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黎平县·流芳村古建筑群
所属图书:《踵事增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可移动文物集萃》 出版日期:2015-10-01文章字数:1251字

黎平县·流芳村古建筑群

位于黎平县茅贡乡流芳村。2015年5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流芳村大约形成于明、清之时。现存百年民居10栋,古井4口,鼓楼一座,禾仓40多个,另有萨岁坛、古道、老寨门、石板桥及吴勉洞等。

1.鼓楼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五重檐四角歇山顶,小青瓦覆面,高13米,占地面积104平方米,地面铺青石板,中间置火塘,直径2米。

2.古井群

(1)“源远流长”井,长1.3米,宽1.3米,水深0.8米。始建于清朝,井底为青石板封砌,正面青石板上刻有“源远流长”四字,下有对联一副,字迹略有模糊。取水处为一圆拱形石门,宽0.78米,高1.17米。

(2)康宁井,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井口为长方形,长1.3米,宽1.1米。井外建有一正六边形、两层高的凉亭,供人歇息和避雨。亭西立有两块功德碑,其中一块为嘉庆年间所立。

(3)清泉井,井底为青石板铺砌,四周用青石板封砌。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二月十八日重修。正面青石板上刻有“清泉龙宫”四字,下有对联“取之不尽因有泉,时出无穷供一方”。水井长1.8米,宽1.2米,水深0.5米,井高1.2米。取水处为一圆拱石门,宽0.62米,高0.7米。

(4)流芳古井,始建于清代。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5平方米,水深0.4米,井宽1米,长1.5米;井上砌有石屋,青石围建,高1.35米,宽1.33米,进深1.5米,西北面取水处宽、高各一米,两旁青石柱支撑,筑圆弧屋顶,屋顶左右浮雕“鲤鱼”,石柱阴刻竖行对联。

3.萨岁坛

是村民祭祀萨玛的场所。始建于清代。为直径5米、高0.7米的石砌圆丘。

4.石板桥

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用白条石砌筑,单拱石拱桥,全长12米,宽4.3米,桥身距正常水面3.2米,跨度5.5米。引桥由数十级青石台阶组成,古时为敖市至高屯的官道,车马来往频繁。

5.古道

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九年(1804)重修。古道用青石板镶砌而成,现存800余米古道,从老寨门直达后龙山上的吴勉洞。寨门前立有青石碑一通,记载着嘉庆九年重修此道的情况。

6.寨门

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九年进行重修,1986年进行维修。寨门高3.47米,宽2.19米。

7.吴勉洞

修砌于明代,为山顶通至山脚的溶洞。相传明代农民起义领袖吴勉曾带兵驻扎于此,溶洞因此而得名。现在山脚的洞口已坍塌堵死,山顶洞口依然存在。山顶的洞口高2.9米,宽1.3米,凿有9级石梯进入洞中。

8.禾仓群

经过清、民国数百年的建修,到民国末期形成仓群。现存46座禾仓,多数是清末民初的遗存,散布在村寨的山涧之上,堰塘之中。

另外,该村侗族风情浓郁、民风淳朴,保留着稻田养鱼的传统农耕方式。还保留相当多的民族节日。祭萨节(又名协和节),是整个寨子最热闹的节日,每三年一次。三月初三,是吃粑粑的节日(又名吃“甜藤粑”)。四月八,主要是吃黑糯米。六月六,吃粽粑。平安节,是冬至过后的第一个酉日。

说明:该建筑群是新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本书出版时还尚未公布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图。

踵事增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可移动文物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