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晶莹华丽的广东皮影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美术.下》 出版日期:2017-05-01文章字数:字

晶莹华丽的广东皮影

广东皮影名片

姓  名

出生年月

头  衔

分布区域

简  介

广东皮影戏,又名陆丰皮影戏,历史悠久,形成于宋代,当时正值北宋灭亡之际,文物衣冠南渡,影戏的活动中心转移到临安(即杭州)。相传影戏就是由浙江传至闽南,宋末又由闽南移民带到现在的陆丰地区。广东皮影盛行于明、清,普及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战乱时期,其他戏剧大部分停鼓散班,皮影戏班仍活跃在周边乡镇,可见皮影戏的群众基础深厚,有很强的生命力。广东陆丰皮影是一种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

广东皮影戏的影人、影景以牛皮制成,影人高约六寸,五官轮廓分明,四肢比例与真人相仿,造型贴近生活,与秦晋影戏、滦州影戏相比,人体各部分比例高度夸张,五官轮廓不尽分明,有显著不同。最具特色的是旦角的构造,两臂悉用布帛制成,这较之北路影戏,虽然没了肘关节,却能使动作柔和而又多变。影窗长四尺,宽不足三尺,以杉木或毛竹作窗框,中糊白纸或罩上白布。光源初以大碗装上桐油或煤油点灯,后改用汽灯。汽灯的采用提高影像的清晰度。

广东皮影题材丰富,多为家庭婚姻题材的剧目,如《高文举》《祝英台》等,以唱取胜,做工比较细致;《三十六变》《九头怪》等,表演粗犷、夸张,擅于变幻;上天入地,出没自然,腾云驾雾,全无障碍。说变蜈蚣,刹地蜈蚣蠕动,说变雄鹰,雄鹰忽地飞翔。总而言之,陆丰皮影戏是南路影戏中艺术蕴藏比较丰富而又颇具特色的一支。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美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