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榕江县·大利村古建筑群
所属图书:《踵事增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可移动文物集萃》 出版日期:2015-10-01文章字数:3807字

榕江县·大利村古建筑群

榕江县大利古建筑群(鼓楼)

榕江县大利古建筑群(中步花桥)

位于榕江县栽麻乡大利村大利侗寨,距县城25公里。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利村始建于明、清时期,现有305户1311人,全部为侗族。村寨四周高山环绕,重峦叠嶂,翠竹片片,120多株红豆杉、楠木、猴梨、榉木等古树木郁郁苍苍,村寨边梯田层层叠叠,环境优美。古建筑群包括民居、风雨桥、石板路、古井、鼓楼等。

寨中的民居为榫卯结合的木构建筑,保持古代侗族“干栏”式建筑的基本构架,在融合其他民族建筑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民居全为木结构两层或三层建筑,面阔多为三间,悬山顶,小青瓦覆盖,主要有四合院木楼、连廊式长房、吊脚木楼、单体木房等,分布在小溪两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村寨周围是谷仓和禾晾。

寨内有5座风雨桥,分别称“寨头花桥”“上步花桥”“中步花桥”“下步花桥”“寨尾花桥”。“寨头花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位于寨溪上段(高亢)。1921年毁于水患。同年,寨民杨光青集资,组织寨里人出工重建(见正梁题记)。桥长8.6米,宽2.8米,通高3.8米,跨度7米,矢高3米。桥廊四排三间(每排2柱),中间两排屋架是用枋板镶锯而成。廊两侧置吊柱栏杆长凳,高0.56米。悬山顶,小青瓦屋面。“上步花桥”原为木板桥,1996年7月由本寨群众集资,杨胜和师傅改建成花桥,位于寨中。桥长4.45米,宽2.7米,通高3.5米,矢高3米。双排柱靠凳栏杆,凳高0.55米。悬山顶,小青瓦屋面。“中步花桥”为亭廊式风雨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位于寨中,由侗族老人杨茂林、杨昌环及汉族老人黄承高集资而建。1921年毁于水患,1945年寨民集资重修。桥长11.2米,宽3.6米,跨度9米,高2.4米,通高4.5米。六排五间(每排四柱),廊两侧置栏杆长凳,高0.6米。长廊悬山顶,正中为重檐悬山顶,小青瓦屋面。“下步花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990年修公路时改为石拱桥,群众集资建风雨桥于石桥上,木匠师傅是杨胜和、杨显明。桥为双排柱四排三间,长11.8米,宽4.1米,通高4.8米,矢高5.2米。桥廊两侧置吊柱栏杆长凳,高0.66米。悬山顶,中间为二重檐,小青瓦屋面。“寨尾花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位于寨尾。1921年毁于水患,1955年重建。桥长10.7米,宽3.14米,跨度9米,矢高2米。长廊通高4米,四排三间(每排4柱)。悬山顶,小青瓦屋面。长廊两侧置栏杆长凳,高1.2米。

寨中道路四通八达,青石铺墁。修筑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4条石板古道,分别通往栽麻、高硐、小利、八匡等地,存2.5公里,宽2米,共568级,当地习惯称之为“三百蹬”。古道起点位于寨子东边的小石板桥头,石桥两侧用条石为栏,称为“栏马石”。条石靠寨子一端各刻有高浮雕石蛙一只,身长0.28米,身躯丰满圆实,目视村寨。寨边石坎上,立着一块石板,上面刻有高浮雕毒蛇2条,蛇身长0.86米,三角头曲体,蛇头与蛙头相对。人们认为蛙代表财宝,蛙头朝寨,取招财进寨之意。传说石板道修通后,果然财源滚滚。可是物极必反,财源太旺,寨子反而消受不了。一个云游高人路过该寨,指点寨民们在寨门前雕两条蛇来降伏青蛙而消灾。由石板桥上行46级台阶处,原为一道石门,现仅留下一对坎边“抱柱石鼓”和“兰花”高浮雕图案。再往前五米,道旁立青石碑一块,高11米,宽0.72米,厚0.1米。碑文记述清乾隆年间大利侗民捐资投劳修建石板古道的史实。

六眼古井,全用石块精砌成券拱顶罩,内呈长方体空间,四周青石板镶嵌。井前放置特别打制的两个或圆或方的搁桶石,便于打水者放桶,又保持水桶底清洁。井门口外设有洗菜池。最具代表性的一眼井,位于下寨寨中,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顶部用青石砌成拱券,高1.8米,宽0.97米,井容积0.53立方米。建井人为利峒杨艮良、杨银龙、杨今赏;石匠为刘任远。

鼓楼的始建年代不详。2005年,在原址重建鼓楼,为四角九层密檐攒尖顶,金柱四根,檐柱六根。当地村民认为,柱子数量代表家族数量,鼓楼有六根檐柱,表示大利村杨姓的六大支。

榕江县大利古建筑群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图—1

名    称:大利鼓楼、萨坛、上步花桥、中步花桥、林泽民宅、杨显周宅、杨胜能宅

年    代:清代——现代

级    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    址:榕江县大利村

保 护 范 围:西侧以鼓楼西抵住宅后陡坎为界。北侧以鼓楼坪抵坡下北侧道路边缘为界,道路延长线一直延伸至利洞河东岸林泽民宅北侧坡头,向东延伸至第一排房屋东侧道路东边缘,向南收缩至一栋房屋,再向东延伸至杨胜能宅空地边缘,至杨肚能宅东边陡坎结束。南侧以鼓楼坪向东延伸至利洞河西侧道路,并沿道路向南延伸至上步花桥西侧房屋南边缘,转向房屋东侧,延伸至粮仓南侧,转向粮仓道路东沿,向西北收缩至上步花桥东北角,沿河东岸向东北收缩至汀步南边缘延伸线,向东北折向畅显周宅南侧陡坎,转向该住宅南侧陡坎,沿杨显周南侧小路外缘延伸至杨胜能宅南侧小路外缘;东以杨胜能宅东北陡坎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1.大利鼓楼:以鼓楼中心为基准点,向东、西、南、北各延伸50米。

       2.中步花桥:以花桥中心为基准点,向东、西、南、北各延伸15朱。

       3.扬显周宅:以扬宅中心为基准点,向东、西、南、北各延伸30米。

       4.萨  坛:以萨坛中心为基准点,向东、西、南、北各延伸15米。

       5.杨胜能宅;以杨宅中心为基准点,向东、西、南、北各延伸25米。

       6.林泽民宅:以林宅中心为基准点,向东、西、南、北各延伸25米。

       7.上步花桥:以花桥中心为基准点,向东、西、南、北各延伸15未。

榕江县大利古建筑群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图—2

名    称:杨树言粮仓、寨尾花桥

年    代:清代——现代

级    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    址:榕江县大利村

保 护 范 围:寨尾花桥:保护范围即花桥建筑本身占地边线为界。

       杨树言粮仓:保护范围即建筑本身占地边线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寨尾花桥:以花桥中心点为基准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5米。

       杨树言粮仓:以粮仓中心点为基准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5米。

榕江县大利古建筑群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图—3

名    称:杨胜珍宅、杨秀标粮仓、闷门古井

年    代:清代——现代

级    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    址:榕江县大利村

保 护 范 围:杨秀标粮仓、闷门古井:北界为水塘北侧道路北界;沿道路转向南侧,以道路东沿为界,向南延

       伸至粮仓东边缘;西界为古井西侧道路西沿,向南延伸至石阶外侧;南边界为石阶南沿,顺山势延伸至粮仓南侧陡坎。

       杨胜珍宅:北界即该住宅北边缘;东界为东侧道路东沿;南界为南侧道路南沿;西界为西侧道路西沿。

建设控制地带:杨胜珍宅:以杨胜珍宅中心为基准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5米。

       杨秀标粮仓:以粮仓中心为基准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5米。

       闷门古井:以水井中心为基准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

榕江县大利古建筑群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图—4

名    称:寨头古井、八匡古道、杨胜贵粮仓、杨胜春宅、杨昌达宅、寨头花桥

年    代:清代——现代

级    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    址:榕江县大利村

保 护 范 围:东以寨头花桥东边缘为界,向南延伸至河对岸第三房屋南侧道路南沿;西以杨胜贵粮仓西侧建筑东边缘为界,向北延伸至河对岸道路北侧,向南延伸至杨胜贵粮仓后陡坎,之后向东收缩至石板路西缘,并沿水塘北沿向西延伸至八匡古道外缘;北面以以利洞河北岸为边界;南面以利洞河南岸第三栋房屋南侧道路南沿为界,并延伸至八匡古道外缘,其中东侧一支古道向南至寨头古井为界,西侧一支古道延伸至古道结束。

建设控制地带:寨头花桥:以花桥中心为基准点,向东、西、南、北各延伸15米。

       杨吕达宅:以杨宅中心为基准点,向东、西、南、北各延伸25米。

       杨胜春宅:以杨宅中心为基准点,向东、西、南、北各延伸25米。

       杨胜贵粮仓:以粮仓中心为基准点,向东、西、南、北各延伸15米。

       寨头古井:以水井中心为基准点,向东、西、南、北各延伸10米。

       八匡古道:路头路尾及路两侧各延伸10米。

榕江县大利古建筑群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图—5

名      称:寨头古井、八匡古道、杨胜贵粮仓、杨胜春宅、寨头、上步花桥、杨显周宅、林泽民宅、杨胜能宅、杨胜珍宅、杨秀标粮仓、闷门古井、寨尾花桥、杨树言粮仓

年      代:清代——现代

级      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      址:榕江县大利村

一类建设控制地带:沿利洞河谷,上游至通往小利洞村的石板路功德(石)碑为界,下游至寨尾花桥北侧现有建筑外沿为界,东西两侧至现有建设用地(显见图纸)。

二类建设控制地带:利洞河下游西面沿路外沿扩展至河道转弯处,沿山脊向南折回大利村现有建设用地(详见图纸)。

榕江县大利古建筑群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图—6

名    称:大利侗寨古建筑群

年    代:清代——现代

级    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    址:榕江县大利村

建设控制地带:大利村周边五个山头连线为界,西北山头坐标为26°02′42.20°N,108°38′09.84″E。东北山头坐标为26°02′43.33°N,108°38′30.63″E。东南山头坐标为26°02′14.25°N,108°38′44.64″E。南面山头坐标为26°02′07.64°N,108°38′20.18″E。西面山头坐标为26°02′28.86°N,108°37′47.02″E。

踵事增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可移动文物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