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徐霞客笔下的花溪
所属图书:《文化名人与贵阳》 出版日期:2014-07-01文章字数:1009字

徐霞客笔下的花溪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公元一六三八年,由贵阳去长顺,曾经过今天的花溪镇,时间是春末夏初阴历的四月。他所写的《黔游日记》,人们有一个印象,对花溪的记载,好像就只记了“花仡佬桥”——“有九巩巨石梁,南北架溪上”而已。其实,他的记载不仅此。徐霞客由贵阳去花溪,虽说是一个匆匆旅行者,所记这一段只不过三百多字,四百年前花溪沿途景物也不完全是现在这样的景况,但他笔下已把花溪和今天的花溪公园所在地作了一个大概的记述。

花溪的范围,从窄义说,仅限于今天的花溪公园,由坝上桥到花溪大桥;广义说,从长顺县龙山峡至四方河附近。清代《贵阳府志》说,“南明水出贵筑西上里杉木寨”,至韦寨名“鱼梁河”;又东北二里“至花大寨、花小寨,寨以河为界”,花仡佬改名“济番河”;“又北四里屈而西北流为四方河”,“至窄口潭,始有南明之目”。以后,人们习称龙山峡至花溪大桥为花溪,花溪大桥至四方河、窄口滩也属于花溪流域。

从这样来看,徐霞客游记对花溪作了五处记载。首先“有溪自西谷来,东注入南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太子桥”。“南大溪”即花溪,这是在今天太慈桥所见。他“溯南来大溪”而上,“有一山南横,如列屏于前,大溪由其东腋北出,路从其西腋南进”,这是今天贵阳电厂对门所见,原地名“皂角井”,未扩宽公路前,地势陡险,溪流在悬崖下,路在悬崖上。“又三里,过双骈东麓而出其南,渐闻溪声遥沸,东望屏列之山南迸成峡,溪形复自南来捣峡去”,这是今天龙王村一带。龙王村因原名龙王屯而得名,原山上有龙王庙,古驿道穿过龙王村,绕山而过,溪水迎面而来。这里河床宽而陡,水流抹斜而下,如从天至,奔流湍急,冲击两岸成阵阵回浪,河水猛撞北岸,折而东,再北去。“又南二里,始见东溪汪然”。“东溪”,今上水村前,河面宽阔如明镜,河从南来,至西而北,绕一大弯。“又一里出峡,稍折而东,则大溪自西南峡中来,至此东转,抵东峰下,乃折而北去”。“大溪自西南峡中来”,这是徐霞客在花仡佬桥(今花溪大桥)附近所见。可以说,他已记下了今天花溪公园麟山、放鹤洲一带;“至此东转,抵东峰下,折而北去”,又记下了花溪大桥东面,今大将山下的花溪一段。

《徐霞客游记》徐建极抄本“黔游日记”一叶

徐霞客文字虽然不多,但很精炼,对花溪却记得十分翔实。只不过当时花溪没有今天这样经过人工巧饰如花似锦,但“十里河滩明如镜”,真山真水自天然,四百多年前,徐霞客已记下了它的这一天然佳趣。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

文化名人与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