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一)雷山屯堡文化概述
所属图书:《雷山屯堡文化》 出版日期:2017-02-01文章字数:字

(一)雷山屯堡文化概述

雷山县境内“安屯设堡”已近三百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苗族与屯堡汉族从相仇、相交到相亲,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融共生,形成了雷山的多元文化。

望丰屯堡人后裔堂屋正壁祖神龛

清代屯堡选址,占绝对多数是邻近田园的坪地村寨,少数选择于险要斜坡中的坪地。每个屯堡的四周均以土墙围之,东南西北各开一个堡门供人出入。每家每户起造的房子有别于苗寨的吊脚楼。他们的房子都为平房,大部分房子的大门前都留有十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的小院坝,院坝以土墙或木栅栏圈围,然后开一个院门以供出入。较富庶的人家,在正房两边还起厢房,形成U形三合院。

从乾隆初年至今,居住屯堡的客家已经有十余代人。他们的前几代人是受命于朝廷,对苗族有监视和镇压之责,苗族视其如狼似虎,关系是很紧张的。成同苗民起义,雷山台江等地苗民不堪清朝官府苛捐课税的重压,揭竿而起,扫荡清廷各级政权。此时屯堡屯军中,那些平时作威作福、欺压苗民的屯户闻风而逃,远遁隐匿。起义之火被清军扑灭后,屯民们始返堡中居住,少数屯户不知所踪。而有的进入堡中居住,也不再是原来的住户。

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清王朝从此灰飞烟灭。但清朝雍乾时期在雷公山西麓“安屯设堡”留下的座座屯堡中的清朝屯军后裔们,现在还在生存着,繁衍着,生生不息,他们成了苗疆中的“少数民族”。

民国以后,屯军制度宣告废弃,生活在苗疆多年的屯军后裔,虽然和寨子的民众仍有苗汉之分隔,但互相仇视的心理意识已逐渐消除。人民政权建立后,时间的长河洗涤了历史的隔膜,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光辉消弭了历史的成见,苗家与客家如兄弟般往来,打老庚、通婚非常普遍,屯堡的客家与寨子的苗族民众和睦相处,关系和谐。

屯堡每年过的节日为农历五月五日的端午节、农历七月十三的七月半节(中元节)、农历九月九重阳节、农历结束新年伊始的春节和农历十五的元宵节。他们端午节要包粽子,春节要打糍粑杀年猪,春节到元宵节之间要唱花灯和耍龙,其节日文化与西南其他的汉族节日文化是一样的。而在寨子和屯堡的民族关系从紧张转为和谐以后,每到苗族的吃新过年,屯堡的人们都到寨上的朋友老庚家去做客;到了屯堡的节日,寨上的人们同样成群结队去跟客家过节。节日文化在屯堡和寨子中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形成二元文化的和谐共融。

屯堡总体承袭着中南、西南汉族地区的婚丧习俗。结婚仍遵循说媒、下聘、约婚期、送嫁迎亲等程序。丧葬要遵循孝子披麻戴孝,以唢呐吹奏送葬等风俗。嫁女时要唱嫁女歌,老人逝世唱孝歌,喝酒时也唱酒歌,并连续七七四十九天“烧七”做祭。这些歌的歌词都以七言体词为主。他们所唱的山歌大都以男女相恋相爱为内容,也均为七言四句,且一二四句都须押韵,念词能朗朗上口,唱歌能声韵飞扬。如情歌中的《赶场歌》“七天七天起一场/不是赶场是看郎/走到场上郎不见/今天赶个冷淡场。”歌词言浅意深,表现了客家少女们期待七天一场中能见到情郎之面的急切心情和到了场集未见情郎之面的惆怅之情。这种表恋情达思意的山歌比比皆是。

2015年12月7日望丰堡陈姓人家烧七祭亡灵

屯堡文化以汉族为主体。永乐与大塘,是雷山地域上汉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说屯堡汉族文化,有必要简说永乐和大塘的汉族,故一并陈述于后。

雷山屯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