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培墉堡
所属图书:《雷山屯堡文化》 出版日期:2017-02-01文章字数:3562字

十 培墉堡

培墉堡,苗文Bil Wus,今西江镇营上村营上。地处东经108°09′,北纬26°29′,海拔1068米。营上原名培墉。清乾隆以后,清军长期在此扎营,故名。多为梯田坡地,缺水,靠白水河大沟灌溉田土及提供人畜饮水。半坡建村,住地倾斜,梯形环坡块状聚落。房屋木质结构瓦顶建筑或砖房。坐北向东南。1985年有132户707人,其中汉族390人,苗族317人。耕地面积499亩,土173亩。2015年有(有163户,总人口431人),其中,男256人,女176人;主体民族为汉族苗族次之,余为水族、土家族、瑶族、仫佬族等。

雍正七年(1729年)十二月置丹江厅。同月初八日,奏准设丹江营,驻参将1员,递属古州镇辖。分左右营。左军守备署驻大丹江,右军守备署驻鸡讲碧雾(今营上村)。雍正九年(1731年)鸡讲建土城,周长340丈,城设门4个。

乾隆三年(1738年),设置三土司。鸡讲司驻培墉堡,建衙门,置守备、千总、把总各1员,兵190名,管40寨。土司、千总世袭。

培墉堡原建有两个衙门,一为守备衙门,一为土司衙门,城相隔约百步,用土墙围,高二丈,厚五尺。其中守备衙门为主城,开有东、西、南、北四城门,城内有上街、十字街、下街三条街道,内驻绿营官兵、屯军,负责该地防务及维护治安。那时设集市,以鼠(子)日和马(午)日为场期,有油盐米店和各种卖铺,是鸡讲司一带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土司城为土司官所住,土司姓黄,为世袭,专管行政民事。

培墉堡还建有宇塔、武庙、观音阁。宇塔称为镇火塔,塔身周丈二,高三丈,分三层,砖瓦结构,顶盖琉璃瓦,檐廓系铜铃,微风吹动,叮当自鸣,塔身周围有名人诗、词、对联及山水画。武庙是由两幢两相大木房组成,为四角天井,庙中供有关圣帝君(关羽)、岳武穆王(岳飞)神位,还建成宿舍和灶房,供烧香拜佛之用;还有观音阁,是一幢三间三层大木楼,第一层供有盖天古佛、地藏佛、弥勒佛,其中还存放有一口用金、银、铜、铁、锡混合铸成的千斤大钟,声音洪亮,响声传数里之遥,二楼上供观世音菩萨,三楼供玉皇大帝。塔、庙、阁均大部毁于民国时期,其余直到人民政权建立后方全毁。

培墉堡蔡氏民居建筑风格

培墉堡旺盛时号称千户,屯军80户,有屯田80号。堡设总旗、百户(总爷)。首任总旗为陈玉山,继为冉荣延,后为蒋宜斋。凡军政事务,均由总旗全权管理。总旗除享有1号屯田外,凡堡上死亡绝户之田均为其所有。百户先后由徐、刘二姓担任,专管厅城防范,秋操,亦享有1号屯田,凡食田者,皆有义务当差和戍守厅城之责。

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中旬是年培墉堡始设场集。

同治十二年(1873年)九月二十七日夜丹江厅属之莲花闹、开屯等寨苗民在咱刀团首徐廷祯、桃江杨定国率领下联合八寨(乌洛)李必茂夜袭鸡讲司。丹江厅同知屠翰、候补知县张铸、署右军守备车武仑、左哨千总戴洪胜、右哨千总罗用昌等被杀。是年丹江厅迁设黄茅街。培墉恢复屯堡,复招屯户,原屯军仅有崔贵和、杨春延二户复还。后崔户穷极潦倒。孙辈迁往现凯里市的开怀。杨春延成为富户,享有良田数百挑,到后来亦逐渐贫困,人民政权建立初期划为中农。

培墉堡谢氏民居建筑风格

光绪二年(1876年),建鸡窗书院。光绪九年(1883年)废鸡窗书院,改设义学。

民国初年,屯堡废除,更名为培墉镇。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培墉镇,民国三十年(1941年)撒销。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十一月九日西江人侯教之、陈信斋等在营上村召开会议,为反对国民党政府强迫民族同化、横征暴敛,两次率领民众攻入台江县城,史称“黔东事变”。12月10日,贵州省保安处处长韩文焕率保安第二团陈精亮部进攻西江,焚毁民房370幢。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元月,贵州省保安副处长刘鹤鸣率贵州省保安团并会陆军199师5千余人,攻打西江,援救被困的陈精亮部。暴动队伍退入雷公山后,销声匿迹。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四月置雷山设治局后划归雷山设治局。1950年9月人民政权建立,属西江区西江镇,1953年建政后为白连乡营上村,后为营上大队,1984年8月以后为营上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后,营上为西江镇营上村,西江成为景区后,营上为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一部分。

该村茶叶产业发展突出,是西江镇种茶专业村,拥有较大的茶叶种植面积,主要种植品种为福鼎大白和龙井长叶,目前种植面积达483.57亩,采茶面积为343.7亩,茶青产量每年12030公斤,产值144354元,人均年收入达3360元。作为雷山县茶叶种植专业村,营上村的茶叶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西江景区的开发,现已规划为西江景区营上综合服务区,拟在五年内建设成为西江旅游度假小镇。该村两委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模范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各项工作中开拓创新、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较好地发挥了村两委班子的整体功能作用,使全村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村民经济发展快的良好形式。

营上堡东南城墙遗迹

培墉堡因是清代和民国西江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人才辈出,在县内名列前茅。

营上堡观音庙遗址

蔡西庚,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曾任国民党中央军旅参谋长、炮兵团团长、国民党步兵学校教官及研究主任职务。陈信斋,“黔东事变”时充任“救国救民军”第六军军长,指挥数千人马与国民党保安团鏖战近年。陈文渊曾任丹江区区长。谢世钦,国民党中央军校高教班毕业,曾任国民党军营长,团副,上校团长,参谋长,国防部科长,参加过抗日战争,后任贵阳警备司令部参谋长,保安十团团长,贵州东南绥靖区中将司令官,人民政权成立后被人民政府法办。

培墉堡历史遗迹与自然景点景观:

1.土城墙:由东门经山顶碉堡和战壕下到西门犹存,可复原。

营上堡古井

2.武庙和观音庙遗址尚在,可复修。

3.右军守备署、土司千总衙署,可复修。

4.蔡西庚、谢世钦、陈信斋故居犹在,且保存较好。

5.西门皂角古树、武庙风景树、北门风景树犹在,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6.古井三口,其中位于村脚、公路下坎的水井木棚盖瓦、树木掩蔽,为最大,泉水长年不断。

7.树中步道原为石头铺砌,现为水泥硬化。

8.2000年前,全部建筑95%以上为木楼,只有数栋砖房,有少许果树错落其间。村头是菜地,树脚是西江通往县城的公路,公路以下是梯田。东眺望雷公山主脊,南视山峦起伏。

9.白水河渠道,引白水河水,为无坝引水,集雨面积7.4平方公里。该工程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由雷山设治局组织民工开挖。1962年和1979年,由雷山县人政府先后三次投资续建。灌溉面积1037亩,灌区为平寨、营上两村。该渠道主干渠有2条,长24.5公里。其中,白水河干渠长17公里,白学干渠长7.5公里。有支渠2条,长7.2公里。其中,营上一连城支渠长4公里,掌卡支渠长3.2公里。有铸铁倒虹管1座,长60米。管径0.25米。续建配套时,国家共补助经费6.27万元。完成土方4.85万立方米,石方1.38万立方米。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2007年冬,县人民政府实施混凝土渠沟硬化。

营上谢立德认为,依营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现象,与丹江厅城野邑相比较而,营上有可能是唐朝罗恭县的县治所在地。

唐朝在贵州地盘设有应州、庄州、牂州。谢元深、谢强、谢龙羽为当时贵州地盘上的三大谢氏豪族。

应州,贞观三年(629年),以东谢蛮首领谢元深地置应州为下州。州址在今三都县上江镇来牛寨。天宝三年(744年)降为羁縻州。领五县:州治都尚县,今都江;应江县,今榕江;婆览县,今三都西南;罗恭县,今雷山;陁隆县,今台江。降为羁縻州后,从此东谢部落逐渐衰落。

庄州,贞观三年,以南蛮首领谢强地置南寿州为下州。州址在今独山县城关。四年改名庄州。武后圣历元年(698年),设庄州都督府,罢黔州都督府。景龙二年(708年),移都督府于播州,庄州仍为下州。开元中降为羁縻州。

牂州,武德三年(621年),牂柯蛮首领谢龙羽遣使朝贡,唐以其地置牂州为下州,授龙羽牂州刺史,封夜郎郡公。

现营上有三支谢姓,皆称兄弟,但字辈各异。谢尚明支祖籍遵义,和遵义谢氏同宗,已联系上,字辈同。谢益之支祖籍都匀。谢立德支,原居南坪屏,后迁居厅城野邑,再迁到培墉。谢姓之祖苗名当立(谢华生)在杨大六攻破培墉时成为孤儿,被西江平寨侯辰党之祖收养(侯姓家谱),长大后时逢地方安定,回培墉收回祖田居住。侯姓人家仍感恩报德为由将其祖姓授之,希望以后做事做人要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感谢那些曾经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投桃报李。

谢立德支字辈:发、和、世、仲、光;德、利、启、华、堂。谢华生为发字辈,谢立德属仲字辈。很显然,这字辈是谢华生所定。这就与其两支字辈不同。

西江平寨侯姓家谱

总的来说,营上谢氏的文化现象耐人寻味。

雷山屯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