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震威堡
所属图书:《雷山屯堡文化》 出版日期:2017-02-01文章字数:2669字

十二 震威堡

震威堡,苗文Vangl Diel,今西江镇堡子村。地处东经108°11′53″,北纬26°30′25″,海拔959米。梯田坡地,地属山冲,坡脚建村,住地较平,块状聚落,坐西北向东南。房屋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1985年有92户489人。其中苗族253人,汉族236人。耕地面积田478亩,土43亩。2015年有汉族73户,185人,其中,男125人,女60人。

震威堡分大小两屯(后称为大堡、小堡)。雍正八年(1730年)清廷为镇压苗民起义,防止苗民造反,决定十里安屯,五里设堡。于是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迫使汉族人民迁徙来到贵州,并充当屯军落户。当时,震威堡设有百户,总旗,百户、总旗都是清政府的地方官吏,负责管辖其所领地域的纳赋派捐,社会治安。

雍正初年,贵州巡抚张广泗征服苗疆以后,安屯设堡,震威堡是丹江厅十二屯堡之一。管辖南刀(今属台江县)、新寨、乌高、白高、乌杀、麻料、开脚、乌仰等附近苗寨。

据《贵州通志·前事志》载:乾隆元年春正月,经略张广泗自清江巡视鸡摆尾、台雄、控稗一带军情,令总兵焦应林驻鸡摆尾,副将寿长驻控稗……后于古州鸡摆尾等处俱改卫设屯,而群苗不复反矣……乾隆三年置控稗铺和控稗汛,驻兵防剿。

震威堡定名“震威”,取清朝的声威远震丹江苗寨之意。筑土墙围成一圈,周长约2.5公里,高几米。在东、西、北方向立有三重护寨门,称上城门、中城门、下城门。堡内用鹅卵石砌成花街路面。

当屯500户共管辖100号屯田(每号田5亩、6亩、10亩不等)。这100号屯田分给每户1号,每号由1名屯军领种。屯军除负责保护地方治安外,清廷官员来地方视祭或巡查,都要由百户派屯军护送。苗民不享受屯田,则供服役,如抬轿,挑脚等。途中服差可轮换,屯军则不允许轮换。

震威堡民居建筑

堡内原建有关帝庙,三间木房,供木雕菩萨大小十余樽。守庙人先是周、沈(台江人)和尚,后是李、潘、肖(女)三和尚接守。

堡内原设有私塾一所,学生20人左右。开学先生余善良是丹江人。

堡内每年春节都举办玩龙灯活动,扎龙艺术精湛。扎的狮、鸟、鱼、兽多达100余种,五彩缤纷,活灵活现。

辛亥革命,清统治者的一切地方法规,也随之土崩瓦解。从此,汉、苗两族人民由于田土相连,朝夕相处,关系逐渐亲密,民国初年。“打伙计”,交朋友,开始互相通婚,邻寨苗族迁住屯堡。例如控拜寨穆平安一房就有4家迁住屯堡来了。随着,开觉的李正才一房也迁来3户,西江苗寨也先后迁入不少,民国初年,震威大小两堡发展到近200家住户,800多人口。

震威大小两屯共16个姓氏,廖家、周家、罗家首由湖南迁入铜仁地区而后随安屯设堡迁入震威。吴、汤、任等姓,有的来自江西,有的来自四川。李、穆、杨诸姓,则是民国时期由附近苗族村寨迁来的。

人民政权建立前,在震威堡设立联保办公处,乡公所。“黔东事变”时,贵州省保安团进剿西江。为镇压农民反抗,实行连坐法。“三户连保”,“一人犯法,三户同罪”。并严禁百姓扛鸟枪、大刀,违者法办。联保主任汤太清就是因为“执法不严”而被国民政府捕到贵阳处决的。联保办公处撤销后,震威乡共辖7个保,第一保为震威、屯堡、控拜;第二保麻料、乌高、乌杀;第三、四保为开觉大小寨;第五保为干荣、掌卡;第六保为乌仰、北高;第七保为南刀上下寨(今属台江县)。

民国时期,尽管苗族、汉族间劳动人民的关系亲密无间,但统治阶级的无情镇压和盘剥,加之地主阶级的高利剥削,国民党的苛捐杂税、抓丁派款,劳动人民仍处于民不聊生、四处逃荒的境地。至人民政权建立前夕,整个震威堡大小两屯仅剩下53户人家,277人。其中有13户田无丘、地无角。例如土改时划为雇农成分的李志清,由于负债累累,田地卖光;李树清被抓丁卖光田土。民国时期,有师范生1人,职业中专2人。此地有4人读过私塾,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有6人从事军、政工作;有3人从事教育事业。

1950年,原在民国时期从政过的李道安、侯正芳、侯正超等,充当国民党残余势力军政骨干,稍有文化知识的青年,多数被强迫编入其中。

震威堡民居建筑

1950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186师实施“雷公山合围”,全歼了国民党残余势力谢世钦部。至此,一切旧的制度均已废止。

现在震威堡大小两屯共有92户501人,其中汉族49户245人;苗族38户234人;彝族4户16人,侗族1户6人。姓氏有周、吴、刘、杨、孙、侯、董、罗、穆、荡、李、张、丁、蒋14姓。后迁居且人口相对较多的是周、吴、刘,周氏最多,故称“周半屯”。

土地改革前,由于阶级压迫和剥削,民生日趋凋敝,屯田大都落到少数地主手里;土地改革后,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后实现农业合作化。田477.7亩,每人平均1亩。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生活迅速水平提高。

吴仕忠系震威堡人,现为贵州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通过三十多年的田野调查采集,编著《中国苗族服饰图志》,收录苗族服饰173式,2000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当前苗族服饰信息采集与编著的集大成者。

堡子境内有大沟渫道,引用雷公坪、乌香两条溪水,为无坝引水,集雨面积7平方公里。民国时期由当地农民自建,灌田100亩。1956、1964年,县人民政府组织续建,有引水干渠3条,长20.9公里。其中,白肖干渠长6公里,乌香干渠长8.2公里,雷公坪干渠长6.7公里。灌溉控拜、开觉、掌乌等村农田共1200亩。国家共补助经费8.08万元。完成土方7.3万立方米,石方3.5万立方米,砼0.01万立方米。因雷公坪干渠水源与台江县南刀村发生争执,经州裁定,雷山分水三分之二,台江分水三分之一,并设分水闸控制入渠水量。

1992年后,震威堡为西江镇屯堡村,全村总面积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520亩。该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其主要种茶叶、金秋梨、杨梅、猕猴桃等。2011年在屯堡村实施了粮食增产样板点1个,着力促使该村的粮食产量增产;充分利用扶贫项目支持建设猕猴桃种植园200亩。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合理利用“一事一议”、扶贫等项目资金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新农村。争取在文明新居、文化建设等方面,特别是环境整治和村寨绿化上取得新的突破,重点要继续深化“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解决好“脏”“乱”“差”问题的前提下,着力开展好村民文明礼仪和村民素质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逐步完成了通村公路、人饮安全工程、村组频道等项目的建设。该村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效农业的推进,扶贫工作的帮助,该村经济得到了逐步的提升。

震威堡寨内道路

雷山屯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