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雷山县·郎德上寨古建筑群
所属图书:《踵事增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可移动文物集萃》 出版日期:2015-10-01文章字数:992字

雷山县·郎德上寨古建筑群

雷山县郎德上寨古建筑群(中寨门)

雷山县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西寨门)

郎德上寨为苗族聚居的自然村寨,位于雷山县郎德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3′26.5″,北纬26°28′29.1″。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寨背靠扣杨山,面向望丰河。元末明初,始有住户。系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军领袖杨大六的家乡。寨东山岗上义军修筑的碉堡、壕沟、弹药库的遗迹尚存。义军失败后,清军焚村屠寨,时有71户的郎德上寨幸存15人。现有100多户约500多人,全系苗族,所使用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该建筑群包括道路、民居、寨门、禾仓、水井、风雨桥、战壕、铜鼓坪等。该寨东、西、北三面建有寨门,为木构瓦顶门楼。寨内有五条石板路。民居全系木结构吊脚楼,两层,平面布局依山势渐升,形成横纵交错的建筑空间。民居依势排列有序,面阔三间或五间,底层关牲口、放置工具,二楼为生活用房,装有曲栏回廊。明间为堂屋,宽敞。外廊安有弧形座椅,苗语称为“豆安息”,汉语称“美人靠”。

风雨桥,始建于清代,因苗族领袖杨大六用以抗清,故称“御清桥”和“杨大六桥”。后因山洪暴发而毁。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捐资修建于寨前望丰河上,宽约10米,长40米,木构架长廊,重檐歇山顶,廊的两侧分别安坐靠,供人休息。

铜鼓坪,也称芦笙场,是寨民迎送宾客、唱歌跳舞的重要活动场所,占地约200平方米,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坪坝模仿古代铜鼓芒纹,用青褐色鹅卵石铺设,面平为铜鼓形。铜鼓坪中心为一圆形石,其上凿有一个方洞用来插铜鼓柱,铜鼓柱上端呈牛角形,用以悬挂铜鼓。

郎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民族文化底蕴丰厚。1986年,贵州省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物部门在该寨建立村寨博物馆;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曾传递至该寨,成为当年全球最有特色的奥运火炬传递线路享誉世界。

雷山县郎德上寨古建筑群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图

名    称:郎德上寨古建筑群

级    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    点:雷山县郎德镇西1.5公里

保 护 范 围:以寨中铜鼓坪为中心以西面第三寨门边为界,沿第三寨门公路下,抵北面河岸杨大六桥头,再由公路外沿,东以沟边上为界,南以村寨背后山脊为界,绝对保护面积为77.25亩。

建设控制地带:东以也岗文坡边为界;南以扣杨坡顶为界;北以“也寨”城坳为界;西以“也打梭”边为界,控制地带面积为1097.1亩。

图    号:国1150-Ⅴ-400(省288-T-6)

踵事增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可移动文物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