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热爱生活 憧憬美好的屯堡汉族歌谣文化
所属图书:《雷山屯堡文化》 出版日期:2017-02-01文章字数:8232字

二十二 热爱生活 憧憬美好的屯堡汉族歌谣文化

汉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民族的民间歌谣,亦与其他民族的民间歌谣一样,也是在生活和劳动中“生于心而发于声”,形成自己的歌和谣。特别是由于汉民族在几千年以前就有了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的一些民间歌谣,都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汉民族古代的民间歌谣,在公元前的春秋时代,经过当时的官方和文人的搜集整理,编成汉民族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分“风、雅、颂”三大部分,“风”——是这部诗集中最精彩的部分,全部搜集于民间。从汉民族文字所记录的歌谣中,自古至今,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从民间中搜集的民间歌谣,另一部分则是文人创作的诗词歌赋。民间歌谣的搜集整理,文人创作的都有汉文学史和记载,且代代相继、人才辈出。所以明代文人赵翼有诗说:“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

汉族进入雷山县域以后,他们在几百年来的生活和劳动中,都传承和创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谣。特别是永乐地区的汉民族,南接榕江、西邻三都丹寨,其民间歌谣不管是歌词或唱调,都集四县内容和音调为一起,其歌谣文化更显得丰富多彩,别具特色。

1.雷山汉族的民间歌谣

(1)情歌

汉族情歌也叫山歌,这类歌是汉族青年男女为追求异性,向异性表达爱意,传递感情的歌如:“十七十八好唱歌/三十七八有崽多/七十八十老去了/哪有闲心唱山歌”,这首歌,正是表示青年们情窦初开,春心萌动,希望异性们趁年轻时期来玩一玩的心情。情歌一般是男女对唱,你一首来我一首,通过唱歌的相识相知,不断深入,感情递进。从情歌(即山歌)这一部分歌谣看,雷山县域内十一屯堡的情况,除表达对异性传递感情,表达爱意这一主题外,其歌的对唱一般是零散的,没有很系统的组歌。但是在永乐地区的汉族民众,汉族情歌所表述的内容,从相识、相知相熟、相送、分散等程序上,其歌词的含意能由浅入深,感情层层递进,直到唱到难分难舍。所以情歌按照这种递进状况,分为“当堂歌、初相会、新的伴、乱洋句、盘歌、久的伴、相送歌、分散歌”等许多内容和情节。

“当堂歌”如:

“初相会”如:

初相会

初来问

“新的伴”如:

新的伴

初来连

“乱洋句”如:

好个良

讲过的

盘歌如:

“久的伴”如:

久的伴

久的伴

十里相送

“分散歌”如:

分散了

(2)酒歌

酒歌是接媳妇、立新房子(进新房)、小孩满月、给老人祝寿等情形下唱的歌。一般是正席过后,在堂屋或客厅重新摆上一桌菜,备好酒、凳子、碗筷、酒杯等,主人邀请家中和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上坐,然后一般人依次而坐,请老歌星先开声唱,随后其他人都可以唱,唱中有单人唱,也有多人唱,主要是敬酒,歌功颂德。满月酒有些不同,奶家和婆家的人一般分为两帮,互相唱歌敬酒,比较歌才,含有比赛成分。也有喝酒喝到半醉时,一边喝酒一边唱的歌。这类歌很多很多,且灵活、随机应对。例歌:

例歌:

立房酒歌

例歌:

满月酒酒歌

(3)伴嫁歌

一般是女子出嫁时女方家正酒席(又称花圆酒)的晚上唱。唱的地方是根据主人的住房条件定。内容一般是代出嫁女孩或其父母,劝出嫁女孩到男方家后如何孝敬公婆,关爱丈夫,吃苦耐劳等。

(4)孝歌

孝歌一般是对年过花甲古稀以后才过世的老人唱的。时间是晚上道场中散花结束后,唱时一边击鼓一边唱,有单人唱,也有多人唱,比较随意。内容多为互相抬爱的,也有告别亡者等等。孝歌中最感动人的是二十四孝,而二十四孝一般是在夜深后才唱,声音好的唱出来大多听者都会伤感流泪。例如“哭亡者”歌:

2.雷山汉族的民间舞蹈

雷山县汉族的民间舞蹈主要是以唱花灯为主。花灯调是一种边唱边舞的汉族民间歌舞,一般在春节至元宵节这段时间表演的多,元宵节把花灯表演推向高潮。而在永乐、乔桑等地,汉族同胞除了在春节元宵节表演花灯舞外,平时如果有街坊邻里接亲嫁女、吃满月酒庆生或立房子等喜事,花灯舞队也可应邀前去表演,不分季节。

花灯舞曲是以唱调来区分,每一种调表达一种内容,每一种调有固定的一种舞姿,固定的人数。就花灯调而言,雷山丹江地区的有20多种之多,如《贺新春》《路调》《开财门》《进家》《踩堂》《酒歌调》《对花调》《扯谎》《十二月采茶调》等等;雷山永乐地的花灯调也丰富多彩,有20多种调:如《开财门》《采茶歌》《单身调》《孟姜女》《双探梅》《点兵歌》《梳妆调》《一把扇子》《五把扇子》《劝郎调》《劝人莫赌钱》《十杯酒调》《打工调》等等。

花灯词的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许多古代的传说故事,表现农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劳、俭朴和美满爱情的欢乐。现辑丹江地区的部分花灯词附后。

十二月采茶

十杯酒调

劝莫赌钱调

孟姜女哭长城

唱花灯,一般以女子为主,男女搭配,边唱边舞,唱调大都是2/4拍子,以二胡伴奏为多,也用铲和锣鼓等敲击乐器配合。舞步一般是按音乐节拍走四方步,二进二退,同时舞动扇子,衣摆或红纱巾等配合,形成非常协调的舞姿,边唱边舞,直到一曲终了;或重复往返,以尽兴而罢。

唱花灯、跳花灯舞的着装多以宋明时代江南女子的衣服为饰,红绿相间。唱“打渔杀家”之类的古调,还有装扮蚌壳,小船、鱼精的演员,也有扮撒网的角色,演得惟妙惟肖。汉族的花灯舞在元宵节中成了一道吸人眼球的亮丽风景线。

3.汉族民歌——传递真善美,表现民众良好愿景的汉民族歌舞

民间歌谣起源于人类维持生存的物质活动,特别是生产劳动。它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是人类社会出现最早的创作形式,也是民间文学的起源。

回溯漫长的历史长河,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对民间歌谣的收集整理。“歌谣”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儒家经典——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园有桃》中:“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在雷山地区,民间歌谣同样丰富厚重,绚丽多彩。这里不仅有神秘动听的苗族歌谣,还有多元迷人的汉族歌谣,例如永乐地区的汉族歌谣就深受群众的喜爱。永乐汉族歌谣是流传于雷山永乐地区、以汉语为主的民间歌谣。该歌谣历史源远流长,语言朴实又极富有艺术性,包含对仗、顶针、比喻等多种修辞,表达了劳动人民最真挚的情感,传播范围极广。从内容和蕴含的意义来看,汉族民间歌谣传递如下几方面的正能量:

第一,汉族民间歌谣增进了群众间的感情,促进了民族团结。比如这首酒歌《相合歌》:“天合地百白草生,两国相合没动兵,父母相合钱米进,兄弟相合家没分,妯娌相合没吵架,姐妹相合共衣裙,六亲相合鱼伴水,六亲相走水伴鱼。奶们领干这杯酒,和和气气过光阴。”歌词以通俗易懂、对称押韵的语言讲述了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只有家人相合才能家庭兴旺,家庭兴旺才能国家安稳。又另一首劝妯娌歌谣:“妯娌本是坐一家,孝敬公婆看娃娃,弟兄有些口舌事,轻言细语说服他,好女能解金腰带,好铁能打铁莲花,只要妯娌没吵架,兄弟不会喊分家。”歌谣直击生活中常见的妯娌失和现象,劝妯娌兄弟互相体谅,增进亲情,来维系几个家庭的感情,最终达到社会和谐。

第二,汉族民间歌谣是青年男女传递感情,互相联络的最好工具。汉族歌谣一般分为四大类,山歌(即情歌)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山歌主要是青年男女的对唱,也有田间地头劳动时的吟唱。山歌的内容包括初相会、互相询问、示爱、相送、分散、表达相思等,完整展现了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过程,给陌生青年男女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相爱途径。这类歌谣不胜枚举,例如《初相会》:“初相会,牛会草坪马会街,毛红得会玉英姐,梁山伯得会祝英台。”初相会来少相连,初初来到哥花园,初初来到花园内,不知哥爱是哥嫌。”这首山歌就唱出了男女初相会时互表钟情的场景。男子直白大胆,从牛马相会,到毛红玉英,最后以梁祝作比直接表达了对女子的喜爱之情,对两人的相遇的感激之意。女子则含蓄得多,略带忐忑地担忧心仪男子是爱是嫌。初会时陌生男女通过情歌对唱诉说自己的感情,增进了解。另一首山歌更加直白热辣,男唱:“要学长麻能细线,莫做一时爱新鲜,是好是臭耐烦待,耐烦侍郎六十年,六十年,苦也同苦甜同甜。”女唱:“要学长江水长流,要学大江长流水,莫学小溪断水头。长田大坝姣没想,只想跟哥坐一屋,一屋坐,同去花园采菖蒲。”陷入热恋互相托付终身的男女将自己对长久感情的向往,对两人爱情成果的愿望寄托在歌谣中向对方倾诉,以此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心声。

第三,汉族民间歌谣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传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间歌谣总是寄托着劳动人民最朴实的向往,雷山汉民族歌谣亦是如此。它传达了大众对真善美的推崇与对假丑恶的厌恶。比如这首歌谣:“结亲结义结得长,要学桃园刘关张,刘备关张结得好,有福同享难同当。”三国桃园结义的故事流传至今备受推崇,在汉族歌谣中也不例外。民众借歌谣传达了对刘关张兄弟之情的敬佩,并告诫后人当认清善恶,多行善事不作恶。还有这首:“主家坐来多发富,又发子来又发孙。主家道谢匠人话,你世上留名万万春,你子孙出来高官做,辈辈有人管朝廷。”歌谣中感谢了主人家的招待,祝福主人家富贵有福,这是号召大家多感恩多祝福,体现了大众真挚善良美好的愿望,也体现了汉族民间歌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崇。

第四,汉族民间歌谣中敬孝父母长辈的歌可谓重中之重。重在孝道,劝人向善,尊敬老人是汉族敬孝老人歌中所传播的正能量。汉族歌谣的劝孝说包罗万象,女儿出嫁前的伴嫁歌,酒桌上的劝酒歌,感谢主家的谢酒歌都有劝人尊敬老人,重视孝道的内容。由此可见汉族歌谣对孝道的重视,同时汉族歌谣的传播也有利于孝道的传播。例如这首伴嫁歌:“一岁谢娘才出生,不会叫来不会应,吃穿都在娘身上,太阳不晒雨不淋;二岁谢娘学会爬,学会吃饭学喊妈,脚板才有二指大,拉屎拉尿娘来擦;三岁谢娘学走路,吃不愁来穿不愁,儿女多来娘受苦,为儿为女多劳碌;四岁谢娘学会跑,吃饭叫人我娘教,我的爹娘教会我,为儿为女娘辛劳……二十三岁到婚龄,别人急忙催结婚,明天我要出嫁了,唱首歌来谢双亲,原作百年娘的崽,不愿一日当家人。”歌谣回顾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从出生到出嫁,母亲一点点把女儿抚养成人,付出自己的所有。出嫁女如今要成别家人,只能以歌谣感谢母亲,同时也提醒众人应当孝敬父母。再看另一首也传达孝道的歌谣:“凡事世上劝人心,爹妈打骂没作声,还妈一声天黑了,反脸看儿没宽心,爹是天来娘是地,父母不孝孝哪人,各的父母不孝敬,耐烦外面去求神。”这一首语言更加朴实直白,劝人们将父母视作天地之重,同时直接点出了如果父母都不孝敬又能孝敬谁?孝敬父母比敬畏鬼神更为重要,更为实际。“酒杯作酒酒杯清,双手端杯敬老人。老人领干这杯酒,长寿富贵万万春。”这首歌谣是晚辈对长辈的祝福,是对老人的尊敬,只有时时记得尊敬老人,才是真的孝道。

第五,汉族民间歌谣还是最古老最良好的新闻传播媒介,在传统歌谣中,人们用歌词传播永恒的经典故事及古老的民间传说。而如今汉族歌谣不仅继承传统,还紧跟时代,与时俱进,传承更新。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群众自发的利用民间歌谣传达歌颂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永乐镇党开村就是其中典型,党开村民自发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谣来传唱计划生育、群众路线等党和国家的政策活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政策宣传创造了氛围,提高了群众对国家政策的参与率和知情率,增强了群众路线的针对性,得到了大众的好评与拥护,省州各级政府的认可与支持,中央电视台,凤凰资讯等知名媒体亦以党开村为典型争相报道。

总之,汉族民间歌舞是汉族人民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乏众多的优秀文化遗产。

雷山屯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