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闻名遐迩的重兴“百挑田”
所属图书:《贵州黄平古梯田》 出版日期:2016-04-01文章字数:字

三、闻名遐迩的重兴“百挑田”

(注: 重兴古梯田)

(注: 重兴古梯田的“百挑田”,周长约557米,南北长约241米,东西宽约65米,占地面积达14.28亩。)

贵州省黄平县许多村寨由于地处高山峡谷间,自古以来,历代各族人民为了生存,他们以愚公移山般的毅力,利用当地丰富的岩石,依坡傍岭开山修造了大量的梯田。

在重兴古梯田群中,有一块令人们惊叹不已的大田,大田周长约557米,南北长约241米,东西宽约65米,占地面积达14.26亩,中间一条隔离坎将大田一分为二,在黄平古梯田中,这块大田可谓是田中之王,被称为重兴“百挑田”。

“百挑田”由重兴村潘氏家族祖先大约于明朝初年始造,历经两代人,以最保守的估算,每天一家人投入劳力4人,每年用半年时间造田,两代人以20年的时间计算,所投入的劳工估计就达14.4万人次。这丘大田所砌用的石块大约就达1980立方米,至于其间填入的土石方就难以计算。“百挑田”修造完成后,遇上潘氏两弟兄分家,两弟兄欲将大田一分为二,可是由于田块太大,怎么划分都觉得对方的一半好像多于自己,分去分来都不满意。相传,在潘氏兄弟为分田感到为难时,一天晚上,已故的祖先就化成一只老虎,从大田的中间笔直地走个来回,随后又托梦给兄弟俩。第二天他们起来一看,大田中间的虎足印清新可见,连忙焚香烧纸叩头对祖宗表示感谢,二人心满意足地用泥土沿着虎足印把大田分隔开来。从此,“百挑田”中间的隔离坎再也没有人动过。

(注: 重兴古梯田“百挑田”的石坎)

(注: 重兴古梯田“百挑田”一侧石坎高度超过8米)

(注: 重兴古梯田“百挑田”干砌的石坎)

(注: 重兴古梯田“百挑田”(一))

清朝初年,当地沈氏家族先人沈朝政率儿孙从重安迁住重兴,其后人沈洪学以500两白银从潘家购买“百挑田”,长年雇佣3名长工耕作。每逢插秧施肥季节,田里施放的牛粪如同铺草一样,连用鸡蛋般大小的石块扔下去都沉不入水里,秋收稻谷均在250挑以上。

民国初期,重安商人沈廷章因商场失意,迁到重兴村居住后,又花了1200块银元收购了“百挑田”。

新中国成立后,“百挑田”收归集体。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丘田分别由重兴村潘世洪和沈有明两户耕种,随着水稻品种的不断改良和科学技术在种田上的应用,现在每年水稻产量均在10000公斤以上,“百挑田”之称实属了不起!

如果说古老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的崇尚,那么古人能在重兴马鞍山麓的石旮旯上造出这么一块“梯田之王”,不能不说堪称一件人工奇观。

(注: 重兴古梯田“百挑田”(二))

(注: 重兴古梯田的“百挑田”现在每年水稻产量均在10000公斤以上)

贵州黄平古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