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武当山宫观道乐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音乐》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武当山宫观道乐

姓  名

年  龄

头  衔

分布区域

简  介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内,自古以来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山势雄伟,道教建筑规模宏伟。唐贞观年间,武当山始建五龙祠,后正一、全真等教派先后开宗布道,长期的宗教活动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音乐资料。不可否认,武当山宫观道乐是武当道教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道教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

(注: 武当山宫观道乐舞台表演)

武当山道教音乐是一种宗教仪式音乐,伴随道教修道、颂神、斋酷等宗教活动而存在。自古在三月三、九月九有听仙乐、悟仙道的传统,并且在法事中运用音乐。一方面是因为吸收了“巫以歌舞降神”的巫祝传统,把道教教义融合于音乐之中,通过音乐来激发人的情感共鸣,感召神灵,传播宗教。另一方面,不同的音乐曲调对颂、赞、诵等活动的氛围塑造和整体连贯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音乐集宫廷与民间于一体,具有传统的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旋律古雅,内容丰富,既有祈愿吉祥的喜庆之乐,又有炼养清修的恬静旋律。有专家评论其以“南方音韵为主、混融中原色彩;全真正韵为主、融合正一特征;典雅风韵为主、兼融世俗情调。”在历史的传承中,既保留了全真派“十方韵”的音乐特色,又融入多教派音乐的风韵,是道乐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文化遗产。

道乐从风格上大致可划为“宫观道乐”与“民间道乐”两大类。前者以全真教徒为主,音乐风格偏于庄严静穆,殿堂气息较浓,诵唱的韵腔为全国宫观通用的“全真正韵”,有较多的古典音乐韵味。在传承过程中,道众必须恪守成规,不得随意更改。后者均为正一教徒执乐,音乐风格较为明快活泼,世俗气息较重,地方色彩和民间音乐气质较明。武当山宫观道乐属于前者,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以声乐器为主。

从音乐形态分析,武当山道乐深受民间歌舞的影响和地方器乐曲牌、戏曲唱腔的影响,武当韵中微调式偏多,其次是宫调式,这符合了中原及鄂西北人民的审美方式,为经韵的广泛传唱和传播打下了基础。其次,武当韵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素材,具有古代音乐的风格特点。由于武当山道教发展的历史原因,武当道乐在道教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皇室家庙的道乐,武当山道教音乐受到宫廷音乐的影响,在音乐体裁上与唐大曲极为相像;在音乐曲调上,与古代的一些琴谱也极为相似,都有着古朴典雅的风格特点。

各类韵腔与法器牌子俱全,体裁形式可分为“韵腔”和“牌子”两大类。韵子即声乐、韵腔,包括诵经腔、念咒腔、诵浩腔和咏唱腔四种形态,根据运用的场合和对象的不同,又分为阳调和阴调。阳调多用于早晚功课、节日祀典,授录传戒的歌唱对象是诸神、诸仙、诸师及持修者本人。阴调主要用于斋醛仪式,对象为各类鬼魂。曲牌主要指器乐作品,分为正曲、耍曲和“法器牌子”三类。正曲相当于玄门专用的正统曲牌,耍曲多为民间乐曲。常见器乐曲牌有《山坡羊》《梧桐月》《迎仙客》等,唱诵曲牌有《普供养》《斗老赞》《王母赞》等。

按其活动内容,其音乐可分为修道法事、斋醮法事和纪念法事音乐三大类。修道法事音乐乃道士自我修持的日常功课,简称“早晚课”或“早晚坛”。斋醮法事音乐,是道教祭祀祈祷的仪式活动音乐,供斋念经超度各类孤魂野鬼或亡人,借以求福免灾。纪念法事则是在纪念“三清四御”等节日所举行的法事活动。

武当山道乐在法事中使用的乐器包括打击乐器、拉弦乐器、吹管乐器和弹拨乐器四类,均为中国的民族乐器,其中吹管乐器有笛、唢呐、笙等,拉弦乐器主要为二胡,弹拨乐器为扬琴、古筝、琵琶和阮,打击乐器包括大铙、小铙、大镲、小镲,铛子、手铃、大小木鱼、大鼓、小鼓、大铁磬、大铜磬、小铜磬。这些乐器涵盖了大部分的汉族乐器,使用中塑造出庄严空幽的氛围。

由于社会环境较简单,武当山宫观中的“玄门日诵早晚课”、“祖师表”、“萨祖铁罐施食祭炼科范”等科仪音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其美好典雅的曲调和丰富的宗教文化极大地拓宽了民族音乐学科,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拓展阅读

据历史文献记载,道教科仪音乐的史料包括“仙歌”“音诵”“道赞”三方面内容。其中“仙歌”是一种用于道教斋戒的音乐,主体上是声乐,用于吟唱经文中的韵文;“音诵”是一种吟唱,用音乐方式来做歌诵,不同于“直诵”,用于咏唱经文中的散文。“道赞”与“音诵”近,用于表达道教威仪。仙歌和“音诵”主要用于修行仪式,赞道则主要用于法事仪式。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