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黄平县·重安江水碾群
所属图书:《踵事增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可移动文物集萃》 出版日期:2015-10-01文章字数:920字

黄平县·重安江水碾群

黄平县重安江古水碾群

位于黄平县重安镇东南200米处的清水江沙洲上,呈“一”字排列,系当地居民受明代屯堡文化影响后建造的。2011年1月,被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碾群始建于明代。据《明史》记载:“洪武四年平蜀,遣使谕之。五年,领安抚司二,曰草塘,曰黄平;长官司六,曰真州,曰播州,曰余庆,曰白泥,曰容山,曰重安”。永乐四年(1406)设重安长官司,弘治元年(1488)设重安守御千户所,并屯兵于重安江堡上。大量屯军的涌入,带来中原各地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他们利用重安江上隆起的沙洲大规模建造水碾,取代土著居民用石碓舂米的原始劳作方式。

建造重安江水碾群选址考究。此段江水被沙洲从中剖开,形成南高北低两支河道,高差为1.12米。水碾水轮深藏沙洲腹部,每个碾房从开入水孔两眼引江水冲击水轮,南北江面高差产生的水力足以使水轮旋转并带动滚轮工作。余水汇入北支河道。

重安江水碾群规模宏大,明末为其鼎盛时期,共有40余座。水碾群现存碾房19座,沿沙洲“一”字顺江排列。雨季,碾房草棚常被洪水卷走,但沉重的石滚轮和藏于沙洲腹部的水轮却安然无恙。

水碾的原始功能是用于谷物脱壳去麸,随着打米机普及,重安江水碾群的原始功能逐渐减弱。20世纪50年代土改时,水碾所有权划归集体;20世纪80年代后,由生产队陆续卖给周、潘、杨、沈等姓农民。目前仍有13座还在正常使用,主要用于碾桐籽榨油、碾竹材造纸、碾做香的原料粉末等。

重安江水碾群保留了古老的历史信息,是清水江上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重安江水碾群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图

名    称:重安江水碾群

年    代:明代

级    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    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堡上村

保 护 范 围:重安镇堡上村与凯里市对江村之间的重安江段江心沙洲为绝对保护范围(如图:重安江心阴影部分)。沙洲全长343米,宽7.5米至53米。面积10375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从水碾群所在江心沙洲最东端北转至重安江北岸,沿江岸向西至重安电站拦河坝,南转沿拦河坝至凯里对江村江岸(重安江南岸),沿江岸东行343米北转至江心沙洲最东端为建设控制地带。

踵事增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可移动文物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