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黄平古梯田——和谐管理理念与思想
所属图书:《贵州黄平古梯田》 出版日期:2016-04-01文章字数:字

三、黄平古梯田——和谐管理理念与思想

(注: 翁坪杨家村古梯田排灌系统)

黄平县古梯田群建设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又遵从自然规律的典范,体现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和谐的管理理念与思想。

人们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包括土壤、地貌、水利、气候、植被等,建造与之相适应的生存空间和农业生产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期的梯田经营中,逐渐形成并严格遵循神林崇拜、刻石分水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水利管理、乡规民约、宗教祭祀等措施或习俗,这些习俗或措施包含着严谨的科学意义。同时,营建出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共同维系、推动古梯田群区域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注: 新街古梯田群)

(注: 爱护森林,保护环境,半山古梯田群千年不断的潺潺流水,周而复始地进行着自然的施肥和土壤营养的补充循环。)

黄平县人民对梯田水、肥的利用,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首先,梯田的用水来自深山老林。由于原始森林中有大量腐殖物,使得流入梯田的雨水具有大自然的养分,因此梯田具有较强的肥力。流水常年趟过梯田,这是一种自然的施肥和土壤营养的补充循环。其次,是人为施肥。梯田田埂十分高大,且杂草丰富,每年春耕,人们都要将杂草砍下埋于田中,腐烂后以增加田土养分。

(注: 杨家牌古梯田群中割草埋于田中沤肥)

(注: 半山古梯田群里的“泡冬田”)

针对梯田田坎需要承受人畜践踏的要求,先民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护坡护坎方法,即长年“泡冬田”,每年秋收,人们将谷茬、杂草翻于土下,耙平之后,放水泡田,称为“泡冬田”,整整一个冬季始终保持土壤墒情,防止田坎开裂,避免雨季一来田垮坡崩。这种看似丢了“小季”的做法,其实最大限度地保了“大季”。

(注: 翁坪古梯田群里的“泡冬田”)

(注: 翁坪乡杨家村的一块分水石)

(注: 专家考察村头水源处“分水石”的情况)

这叫“分水石”,又叫“公平石”,生活在黄平古梯田的先民们为了公平、公正、合理地利用有效的水资源,设置的一种巧妙的分水制度,在沟渠与田块之间,村民们根据田块大小和在修建梯田时的贡献程度,集中合议安置分水石,大渠留大口,小田留小口,这样就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避免了当地村民在分配灌溉用水的时候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注: 翁坪乡杨家村的一块分水石)

(注: 当地居民丰富的文化生活)

贵州黄平古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