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肇泰堡
所属图书:《雷山屯堡文化》 出版日期:2017-02-01文章字数:5435字

五 肇泰堡

肇泰堡,苗语称“掌夐(Zangx Xiongx),位于今南至掌排路口、东至丹江河,北至小河沟,西至山脚围成的地域,即今丹江镇东门村(不含羊常堡和红屯堡)、西门村(不含楼梯坝)和大十字居委会,2000年以前是县城老城区。地处东经108°04′,北纬26°23′,海拔818米。年平均气温15.5°。1985年包括东门村、西门村全部及非农业人口2410户,7095人(含非农业人口4417人),其中汉族3445人,苗族3338人,余为侗、瑶、水等民族。2015年常住户籍为2076户,6286人。其中,男3131人,女3155人;汉族1669人,苗族4051人、侗族258人、水族63人、布依族31人、瑶族28人、土家族10人、仫佬族8人,余为其他民族。

肇泰堡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其辖境为今南门街及楼梯坝一带地方。屯田一百号,屯军一百名。设总旗(住楼梯坝)、百户(住南门街)。咸同年间农民抗暴斗争持续18年,丹江厅城野邑被毁。同治末年,于肇泰堡平坝沿丹江河南岸农田修建丹江厅城,围以周长397丈2尺的城墙(楼梯坝在城墙外)。城墙先用料石砌高1丈,厚5尺5余,为基础,再用砖块砌高2丈6尺,厚2尺,沿墙顶留383个垛口。设四门,东门称紫气门(今木鼓广场东北临桥头),西门称万城门(今县林业局门口),南门称蒸风门(今雷宇街上南街口东侧),北门称承恩门(今大十字);城门上有木质结构小青瓦盖的城楼,各置铁铸的“狗崽炮”一门。城内修建有通关衙署(民称文官衙门、在原县人民政府处)和卫官衙署(民称武官衙门、原民族中学校址)。光绪二年(1876年)通判甘雨时临政后,推行“怀柔”政策,修文庙、武庙、城隍庙、火神庙、昭忠祠、观音阁、武显庙等。同年在厅署右侧设丹阳书院(今老十字街原叫丹阳十字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通判李文宝奉文办学,将书院改为学校。农历每月初一、十五,通判率文职官员到庙堂“行香”祷告,卫千总到东门丹江河对岸教场检阅屯军操练,故称此地为教场坝。随后,黄茅街(老场坝)、楼梯坝部分住户迁入城内居住,西江等地也先后迁入一些人家,并在东门外开场集(故称此地为场坝街),丹江城逐渐成为本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0年前的楼梯坝

民国后丹江厅称丹江县,县城不变。民国三年(1914年)开始实施屯田“缴价”,缴不起价的农户,政府即“算卖”(含余田“逆绝田”),谁买就归谁所有,成为私有产业,后“肇泰”之名亦为“丹江”所取代。尔后设保(含羊常堡),隶原中区或丹江镇。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丹江县治撤销后,丹寨县政府在此设丹江行署,置行署主任。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设雷山设治局,杨西横任局长,亲身上街督饬沿街住户锯去住房的檐柱,加宽街道,并令各住户以细河沙,黄泥浆铺垫原有鹅卵石铺砌的“花街”路石,折去东门至南门一段城墙。

20世纪末雷山县城鸡场坝和教厂坝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丹江城区设保,以“十字街”为界,西门街楼梯坝及对门河的菜园铺为第一保,东门街、南门街及羊常堡为第二保,共计210余户,近一千人口。民宅均系木房,机关学校除中学有一幢下层砖上层木的教学楼外,亦均系木房,县政府的办公大楼面积约400平方米。交通是步行,运输是人挑,照明是桐油灯或“洋油”(煤油)灯,县城内有铺面不大的两家布商店和三家杂货店;一个邮政代办所,投寄信件及小款汇兑;一家私人经营的“黔东文化服务分社”,经售中、小学课本,有县卫生院一所(今县畜牧局宿舍处),建筑总面积375平方米。小学1所,在校学生405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125人。当时此地有秀才2人,大学生3人,中专、中师、高中毕业生11人。其中王香秋等先在贵阳读私塾,后举秀才;佘辉庭由民国陆军大学高教班毕业,历任少将参谋长、师长、专员、保安司令;王佩高由贵阳模范中学生毕业,曾任何北保定县县长;陶济舟由贵阳师范学校毕业,曾任民国监察院云贵监察使署办公室主任;陶为霖由都匀五中毕业,曾当选民国国民党的国大代表;陶文章、张化南等都是有名的一生从教的私塾先生。

1950年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雷山,成立县人民政府,县城即在原来的肇泰堡中。1956年修建雷山火电厂,开始有电灯照明;1956年修筑凯雷公路,折去西门至东门一段城墙(今解放路即为原城墙址);1958年改河道,劈去“万人坟”,把菜园铺一带与城区连为一片,成为现在的城区。在人民政权建立后的六十多年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稳定,社会清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截至1990年底,县城区(丹江镇)划分为两个村民委员会和两个居民委员会,共2460户8304人。其中农业521户2680人;非农业2033户5464人。私人建房除原有少数木房外,砖木结构的楼房有300余幢。县级机关单位的办公楼、宿舍多为混合结构或砖木结构。其中林业局的五层办公楼建筑面积为2011平方米,邮电局的六层办公楼高25.2米,建筑面积1314平方米。境内有百货公司、纺织品公司、民族贸易公司、石油公司、盐业公司、物资供应公司、烟草专卖公司、农机公司、农资公司、土产公司、茶叶公司、轻工供锁公司、饮食服务公司、糖烟酒商店、贸易货栈,县、区供销社,人民银行、工商银行、保险公司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有门市部近百个,还有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七六四电视转播台、马家屯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和差转台。县人民医院建筑面积6440.18平方米,为人民政权建立前的97.2倍。小学1所、民族中学1所、普通初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计小学在校学生1065人,初中在校学生1389人,高中在校学生680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90人。世居户有大专院校毕业生14人,任县级以上职务(含高级职称)的9人。郑秉祁《肱骨肢全息穴位在临床中的运用》论文,被国际信息生物学会选中,1986年应邀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交通运输方面,每天有16次班过境,县城个体户有大客车2辆,中巴车6辆,五吨货车11辆,两吨半货车4辆。

雷山县城的历史,经历了肇泰堡、丹江厅、丹江县、雷山设治局、雷山县苗族自治区城关镇、雷山苗族自治县新民镇、雷山县丹江镇等几个历史阶段。乾隆三年(1738年),贵州巡抚张广泗在丹江厅境内“安屯设堡”之后,将现今的雷山县城定名为“肇泰堡”。此前丹江厅城设在野邑。当时的肇泰堡只有40余户,210余人,并集中居住在南门街、炮台湾及楼梯坝。

1956年7月24日县城北门苗族稻卯节游卯斗牛盛况

同治末年(1873—1875年),因老丹江厅城为苗族义军杨大六攻破,通判甘雨时在丹江厅辖区的12个堡中,另选定一马平川、靠山临山、交通便利的肇泰堡修建新的丹江厅城。从湖南、四川招来了一批能工巧匠,调集了全厅166寨的民工,烧砖瓦、伐林木、筑城墙、建城门,并在城内修建厅署、庙宇、书院祠堂、会馆等。经过3年多时间的建设,新的厅城已初具规模。光绪二年(1876年)丹江厅正式迁到肇泰堡。从此,肇泰堡之名便由丹江厅所取代。雷山建城至今已138年了。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杨西横到雷山任设治局局长之前,县城的规模和面貌基本保持建城时的原状。当时县城很小,而且全部集中在丹江河的南岸。城郊的三大坝——羊常坝、教厂坝、南门坝没有一户人家。除了场坝街和楼梯坝外,整个县城都圈在城墙之中。

县城的四座城门,均建在今天穿城而过的雷榕公路上。西门在今林业局处,北门在农行侧大十字处,东门在木鼓广场,南门在万城家电街道出口。四座城门均为砖木结构,城楼上可以住人。门洞用石料拱成半圆形。两扇城门由6寸厚的木板拼就,门面上用铁钉密密匝匝钉着一尺见方的厚铁板。每座城门均配备有一门长约5尺、口径约5寸、重达100余斤的铁狗崽炮。杨西横的幕僚为城门依次取名为“震东”“镇西”“卫南”“拱北”。

县城的城墙连着四座城门,全长397丈,高12米。墙基用石头砌成,墙头全是长35厘米、宽22厘米、厚10厘米特制的大青砖砌成,并留有383个垛口。城墙上三个人可以并行。

从西门经北门、东门到南门的三段城墙不很长,15分钟左右便可以走完。三段城墙的外围是一条狭窄的小路,现在已变成宽敞的雷榕公路了。在靠近西门、北门、东门的墙脚下,各留有一个很大的出水洞,那是城里集中排水的洞口。其中北门的排水洞最大,晚上城门关闭之后,收工晚回的农民可以牵着牛、扛着犁从这个水洞进城。

从南门到西门的城墙很长,至少要1个钟头才能走完。这一段城墙要翻越两座山——水塔和原党校背后的山坡。城墙陡峭而险峻,直上直下没一点平路。这两座山的山顶上各修建有一个土木结构的碉堡。两个碉堡遥遥相望。

城里有5条主要的街道。东门街,东起东城门,向西经老幼儿园、丁字口到十字街。这条街当年最热闹,几户卖百货、布匹和饮食的商家及富户都集中在此。西门街,从十字街向西,经老工商所、老法院直达西门。北门街,从十字街向北,经农行直达北门。北门街是一条最短而又正规的街道。西后街,从原缝纫社背后向西与西门街相汇后的西城门。南门街,从东门街的丁字口向南,经老丹江小学门口到南门。南门街是城里唯一有坡度的街道。除了这5条主要的街道外,还有一条称为猴子巷的小街,从东城门的侧面向南,沿原民族商店的仓库到老丹江小学门口与南门街相接。这条街现已消失。

建于清末的观音阁

东门、西门、北门三条街的路旁都挖有宽1米、深1米的大阳沟直接与三个城门的出水口相连。所有街道的路面都用大小相似的鹅卵石砌成“花街”。丁字口和十字街还砌成“八卦”“太极”的图案。

1944年前,县城的公房和民房都是木质结构。公房不多,丹江县政府设在今雷山原政府上。现在老畜牧局的宿舍是当年的卫生院。原云福餐厅处是城隍庙。现在的丹江粮管所是当年的江西会馆,女校初建时就没在这里,最后改为粮仓。原来的总工会处是当年的湖南会馆,后改为民众教育馆。现在的农资公司处是当年的国民党县党部,以后是丹江镇公所。

县城的周围设有三个碉堡。除了水塔山顶上和原武庙背后山顶上各有一个外,在县医院的背后山即羊常坝、教厂坝之间的山顶上也有一土木结构的碉堡。保警队平时驻在武庙,非常时期就分散驻在四座城门楼上和三座碉堡上。

当年的雷山是十分贫穷的。无水无电无公路,交通闭塞。物资交流全靠人挑马驮。出西门经响楼、治安、陶尧走黄里到西江、排羊、台江,或上凯里,或去丹寨。出东门到永乐走榕江。那时最先进而又稀奇的东西就是徐家的一台老式留声机和郑、陶两家的两盏电石灯了。谁要是挂上一支钢笔、戴上一块手表,穿上一双皮鞋,那的确是不得了的。

人民政权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国家在20世纪末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后,中共雷山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加快加大了雷山县城的建设力度,使整个雷山县城的面貌大大地改变了。现在的城区面积达3.3平方公里。绿化面积1.17平方公里,绿化率35.35%,清扫保洁面积0.28万平方公里;2015年县城区设5个社区(东城社区、教场社区、羊场社区、西城社区、响楼社区),共有人口16976人,暂住人口1555人。

雷山县城响楼新区

县城区现有两个广场:铜鼓广场(大广场)和木鼓广场(小广场)。

铜鼓广场由靠河侧的休闲广场和靠银饰一条街的体育广场两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63.22亩。靠河侧的休闲广场于2004年6月开工建设,2005年12月竣工验收。该广场主要用于市民休闲、晨练、跳舞等。根据地势,广场呈梯形,面积为27亩(宽为108米,南边长170米,北边长181米),广场内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米,栽种台湾杉、日本香柏、桂花、红山茶、含笑、黄心夜合、香樟、罗汉松、紫荆花及石榴等20个树种。广场有两个LED大屏幕,设有22套休闲椅,建设350平方米的假山池塘。靠银饰一条街的体育广场于2007年5月16日开始动工,2008年1月16日竣工。该广场主要用于举办县苗年节、鼓藏节、斗牛盛会、体育运动会等各种大型活动。正面建设有两个直径3.6米大铜鼓、一个直径1.8米的小铜鼓,三个铜鼓全是纯铜铸造。体育馆内设有图书馆、文化馆、举重馆、拳击训练馆、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老年门球场、体育舞蹈室内健身房、乒乓球、台球、棋类活动室等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拥有可容纳8000人的看台及主席台。

木鼓广场于2010年7月开工建设,当年11月竣工,共有19.5亩,绿化面积3100平方米,是休闲、锻炼身体、跳舞等小型活动的场所。该广场的设备有风雨长廊1座,休息亭2座,直径12米和10米的水车各1个,石磨1个,苗族铜鼓灯12个,地坪错落有致,从上到下有三个平台,都用河边的天然大小鹅卵石铺装。广场内种有紫荆花、石榴等十余种珍贵树种。

县城区有8条主街道。新兴大道(大十字—风雨桥—郎当河口)长1300米;解放路(西门桥头—大十字—教厂坝)长950米;雷西路(县委桥头—七六四—供电局—丹江镇政府)长725米;雷公山大道(教厂坝—房产局—雷山—中围墙)长1769米;朝阳路(房产局—二桥—民政—乌开路)长821米;中大街(林业局桥头—三中)长1400米;永乐路(自来水公司—汽车站—南门小广场—大十字)长998米;东环路(马家屯—二中—郎当河口)长979米。县城区主干道路总长9942米,共安装路灯灯杆882棵、路灯1374盏,安装景观灯45000盏,主干道装灯率达100%,亮灯率达99%。人行道板铺装面积13.5万平方米(含广场),铺装率达97%以上。

雷山屯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