,一则镇压保呆菩萨,使其不敢作孽;二则镇住崩塌之乔王坳,使之稳固千秋;三则镇守乔王坳,保一方平安。选定乔王坳为菩萨庙址后,派人前往荣香交请两尊菩萨到乔王坳就位履职。经杀鸡宰猪,隆重举行立菩萨仪式后,自此乔王坳周山果然不再崩塌,虎亦再不敢伤人。

众乡亲见乔王庙菩萨如此显灵,便决议创办占卜,让众生抽签,预测人生祸福。于是遣人前往方塘大庙(时在榕江、三都、丹寨三县交界处)学习、取经,且抄签书,制签卦,厚达113页,带回乔王庙开展抽签工作。设有50签,每签卦立21项:善意、功名、命运、家宅、父母、求子、眼疾、婚姻、失物、官讼、口舌、疾病、行人、风水、六甲、本身、交易、求财、迁移、六畜。抽签者,以本人需求,从21项中择定抽项。

菩萨庙系乔王村全体村民所创立,属公共所有,委托专人管理。第一代管理人员为余迭保,负责打扫卫生和烧香纸。张玉贵、张春德负责保管与诠释签书工作。第二代由张忠良、张文周管理并诠释签书。第三代由余文华、余学明、余文安管理且兼诠释签书。文华、学明已相继寿终,兹唯有文安二人当任。凡管理与诠释签书者,均由民主推举,被推举者,须办事公正,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实行终身制。菩萨庙之公德收支:①买香纸;②买祭祀物品;③若有结余,用于买山林或牛等,系菩萨所属公共财产(1950年前)。菩萨庙的钱物收入,由两人负责,一人记账,一人保管。菩萨的收入,从无人敢挪拿。

规定每年阴历六月六日全村举行一次盛大年祭活动,由管理者主持导祭。参与者1000余人,杀数头猪以及若干只公鸡,备酒和糯米饭等。资金用菩萨箱子之积钱。不足部分,自愿捐赠,从未摊派。参祭者,除本村人外,亦有外来香客。定每月农历初一与十五为活动日。每至活动日,香客络绎不绝,有抽签者,还愿者、祭祀者。祭祀物品,主要有米粑、糖果、酒、鸡和猪。当日人数,达几十人至百余人,负责诠释签卦者,必到场为抽签者解释所抽得之签,教香客抽签,以及替还愿者向菩萨祭祀交待。此两日来者太多,全排队祭祀、抽签。其余时间,到乔王庙之香客数人至几十人不等。有约者,释签先生方来,一般不到庙来,但可持所卜之签,登门请掌管签簿先生解释。此庙香客主要来自榕江、丹寨、雷山、剑河、凯里等县市,其他县市亦有,但较少,省外慕名前来者亦有之。香客有男女老少,各行业人士;有平民百姓,文盲者;亦有文人学士,达官贵人。有来抽签预测人生前途、婚姻、事业、寿缘等者,亦有请菩萨慈悲为怀,许愿求嗣者等,更有担猪、鸡等还愿祭祀者。

永乐播党排菩萨庙

永乐播党排庙位于永乐新街西坡岭,与街上绝对高差60米,坐西朝东。这里在人民政权建立前是永乐地区的芦笙场,人民政权建立后开成田。菩萨是永乐街上胡元月老人在人民政权建立前所立。1997年7月1日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永乐商会会长冷文才个人投资,组织个体工商会员和信众投劳在菩萨庙前扩修建成一间一楼一底占地40平方米的新庙房。在原岩菩萨的基础上,新庙房楼于2010年又增加药王菩萨、观音菩萨、财神菩萨三尊塑像;底层一间自1997年起作为纪念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感恩堂,堂联为:“百姓建亭祀千秋,伟人业绩垂千古。”1997年为邓小平挂纸画像,2010年为一尊邓小平站立铜塑像。堂内为个体工商会工作办公室、活动室,楼层为朝拜信众提供祭祀活动室,为村民休闲度假、娱乐提供场所。该庙2011年5月4日起设有笺簿抽签。该庙除永乐村有的村民祭祀外,还有永乐镇其他村的村民也到此敬菩萨和抽签,求平安,香火旺盛。

达地立碑坳山王菩萨庙

位于达地乡达地村宋家组寨头50米处,坐南朝东北。该庙始建时间无法考证,原有的碑刻在1966年时被毁坏,现有残碑。碑头字和左联字不知,只见一竖右联有“千载盛”字样。

1990年前后,信众捐木头、板子将此庙恢复建成一个小庙房,因为祭拜人多,庙房太窄,满足不了信众需要。信众又于2010年初自发组织有448人,集资、投劳、捐木料扩修,至2010年6月11日竣工的一间砖木结构庙房,占地40平方米,另修一间公用活动房,占地30平方米。工程总共造价7万多元,捐资多的1000元,捐少的也有50元,捐资人中,有当地人在外当老板的,例如,王玉勇就捐了3万元,还有在江苏省籍的女婿捐资。

庙成,王玉勇撰曰:“宗教信仰各自由,观音菩萨世人求,男女老少该有厄,抽签许愿祈保佑,天有不测风云雨,人有旦夕祸福忧,诚客临庙烧香币,四季安康解灾愁,古今神圣该建庙,名山胜景到处有。”庙堂祭台有观音菩萨塑像一尊,奉对联为:“山王菩萨,脚踏猛虎威灵显,手执日月镇乾坤”。

到庙祈求除了达地本乡外,还有凯里、都匀、湖南等地的信众,为的是求子、求财、生意兴旺,有灵有验,有求必应,求之应急,有很多还愿敬谢的彩带等祭物,香火旺盛。

乌泥五显灵(菩萨)庙

位于永乐镇柳排村乌泥组南北面100米的一坵田中。庙房建在田中的堡堡上,庙宇一间,占地30平方米,刻石碑一块。1966年前共有祭岩5尊,此后被人砸烂4尊。现仅存祭岩1尊。该庙属于柳排村乌泥组。该组现有民居46户300余人。住地海拔800米,村民姓氏有刘、何、任、胡姓。苗、汉杂居,苗族占多数。寨子周围绿树成荫,乡村公路通到寨中,庙房田下有一条小溪蜿蜓流过。

该庙前立有刻石碑记载:建于光绪十四年五月(1888年),至今已有123年,有信众盘玉兰捐银五两,文国兴夫妻捐银二十两,陈玉龙捐田一坵、二千二百文,李涛茂捐银七两。信首重修者为刘义贵。该庙有毛笔抄写笺簿一本,笺皮共1—50笺,每笺有上、中、下,即好、中、差笺之分。总笺圣意内容:为信仰者求功名、家宅、命运、父母、婚姻、失物、官讼、疾病、口舌、行人、出行、风水、六甲、交易、本身、求财、迁移、眼痛、六畜、求子、谋事。抽签前先由祭师念请神口白,还愿是念祭神口白。请神口白词为:“神通浩浩,圣德召彰,凡有所祈,必蒙感应,恭柱真香,诚奉请,弟子一心奉请,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西天佛祖,五显灵官,华光大帝菩萨,山王地主,佑民菩萨,飞山公主,广会侯王,南岳中静,助国侯王,本境土地,前人地祈,后人地主,当方土地,碑主土主,千里眼,顺风耳,一切神祈过往虚空,下来感领,信士大中国XX省XX县XX乡(镇)信士XXX人,斋元果供,香花钱财与信人判断灵显真千,凡问有事才相请,凡问无事不相迎,细查细考,组查组问,是真笺判顺卦,不是,是阳是阴请神为凭。”然后由求主口白请求事项。一事一笺。按所要求抽得的笺皮分别对释讲义。总之,阳间以神灵为准,阴间以竹卦为凭。该庙负责掌握笺簿的已有三代传承人。

该庙香火较为旺盛,信仰者除雷山境内有的村民外,还有来自外县施秉、三都、天柱等,外省广西金州县、湖南省的信仰者等。还愿的彩带除已被祭烧的,尚存的彩带如床单现存近百张。

该庙属信仰者个人祭拜,时间为除夕、春节、二月祭桥节、六月吃新节和每月的初一、十五日。祭物有香、纸、酒、鱼、肉、鸡、鸭、猪与祭谢彩物。

排座山五显灵(菩萨)庙

位于永乐镇加乌村太山组背后500多米的菩萨岭上,四周青山古树环抱。

菩萨岩由两尊身高1米、相距1米、自然竖立的奇石组成,兴起于何时无法考证。人民政权建立前都已有毛草庙房,此后多次被火烧过。太山组居民53户200多人,姓氏有王、李、周、张、龙、赵、刘、杨、岑9个,住地海拔1000米。

1992年本寨和外村的几百户村民自愿捐杉树,集资买瓦片、买水泥投工投劳修复立有四柱,屋脊盖瓦,占地30平方米的庙房立在竖岩前三米处,方便祭主煮敬祭物。

到此庙请神、祭神的,除了加乌村外,还有永乐镇大部分村,比邻雷山丹江和榕江县塔石乡、也要、平尤、乔喜等地的村民。主要为求子、求学、求财、求治病、求婚姻、保平安。为感谢神灵护佑、还愿祭神所送现存的床单、彩带和木棒穿立薄板打成的四方围子有50多对。敬神还愿词多以“有求必应”“人有诚心神有感应、万事如意、心想事成”“长命富贵”“易养成人”“勤奋求学、磨炼成才”“感谢佛神,神灵感应”等词语。

此庙香火旺盛,祭物有香、纸、酒、饭、肉、鱼、鸡、鸭、猪,每年除夕、春节、二月祭桥祭岩节、六月吃新节和每月的初一、十五日均有祭主拜祭、敬献彩物。

岩寨祭天坛菩萨庙

位于永乐镇岩寨村上岩寨寨头100米处的一座小坡顶上,坐北朝南,有祭岩1尊,置于小庙内台上,四周耸立11株参天的松树、枫香树,自然环境优美。庙坡后有一天然洞穴,深不可测,俗称龙洞。祭天求雨时向菩萨和龙洞龙神一并祈求。

该菩萨建于光绪年间,1966年毁圮。2005年村民用砖石结构复建,顶部用一石块铺盖,这里是岩寨、丛木、小开屯三个村民每逢久旱无雨或久雨防涝时祈求雨水之处,每须祭祀时,该三村村民集资买猪、买香、纸等祭物到此祈祷。

雷山历史上的部庙宇名录

凤凰岭山河庙,原址位于望丰乡望丰村新堡。新堡是座小岭,清代称凤凰岭。民国及以前周家背后有座山河庙,正前临河处有大枫香树掩蔽,屯堡人到此举办庙会活动。此庙为清嘉庆年间龙燕海始建。庙房存在到1966年破旧立新时,拆除修田。

咱刀掌益庙,原址位于大塘镇新桥村掌益自然寨北200米进寨公路外坎松林坡。据掌益寨大巫师余国邦介绍,为清嘉庆年间江大老修建,砖木结构,在张秀眉、杨大六起义前毀于一场大火。此后,未修复。

丹江城隍庙,原址位于县城雷宇街南路口,始建于光绪二年(1876年)。

丹江武庙,原址位于县城五庙,始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

丹江文庙,原址位于县城雷宇街万城家电,始建于光绪四年(1878年)。

丹江财神庙,原址位于县城东门,始建于光绪三年。

丹江火神庙,原址位于县城县林业局办公大楼,始建于光绪三年。

丹江文昌庙,原址位于县城雷宇街中段转弯处,始建于光绪二年。

丹江观音阁,原址位于县城观音阁,始建于光绪四年。

丹江魁星阁,原址位于县城西门,始建于光绪四年。

黄茅岭玉皇阁,原址位于县城泰穆塞尔酒店北楼东北角,始建于光绪四年。

黄茅岭苗王庙,又称孟获庙,原址位于县城北雷公山茶城风雨桥,建于咸丰四年(1855年)前。

治安观音庙,原址位于丹江镇治安村中西侧枫香树山丘,始建于光绪三年。后迁移到寨后西侧山脚下。

连城龙王庙,又称地藏庙,原址位于西江镇莲城村,始建于光绪三年。

北健山王庙,原址位于西江镇北健村,始建于光绪三年。

长丰五显庙,原址位于丹江镇长丰村,始建于光绪三年。

震威观音庙,原址位于西式江镇屯堡村,始建于光绪三年。

大坪山归化寺,原址位于永乐镇坝子村和达地水族乡乌达村、背略村交界的大坪山顶南侧次级坪地上。咸同农民起义军首领闻国兴(闻保山),同治十年(1871年)接受招安以后,在原农民起义军营地中央修建。

此外,还有达地老街白马寺庙、党开村白马寺、肖家村任家寨庙、柳排村长田坎财神庙、排告村昔罗寺庙等。这些庙宇大多数在1952年被人将庙神偶像全部抬出砸毁或烧掉,至今有的只有其名和刻碑,而无其实了。但有庙地尚存或改作他用。

雷山屯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