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精细缤纷的北京皮影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美术.下》 出版日期:2017-05-01文章字数:字

精细缤纷的北京皮影

北京皮影名片

姓  名

出生年月

头  衔

分布区域

简  介

北京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到清朝同治年间分为东、西两派,东派——滦州戏,西派——涿州影。西城毛家湾的“和顺社”是西派,以外都是东派的领域了。两派的分别,西派没有底本,影戏人都着古装;东派有底本,旦角用时装,所以后来以东派为影戏的主流。

嘉庆初年白莲教起事,并妄称以纸人纸马涂以人血即活,指挥驱使,兵源不绝。影戏班拥有纸人纸马,影戏艺人被诬为“悬灯匪”。于是下令搜捕,演员四散奔逃。其中著名艺人路广才逃回昌平躲避,饿死于山中。

1821年道光皇帝即位,白连教案趋于平静,北京城内的影戏逐渐恢复。不久,河北滦州影进京,唱腔新颖,表演生动,受到北京观众的欢迎。因其东来,又落户于东四牌楼一带,故称“东派”。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

北京皮影

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故北京皮影能演出京剧剧目,如《二进宫》等,形成独特的风格。皮影戏除了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宫廷。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

北京皮影以线刻见长,自清中叶后,路景达创造性地将京剧脸谱融入皮影造型中,其造型典雅,色彩亮丽,出现了生、旦、净、丑、末的脸谱。正是艺术家们一代代人的努力,才使得皮影艺术不断的繁衍、发展。造型设计突出了人物的情感和神态的塑造,注重人物着装在影人关节处连接的统一和衣饰冠戴的合理性。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美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