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广东音乐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音乐》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广东音乐

姓  名

年  龄

头  衔

分布区域

简  介

广东音乐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广东音乐指的是广东的音乐,其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成型于清代光绪年间,繁荣于民国时期,是我国近现代有较大影响的地方音乐,产生并流行于粤语方言区。狭义的广东音乐是指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器乐乐种,属于广义的广东音乐中的丝竹小曲,它是从曲艺、民歌、戏曲中的伴奏、过门音乐逐渐独立出来的音乐形式,19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步形成。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是广东音乐的“硬弓阶段”,这是因为这个时期主要由“二弦、竹提琴、三弦、月琴、横箫”等五件乐器及打击乐器构成,这样的组合所演奏出来的音色显得高亢硬朗,所以又称“硬弓五架头”或“硬弓五件头”。常使用的在以下四种情况:一、乡村的“八音会”,于婚丧喜庆场合表演。二、戏剧中的过场音乐。从事戏曲乐队伴奏的乐工,俗称“棚面”。三、自娱性质的社团。四、民间艺人在茶楼、街头卖艺,借以为生。

20世纪20年代至今,广东音乐进入了“软弓阶段”,构成乐器有“高胡、秦琴、扬琴、洞箫、椰胡”五件乐器,亦称“软弓五架头”或“软弓五件头”。除了“硬弓”和“软弓”外,广东音乐还有另外三种组合形式。第一种是从本地曲艺伴奏形式发展起来的组合:洞箫、椰胡、琵琶(古筝或秦琴)。第二种是吹打乐组合:大小唢呐为主奏,配上锣鼓等打击乐器,或加进其他弦索乐器。第三种是西洋乐器组合,较少使用:小提琴、萨克斯风、电吉他、木琴等为核心,常用于演奏类似轻音乐、舞曲的乐曲。

广东音乐地方色彩浓厚,这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处在富裕又开放的珠江三角洲,音乐风格既吸收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养料,又借鉴了西方音乐文化的某些因素,后逐步发展为具有独特南国情调的通俗化大众音乐。它在风格上、艺术形式上、音乐语言上受到中原古曲、江南民间小调、梆子、二黄、西皮、昆曲、八音班、南音、龙舟等民间艺术品种的影响,与广东民间音乐、粤剧音乐和粤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期的广东音乐,乐曲中音符较散,节奏也相对单一。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新的特点,在曲调进行中加有多种装饰音型,称作“加花”,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欢快。这段时期的乐曲是民间流传的集体创作,二十世纪初出现了严公尚,他是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此段时间的代表曲目有《旱天雷》《连环扣》《倒垂帘》《三潭印月》《饿马摇铃》《小桃红》《汉宫秋月》《双声恨》《雨打芭蕉》等。

广东音乐以器乐的丰富音乐和宽广的音域,以及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变,其擅长描摹生活细节,意境幽远,展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它开放性地选择、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及国内其他民间艺术的有益成分,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拥有一批杰出的作曲家、演奏家和代表性乐器及其组合的独特民间音乐品种,因其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清晰明快在海外被华人称为“乡音”,也被称作“透明的音乐”“东方民间音乐的一颗明珠”。海外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太阳永远照耀着粤人的社会。”凡有粤人的地方就有“广东音乐”,由此可见广东音乐的重要地位。

拓展阅读

《雨打芭蕉》是中国著名的汉族民间器乐曲。乐谱最早载于1921年丘鹤俦所编《弦歌必读》,后由潘永璋改编,成为广东音乐代表性曲目。此曲旋律流畅明快,用于表现人们的喜悦之情,句幅短小、节奏顿挫、并比排列的乐句惟妙惟肖地展现雨水击打芭蕉叶的场景,用活泼流畅的旋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注: 音乐剧《雨打芭蕉》演出剧照)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