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驿道通 贵州建
所属图书:《黔说·城记》 出版日期:2014-05-01文章字数:2676字

驿道通 贵州建

今年是贵州建省六百周年,此时此刻谈贵州建省,意义特别重大。过去,人们常说,“贵州建省较晚”,社会经济不发达。其实,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并没有事实依据,以讹传讹。自《贵州通史》出版后,人们始知贵州于明朝永乐十一年建省,但不少人对此半信半疑。有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认为贵州经济发展滞后,不可能这样早就建省。有人可能是出于对乡土的热爱,提出贵州在宋代就建省了。贵州建省的时间,并不是推测出来的,而是历史文献的记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是一个铁板钉钉的事实。

省级行政建置始于元代 贵州在明代成为中国第十三个行省

中国有省一级行政建置,始于元代。元代武功极盛,地域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幅员之广,汉、唐莫及。当时掌管全国行政的最高机关是“中书省”,而全国所设路、府、州、县数以千计,许多地方事务中央无法管理,于是将全国划分为几大政区,每一政区设立一个“行中书省”,代行中书省的职权,从此有了“行省”的设置,简称为“省”。元代将大都(今北京)周围的一片划归中书省直接管辖,称为“腹里”,其余地区则分为十一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湖广、江西、江浙、广东十一行省,统辖各路、府、州、县,掌管各地军政及钱粮、兵甲、屯种、漕运诸事。

明朝建立后,将省区作了较大调整,将北京、南京附近直属中央,其余地区建有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三省。明代实行地方分权,每一省区设布政使司管理行政,设都指挥使司管理军事,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监察,称为“三司并立”,于是将十三省区称为十三布政使司,《明史·地理志》记载:“终明之世,为直隶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曰山西,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湖广,曰浙江,曰江西,曰福建,曰广东,曰广西,曰云南,曰贵州。”并注明前十二布政使司皆洪武年间所建,唯贵州布政使司为永乐年间建立,故贵州为第十三布政使司,即第十三个行省。贵州建省的时间,《明实录·太宗永乐实录》记载,永乐十一年二月初二设立贵州布政使司,即公元一四一三年三月三日。今年刚好是贵州建省六百年。

明朝“移民实边” “开发云贵”提上历史日程

明朝建立后,蒙古退回大漠,长城以北为蒙古的兀良哈、鞑靼、瓦剌三部所据。山海关外,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天山南北,为蒙古人所建的察合台汗国,以后演变为西域三十六国。因此,明朝统一的中国,实际上只是半壁河山。长城以内的地方,如中原、关中、江南、江西、湖广、四川、两广等地,早已开发,人烟稠密,唯西南的云贵高原还是“地广人稀”,开发云贵被提上历史日程。明朝采取“移民实边”的重大举措,将“狭乡”(地少人多的地区)之民移往“宽乡”(地广人稀地区),一则可缓解内地人多地少的矛盾,二则可将大量人口移入边疆,开发云贵。

云南远在西南边陲,唐为南诏,宋为大理,明初为元朝所封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盘踞,明太祖朱元璋三次遣使诏谕,梁王自恃地险路遥,不肯归顺。待全国形势稳定以后,朱元璋便决定以武力征服云南,于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年)命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等率三十万大军远征云南。大军自江南、江西出发,经湖广而入平溪(玉屏)、镇远、黄平、新添(今贵定)、贵州(今贵阳),经普定(今安顺)、普安(今盘县),抵云南曲靖。偏师则从四川永宁(今叙永),经毕节、乌撒(今威宁)入云南,堵住云南出口,逼梁王在曲靖决战。白石江一战,梁王全军覆没,数月即将云南平定。

“开一线以通云南” 重要战略地位决定贵州建省

云南平定后,朱元璋最感忧虑的是,“大军一回,云南又成孤悬”,“虽有云南,亦难守也”。于是,把战略重点放在贵州,于洪武十五年(一三八二年)建立贵州都指挥使司,并沿驿道广立卫所,保证“云南道路往来无碍”,巩固战略后方。在今贵州境内共建二十四卫(相当于师一级军事建置),在贵州(即贵阳)建贵州卫、贵州前卫拱卫都司;贵阳以西设威清卫(今清镇)、平坝卫(今平坝县)、普定卫(今安顺西秀区)、安庄卫(今镇宁县安庄)、安南卫(今晴隆)、普安卫(今盘县),史称“上六卫”;在贵阳以东设龙里卫(今龙里县)、新添卫(今贵定县)、都匀卫(今都匀市)、平越卫(今福泉市)、兴隆卫(今黄平县)、清平卫(今凯里市),史称“下六卫”;在湘黔边境,设平溪卫、清浪卫(今镇远清溪)、镇远卫、偏桥卫(今施秉县)、铜鼓卫(今锦屏县)、五开卫(今黎平县),史称“边六卫”(属湖广都司);又在川黔滇驿道上,设永宁卫(四川叙永)、赤水卫(川黔边境)、毕节卫、乌撒卫,史称“西四卫”。如此布置,将贵州纳入严密的军事控制之中,成为贵州建省的先导。

贵州早在明代就成为中国第十三个行省,这是许多人都难以理解的。论土地,当时贵州全省面积大概只相当于现在贵州的一半;论人口,军民加起来也只有一百多万;论赋税,在十三布政使司中最少,诚如御史宋兴祖在奏章中所说:“贵州虽名为一省,实不如江南一大县”;论社会,贵州大部分地区还停留在封建领主制阶段,属于土司地区。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贵州本不具备建省的条件,土地、人口、赋税都不足以建省。但贵州在明代建省,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贵州建省,并不是因为它经济发达,而是因为它的战略地位重要。明朝在贵州建省,主要着眼于政治、军事,是战略地位决定贵州建省。万历年间,贵州巡抚郭子章在《黔记》中写道:“盖贵州乃古罗氏鬼国,地皆蛮夷,山多箐广,流水涵渟,土无货殖,通计民屯仅十四万石,为天下第一贫瘠之地,官戎岁给仰于湖广、四川二省,盖非都会之地……我朝因云南而从此借一线之路,以通往来。”他的分析是客观的,就社会经济而言,贵州确实“非都会之地”,明朝之所以在贵州设省,目的是“开一线以通云南”。

是驿道使贵州的战略地位提升起来,否则不可能在一片荒坡上建省。贵州处于西南的腹心地带,元代分属湖广、四川、云南三行省。为了适应大一统的政治形势,元代以大都为中心修筑驿道,纵横千里,网络全国而达于边疆。湖广、四川、云南三省的驿道干线在贵州交会,从此改变了贵州的格局,由横亘于三省之间的一块高地变成了三省的交通要道。湖广经“贵州”(指今贵阳)通往云南的大驿道,在“贵州”(即贵阳)与川黔驿道和黔桂驿道交会,使贵州成为“南来北往”,“东出西进”的咽喉要地。

驿道对贵州至关重要,因驿道开通,西南各省连成一片,并纳入全国的驿道网络。因驿道开通,云南进出都必经贵州。为了巩固西南的统治,使云南不成“孤悬”而从此稳定,必须“开一线以通云南”,于是建贵州省确保“一线之路以通往来”。

黔说·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