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小儿常见病症推拿疗法
所属图书:《《草木春秋》考释》 出版日期:2015-02-01文章字数:字

第四节 小儿常见病症推拿疗法

1.发烧

小儿发热是小儿科最常见的病症,多因外感或体弱阳虚或冷热调节不当所致。

(1)外感发热。

[症状]发烧怕冷、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舌苔薄白、指纹鲜红为风寒,发热无汗、咽干、鼻流黄涕、舌苔薄黄、指纹红紫为风热。

[治法]清热解表,祛风除邪。

[手法]推攒竹、坎宫、眉心,掐风池,揉大椎,清肺经、天河水。

风寒加推三关、揉二扇门,风热加推脊柱;咳嗽加推膻中、揉肺俞、运八卦;腹胀加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烦躁不安加清肝经,掐揉小天心、五指节。

(2)阴虚内热。

[症状]先天不足或后天喂养失调,阴虚生内热,手足心热,身体消瘦,午后发热,夜间盗汗,饮食不振,舌红苔薄,指纹淡紫。

[治法]养阴,清虚热。

[手法]补脾经、肺经,揉上马,清天河水,推涌泉,按揉足三里,运内劳宫。烦躁不安加清肝经、心经,按揉百会;盗汗加揉肾顶。

(3)脾虚实热。

[症状]由于乳食内伤,脾胃虚弱,累及肺金,郁而化热,发烧红面,呼吸急促,饮食大减,烦躁,口渴,舌红苔燥,指纹深红。

[治疗]清理湿热,导滞消食。

[手法]清肺经、胃经、大肠、天河水,揉板门、天枢,运内八卦,退六腑。

2.咳嗽

咳嗽是多种疾病的临床主要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如外感风寒、哮喘、营卫气虚,都可产生咳嗽。主要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1)外感咳嗽。

[症状]多为风寒、风热病邪侵入机体,肺气不宣,或感受燥气,肺津受损,引起咳嗽、痰稠、鼻塞流涕、头痛怕冷、苔薄。若为风寒所致,则恶寒重、无汗、苔白;若为风热所致,痰稠而黄、微汗、发热。

[治法]疏风,解表,止咳。

[手法]推攒竹、坎宫,揉太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根、肺俞,分推肩胛骨。

(2)内伤咳嗽。

[症状]体虚,肺阴受损,肺气上逆,脾胃虚寒,痰湿内生,产生咳嗽、身微热、食欲不振、消瘦无力。

[治疗]滋养肺金,化痰,止咳。

[手法]补脾经、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乳根、中脘、肺俞,推揉足三里。

3.腹痛

腹痛在临床上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个症状,以腹中寒、乳食积滞引起疼痛较为多见,虫疾、脾胃虚寒引起者不在此范围。

(1)虚寒腹痛。

[症状]多因风寒冷气所致。受惊或冷食以后,突然腹痛,热敷后疼痛缓解,大便稀、舌苔薄白、指纹色红。

[治法]温散寒气,止痛。

[手法]补脾经,推三关,掐揉外劳宫、一窝风,拿肚角。

(2)食积腹痛。

[症状]暴食暴饮,生冷不忌,食积中焦,脾胃受损,以致腹痛、胀满、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矢气、苔厚腻。

[治法]理气化食,和中止痛。

[手法]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中胺、天枢,运八卦,分推腹阴阳,拿肚角。

4.呕吐

呕吐是小儿发生较多的一个症状,为多种原因引起,如有因其他疾病而产生呕吐,有因喂养不当进食过多造成呕吐,有因抱卧姿势不对压迫胃部造成呕吐,等等。临床上将单纯的呕吐分为寒吐、热吐、食吐。

(1)寒吐。

[症状]食后呕吐,时停时作,反酸嗳气,面色苍白,四肢凉,腹痛喜暖、喜按,大便稀薄,舌苔薄白,指纹色红。

[治法]温脾,散寒,止吐。

[手法]补脾经,揉外劳宫,逆运内八卦,推三关、天柱骨,揉中脘、外劳宫,掐揉足三里。

(2)热吐。

[症状]进食即吐,吐出物酸臭,身发热,口渴,烦躁,大便臭秽,小便黄,嘴唇发红干燥,舌苔黄腻,指纹色紫。

[治法]理气化湿,清热和胃,止呕。

[手法]补脾经,清胃经、板门,推天河水、天柱骨,揉掐鱼际、足三里。

(3)食积吐。

[症状]吐出物酸馊,口臭,腹胀厌食,腹痛,大便酸臭,舌苔黄腻,指纹青紫。

[治法]消食和中,降逆止呕。

[手法]补脾经,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八卦,揉中脘,分推腹阴阳,按揉足三里。

5.婴儿腹泻

婴儿腹泻是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治疗不当,轻者会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可以危及生命。原因多为乳食过多、油腻;或生冷不洁,损伤脾胃;或小儿脾胃虚弱;或因寒、湿、暑、热引起。

(1)寒湿腹泻。

[症状]清稀泡沫状大便,肠鸣腹痛,脸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四肢冷,腹痛喜按,舌苔白腻,指纹红色。

[治法]化湿止泻,温中散寒。

[手法]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2)伤食腹泻。

[症状]腹痛,腹胀,大便酸臭,口臭,食量减少,呕吐物酸馊,舌淡,苔厚腻,指纹红色。

[治法]健脾和胃,行滞消食。

[手法]推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龟尾。

(3)脾虚腹泻。

[症状]小儿脾虚,易受损伤,水谷不能运化,水湿滞留而腹泻,经常反复发作,食欲不振,颜面苍白,大便稀,夹有不化奶块或食物残渣,舌苔薄白,指纹淡红;重者腹泻不止,可危及生命。

[治法]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手法]补脾经、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掐脊。如婴儿危急,应送医院配合西医治疗。

6.哮喘

[症状]呼吸加快,喘而有声,多因外邪刺激或气候变化或冷热引起反复发作,有的先有感冒症状,胸闷,呼吸急迫,哮喘可持续数分钟;严重者可达几个小时,脸色发紫,出汗,颈静脉怒张,咳泡沫痰,舌淡苔白,指纹淡色。

[治法]平喘,止咳,化痰。

[手法]逆运内八卦,清肺经,推小横纹,揉膻中,挤捏天突,搓摩两肋。发热加推天河水;畏寒者推三关、揉一窝风;久病体虚,肾不纳气加揉二马、补肾经、推三关。

7.便秘

[症状]几日排便1次,或时间延长,大便秘结或坚涩不通。多因膏粱厚味,肠胃积热,或耗伤津液,以致大便干结难下。

[治法]滋阴润燥,理肠通便。

[手法]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足三里、阳池,推三关,运内八卦。

8.夜啼

小儿夜间啼哭不睡,多与脾胃虚寒、心经积热、食积、受惊有关。

(1)脾胃虚寒之夜啼。

[症状]夜啼不止,四肢不温,食少便稀,脸色青或色白,舌苔薄白,指纹青红。

[治法]温中,健脾,理气。

[手法]补脾经、肾经,推三关,摩腹,揉中脘。

(2)心经积热之夜啼。

[症状]夜啼,烦躁不安,脸面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尖红,苔白,指纹青紫。

[治法]清退心火。

[手法]清心经、小肠经、天河水,揉总筋、内劳宫。

(3)受惊之夜啼。

[症状]睡眠不深,易醒惊惕,脸色青白,夜睡不离乳母,舌淡苔白,指纹暗红。

[治法]安神镇惊。

[手法]推攒竹,清肝经,揉小天心、五指节。

9.疳积

小儿喂养不当,乳食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气血受损,身体虚弱,久积成疳,食积伤脾。

(1)脾胃受损之疳积。

[症状]脾胃受损,虚寒乳食难以腐熟,饮食减少,体形瘦弱,腹胀满,精神不振,夜睡不安,舌苔厚腻,指纹紫红。

[治法]调理脾胃,消食导滞。

[手法]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分推腹阴阳,揉天枢,按揉足三里。

(2)气血受损之疳积。

[症状]脸色发黄或淡白,头发稀疏,体形消瘦,睡眠不安,烦躁易哭,手脚冷凉,大便稀,舌苔薄白,指纹色淡。

[治法]温补脾胃,补血补气。

[手法]补脾经、肾经,揉外劳宫、中脘,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捏脊。

10.急惊风

[症状]小儿急惊风,多因风、热、痰、火邪毒所侵,或食滞等原因,造成患儿高烧、脸色发红,烦躁不安、气急、鼻翼扇动、昏迷不醒、两眼上视、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等。

[治法]清热镇惊,被风除痰。

[手法]昏迷者掐人中、山根、十宣,拿合谷,按拿委中,抽搐者加拿前承山、后承山、百虫、曲池。

11.慢惊风

[症状]慢惊风多因急惊风治疗不当或治疗失误所致,或久病之后正气亏虚,津液耗损,筋脉失养所致。慢惊风发作时脸色苍白,少气懒言,啼哭,抽搐无力,双手握成拳,睡卧不安,多在睡中突然发生痉挛,四肢冷凉,舌淡苔白,指纹青淡。

[治法]益肝补肾,平肝息风。

[手法]补肾经、脾经,清肝经,推三关,按揉百会、足三里,拿曲池,揉中脘,摩腹,捏脊,拿委中。

12.遗尿

[症状]遗尿是小儿在睡眠中不知不觉小便在床上,多为先天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小儿脸色萎黄,精神不振,头晕,四肢发凉,舌淡苔白,指纹淡红。

[治法]补益脾肾,温补下元。

[手法]补脾经、肾经、肺经,推三关,揉外劳宫、丹田,按揉百会、肾俞、三阴交,搓揉腰骶部。

《草木春秋》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