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小儿杂症
所属图书:《《草木春秋》考释》 出版日期:2015-02-01文章字数:字

第十三节 小儿杂症

(1)主治:小儿两耳后肿硬(即“寸耳癀”)。

处方一:田螺蛳7个,麝香、朱砂各1.7克。

制用法:上药共捶烂,直接敷在头上囟门处,每日涂敷3~4次。

处方二:地龙数条,白糖适量。

制用法:地龙洗去泥放在碗中,加入白糖,让其吐涎水,用其涎水直接涂搽患处,连用3~5日即效。

处方三:铁灯台适量,米醋35克。

制用法:用一个土陶粗碗,用米醋磨铁灯台成糊状装于其内,再用药汁涂于患处,干后再涂,连用3~5日即愈。

处方四:黄连、黄芩、黄柏、三颗针各33克,鸡蛋清(或蜂蜜)适量。

制用法:上药烘干后研成细粉,用时加入鸡蛋清(或蜂蜜)适量调成糊状,直接贴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用5~7日即效。

处方五:麝香3克,朱砂1.5克,螺蛳7个,八角莲10克。

制用法:上药捶烂后加入麝香调匀,敷于脑门(即前额)或腮腺肿痛部位上,每2日换药1次,连用5~7日即愈。

(2)主治:小儿疖疮质软。

处方一:芝麻30克,鸡蛋1个。

制用法:芝麻焙干后研成细粉,加入鸡蛋清调匀,涂敷疖肿,每日换药1次,连用5~7日即效。

处方二:油麻50克。

制用法:油麻炒焦,捣烂敷于软疖上,每日换药1次,连用3~5日即效。

(3)主治:小儿湿疹。

处方:荆芥、小败草、夏枯草各10克,紫苏18克,水硼砂7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

(4)主治:小儿黄疸、眼黄、皮肤发热。

处方一:栝楼壳、仁各30克。

制用法:上药研细粉,温水吞服,每次服3克,每日服2次。

处方二:生地、天花粉、茵陈蒿各10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

处方三:生地、天花粉、连翘各12克,甘草3克,黄珠子10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

(5)主治:婴幼儿两腿生疮脱皮。

处方:土蜂窝适量。

制用法:土蜂窝研成细粉末,撒在疮面上数次即效。

(6)主治:身如蛇皮鳞甲(侗名“蛇胎”)。

处方:白僵蚕(去嘴)、蛇蜕各适量。

制用法:上药研成细粉,用布包好,水煎洗搽,每日1次,连用5~7日即效。

(7)主治:天疱疮,周身如鱼泡。

处方:火炭泡、菜子油各适量。

制用法:上药加菜子油捶烂,涂搽患处即愈。

(8)主治:小儿头疮。

处方一:芝麻仁33克,蜂蜜适量。

制用法:芝麻仁研细粉,用蜂蜜调匀成膏状,慢慢敷于头疮处,每日涂1次,连用3~5日即效。

处方二:杏仁、乌梅、阴桃子(即在桃树上干枯的桃子)、芝麻油各适量。

制用法:上药研细粉,加入芝麻油调成膏状,直接敷于头疮处,每日1~2次,连用5~7日即效。

处方三:胡桃肉及皮33克,轻粉1.7克,生茶油适量。

制用法:胡桃肉及皮烧焦成(存)性,冷后研为细粉,加入轻粉和生茶油调匀为膏状,直接涂搽在头疮上,每日1~2次,连用5~7日即效。

处方四:松香18克,猪油30克。

制用法:松香研为细粉,加入适量猪油调成膏状,直接搽头疮上,每日1~2次,连用3~5日即效。

(9)主治:小儿丹毒。

处方一:粟米、黄柏、黄豆、芝麻油各适量。

制用法:上药研为细粉,加入芝麻油调匀敷于丹毒处,每日1~2次,连用3~5日即效。

处方二:绿豆18克,大黄7克,生薄荷、蜂蜜各适量。

制用法:前2味药研为细粉,再将生薄荷捶烂、取汁,加入适量蜂蜜调匀成糊状,直接涂搽丹毒处,每日1~2次,连用3~5日即效。

处方三:杨柳叶500克,马齿苋(鲜品)100克,桑白皮250克。

制用法:杨柳叶、桑白皮煎水洗搽丹毒处,然后再将马齿苋捶烂、取汁,涂搽丹毒处,每日2~3次,连用3~5日即效。

(10)主治:新生儿眼目红赤肿烂。

处方一:蚯蚓适量。

制用法:蚯蚓捶烂如泥,敷于婴儿脑门(即前额)上,干了再换,连用3~5次即愈。

处方二:谷精草、笔筒草各18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处方三:草决明120克,鸡肝1笼,甜酒酿适量。

制用法:草决明研成细粉备用,再把鸡肝捣烂,加入草决明粉10克,甜酒调匀,放在饭上蒸熟服用;如小儿伴有腹胀,加吴茱萸粉3.3克。

(11)主治:白虫吃肝(即“童子痨”)。

处方一:白头翁、使君子、板栗花、雷丸各10克。

制用法:上药水蒸服,每日服3次,连服10~15日即效。

处方二:桐子树芽3.3克,血藤、石榴皮、羊齿各18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

处方三:荆芥、小败草、满山香、淡竹叶、紫苏叶各10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

处方四:南瓜子、使君子、雷丸各10克,桐子树芽3克,血藤18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

处方五:南瓜子、使君子、地骨皮各10克,威灵仙、菊花各18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

处方六:南瓜子10克,桐子树皮5克,大血藤18克,使君子、雷丸各7克,木贼、威灵仙、地骨皮各13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

(12)主治:小儿疮肿不穿。

处方:野百合根(鲜品)适量。

制用法:野百合根洗去泥,捶烂如泥,涂敷疮肿处,每日换药1次,连用几日即效。

(13)主治:小儿耳内出脓。

处方:五倍子、青黛各等分。

制用法:上药研成细末,每次取细末少许吹入耳内,每日1~2次。

(14)主治:头缝不合(指小儿囟门合拢缓慢),肾气不足。

处方:干姜25克,肉桂18克,细辛10克,生姜适量。

制用法:前几味药研成细粉,用生姜捶烂、取汁调药粉为糊状,敷于小儿百会穴上,每日换药1次,直至看见小儿面色变红即效。

(15)主治:小儿麻痹症。

处方:葵花盘、月亮草各适量,雷公槁叶、棉花根各10克。

制用法:前2味药捶烂后做成饼,敷两侧太阳穴,每日换药1次;后2味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连用5~7日。

(16)主治:小儿行走晚,三四岁时仍不能独立走路。

处方:五加皮、土牛膝各18克,木香7克,米汤适量。

制用法:上药焙干后研为细粉,每次服2克,用米汤加两三滴酒调服,每日服2次。

(17)主治:小儿脱肛。

处方一:小血藤、石榴皮、棉花根各10克。

制用法:上药加水、酒各半煎服,每日服3次,连用5~7日。

处方二:茜草10克,石榴皮18克,米酒适量。

制用法:上药加水、酒各半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3次。

(18)主治:小儿断脐出血,脐疮。

处方一:头发、菜油各适量。

制用法:头发烧成灰,加入菜油调匀后敷脐上,不要沾水,每日换药1次,连用3~5日即愈。

处方二:煅龙骨、蛴螬、五倍子各适量,芝麻油少许。

制用法:上药可同时用,也可单独用。先把药研成细粉,加芝麻油调匀敷脐上,连用几日即愈。

处方三:淡豆豉10克。

制用法:淡豆豉煎成浓汁,给患儿灌服3~5口,其毒自下;还可健脾理气,消乳食。

处方四:新鲜韭菜适量。

制用法:新鲜韭菜洗干净、捶烂、取汁,少许灌服,小儿服后出恶水即愈。

(19)主治:小儿阴疮、红肿、发热、疼痛。

处方一:人尿、百草霜各适量。

制用法:上药调匀后直接敷于病痛处,每日换药1~2次,连用3~5日即效。

处方二:猫头骨、芝麻油各适量。

制用法:猫头骨烧成灰后研细粉,加入芝麻油调匀,直接涂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2次,连用几日即愈。

(20)主治:小儿腹痛。

处方一:艾叶适量。

制用法:艾叶加热捏成饼,敷于肚脐上,用布带捆好。

处方二:小麦、米醋各适量,小茴香根18克。

制用法:小麦炒热喷米醋后,用布包好热熨肚腹;同时用小茴香根水煎服。

处方三:淡豆豉、生姜各7克,香葱5根,食盐30克。

制用法:上药切细后与食盐同炒热,待温热时敷在肚脐上,(有)鸣叫声即停。

(21)主治:小儿蛔虫症,腹痛时发时止,面部现白斑点,口唇青色,伴有肠鸣之症。

处方一:羊齿10克,黑、白牵牛子各5克,生蜂蜜33克,花椒15粒。

制用法:上药水煎后,加生蜂蜜调服,每日服3次,连用3~5日即愈。

处方二:石榴皮、羊齿各18克,蜂蜜适量。

制用法:上药水煎,用蜂蜜调服,每日服3次,连用3~5日。

(22)主治:小儿蛔虫症,经常腹部疼痛,伴有虫包块之症。

处方:苦楝树根皮、羊齿各18克,黑牵牛3.3克,蜂蜜适量。

制用法:上药水煎,加入蜂蜜服用,每日服3次,连服3~5日即愈。

(23)主治:小儿蛔虫症,腹中作痛,口吐涎沫。

处方:羊齿18克,杜衡2克,遍地香、黑牵牛子各10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连用3~5日即愈。

(24)主治:小儿蛔虫症,腹部反复疼痛,伴有虫包块走痛。

处方:威灵仙21克,鸡蛋1个。

制用法:威灵仙研为细粉,用鸡蛋调匀炒熟后,一次性吃完,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草木春秋》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