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板头曲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音乐》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板头曲

板头曲名片

姓  名

年  龄

头  衔

分布区域

简  介

板头曲是流行于河南省南阳、开封、信阳、洛阳等地区的一种弦索乐。原为河南大调曲子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用在演唱大调曲子之前,属于静场的器乐前奏,类似戏曲的开场锣鼓,目的是用于召唤听众或稳定情绪。它在演奏中既可以作为纯器乐演奏,又可以用作大调曲子开场曲和间奏,部分曲目甚至直接来自大调曲子。其风格质朴、潇洒、文雅,经历代文人和艺人的加工提高,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在长期流传中逐渐成为独立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器乐乐种。它和福建南音、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一起并列为我国四大曲种,是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的稀有乐种。

板头曲以在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乐八板为原型,乐曲多采用六十八板,即盘头16板,起势6个8板,煞尾4板,民间俗称“老八板”。不少曲目甚至直接采用八板的原曲加以润饰变化。虽然板头曲采用八板的曲式结构,但各乐句的结构功能却又自己的作用和意义。八个乐句分成较为平衡的两部分,构成起、承、转、合;串、延、展、结的两段体结构。

板头曲在演奏中常以三弦、琵琶、古筝等弹拨乐器为主,配以手板、月琴、软弓京胡、二胡、洞箫及八角鼓等。如果演出规模较小或者演奏人员少时,只用三弦和手板演奏,或者配合三弦和古筝,采用独奏形式。演奏时三种乐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补充。其中三弦音色结实饱满,琵琶音色轻盈柔美,古筝则充分发挥其摇、揉、抹、挑等技巧特点,奏出个性独特的花音装饰,在三弦和琵琶之间起融合作用。

板头曲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吸取了河南各种民间音乐素材,在结构和音调方面保持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调式的运用与传统曲牌《八板》的调性相似,通常乐曲主题是徵调式,后转入同宫系统的宫调式,再转入徵调式。当然这个规律在具体运用中各乐曲会根据表现内容和情绪的需要有所变化。另外,在乐曲中商、徽、宫三音组交叉进行的乐汇就是吸取了河南南阳民歌的音调特点。在音乐演奏中常以调式骨干音为中心环绕进行,这也是在中原地区戏曲、说唱音乐中的常用手法。

板头曲音乐的调式有宫调式和微调式两种,以宫调式为主,总体曲调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七声音阶,有少数乐曲是加变微或加变宫的六声音阶。其调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是在以八板为基础的乐曲中,使用五声音阶,速度有快板、中板和慢板之分,大多为六十八板,如《小鹊》《葡萄架》等。第二是在非八板乐曲中,使用加变宫、清角的七声音阶。加入鼓子头的演奏,如《闺中怨》《哭周瑜》等。

板头曲的曲目达一百多首,多与历史传说故事和民间传说相关,如《夺筝》《高山流水》《苏武思乡》等,其中部分是描写封建社会生活,如《盼夫归》《思春》《悲秋》等,还有部分是以情景寄意、写景抒怀的,如《满园春》《春雨细柳》《寒鹊争梅》等。代表曲目有《天下大同》《高山流水》《新开板》《陈杏元和番》《打雁》《赏秋》《闺中怨》《上楼》《下楼》等。最后一种是以乐曲的曲体板式命名,例如《老八板》《单八板》《花八板》《双八板》等。这类板头曲大多与传统曲牌《八板》有关系。

板头曲的板式结构大致可分为慢板、中板和快板三种类别。慢板多是一板一眼的板式,以2/4拍记谱,每小节一“板”,乐曲板数为68板。也有的乐曲是此基础上反复一次或两次,反复时将乐曲增加几小节或删减几小节,从而达到乐曲旋律有所变化。中板和慢板板头曲的板式特点相似,仅演奏速度快一些,乐曲同样采用一板一眼的板式。快板在传统理论中被认为是有板无眼的板式,但在实际记谱中,快板板头曲仍以2/4拍记谱,34小节,每一拍一板,共68板。在板头曲中慢板乐曲多以表现寄景抒情、秋思闺怨和悲伤的情绪为主。慢板一板一眼,曲调大部分哀怨低沉;快板有板无眼,曲调欢快流畅。大多数板头曲听起来曲调优美,节奏明快。

不可否认,河南的板头曲是我国传统器乐中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弦索乐种,对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拓展阅读

大调曲子是一种曲牌连缀体的说唱艺术,分为“板头曲”“牌子套曲”“杂牌”三部分。原名“鼓子曲”,开封地区称“鼓词儿”“八角鼓”,周口、汝南称“丝弦道”,太康称“弦歌”,禹县称“清音”,在遂平“北词”,豫北称“中州古调”,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大调曲子”。大调曲子是河南省“正统”的曲艺品种之一,与河南坠子、三弦书一起,并称为河南省的三大曲种。板头曲中部分曲目直接来自大调曲子,例如《碎琴》《讲琴》《高山流水》《哭颜回》《叹颜回》等。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