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川江号子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音乐》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名片

姓  名

年  龄

头  衔

分布区域

简  介

川江号子又名川江船夫曲,是劳动号子中的一种,是船只行驶在川江时,由舵工发出号令,指挥船工拉纤,船工则以统一的劳动呼声和拉纤动作相呼应的一种号子。它之所以传唱于四川的大小河道,这与川江的曲折难行有着直接的关系,江上木船的动力多来自于船工的身体。川江之水湍湍不息,蜿蜒曲折,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在漫漫路途枯燥无味的拉纤途中,既需要精神调剂,又需要增强力量的爆发力,所以产生了川江号子。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为了将盐运出川外,四川人民自古就只能靠船只运输,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小船有一二十人,大船有八九十人之多,为了增加效率,劳动时人们就发出简单的带有节奏的呼声,如嘿、哦、咳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开始劳动呼声上加入旋律和歌词,加强节奏形成了连说带唱的川江船工号子。艄翁又称驾长,是一船之主,众船工皆听艄翁指挥。明清时期,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号子,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号子头”多运用本地方言呼喊式声腔,领唱时常用川剧高腔,有时也融合了高腔山歌的音调。歌词多为七言四句,为了增添趣味性,船工有时也会把戏曲、曲艺融合在号子中。川江号子曲牌丰富,有近三十种,常见的有嘉陵江号子、金沙江号子、峡江号子、府河号子等等。有时候也会用劳动时的动作或自然事物来为歌曲命名,如“大小斑鸿”“噜号子”“夺夺号子”“招架号子”等。

每一种号子的歌词节奏旋律都不完全一致,所以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号子。如水面平缓或顺流而下时,会唱节奏较缓,旋律悠扬的“莫约号子”、“平水号子”等。拉纤统一劳动节奏和集中精力逆水行船时,要唱节奏性强,旋律性较弱的“大斑鸿”、“幺二三号子”等。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上水号子又包括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又包括拖扛号子、开船号子、平水号子、二流橹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闯滩号子、下滩号子等,因此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号子产生于劳动中,其强烈的节奏感可以调节船工的力量,一定的劳动节奏决定号子的节奏。一领众和的号子随水流的变化和劳动的缓急,使曲调丰富多变,反过来,曲调的变化也影响着力量爆发力度和节奏。

号子之间除了曲牌不同,腔型类别也有所不同,例如有四平腔数板、懒大桡数板、起复桡数板、快二流数板、落泊腔数板等。这些腔调中,号子头的领唱部分,节奏在规范中又有变化,小腔花音使用较多,带有一定的即兴成分,故有十唱十不同的说法,但总体上具有雄壮激越的音调,又有悦耳抒情的旋律,在行船中起着统一摇橹扳动作和调剂船工急缓情绪的作用。

川江号子在我国劳动号子中具有独特的魅力,民间歌曲与文人墨客的诗歌对其都有所记载,如南北时期民间歌曲“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清代四川籍诗人张向安在《挠歌行》中描写道:“大船之挠三十六,小船之挠二十四……上峡歌起丰都旁,下峡声激穷荆湘。推舵声悠债声力,千声如咽三声长,上滩牵船纷聚蚁,万声噪杀鸟噪水。”

(注: 由《川江号子》改编的现代歌舞剧)

川江号子的唱词丰富,往往以沿江的地名、物产、历史、人文景观为题进行编创,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川江号子唱出了千年来川江航运的发展史,唱出了巴蜀大好河山的美,使人们更加生动地了解巴蜀人民历代生活。无论是音乐形式还是内容,都具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随着机动铁船的普及,以人工为动力的船只越来越少,川江号子生存环境开始动摇,加之传承断裂等因素,濒临困境。川江号子在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拓展阅读

川江号子同名诗词欣赏:选自《蔡其矫诗选》,收录于《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