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小儿发热
所属图书:《《草木春秋》考释》 出版日期:2015-02-01文章字数:字

第一节 小儿发热

(1)主治:小儿心经虚热。

处方:五爪金龙、地骨皮、毛柴胡各30克,甘草1.5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3次。

(2)主治:小儿肚热。

处方:生地10克,木通7克,黄芩18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3次。

(3)主治:小儿肚热,咳嗽,心腹胀痛。

处方:麦冬、生地、甘草各10克,白茅根、淡竹叶各18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3次。

(4)主治:小儿发热啼哭。

处方:鸡蛋清、麻油、雄黄粉各适量。

制用法:上药调成药饼,敷于胸口处。

(5)主治:小儿发高烧。

处方一:一支箭、龙胆草、毛一支箭各1把(约50克)。

制用法:上药共捣烂,用布包好,在小儿头顶、胸腹、背部和手脚来回滚搽,然后取药渣包在手腕阴阳脉上,按男左女右包扎。

处方二:天青地白18克,席皮草、青筋草各10克。

制用法:天青地白捣烂,加淘米水浸泡,医生口含药水向小儿头面部、腹部各喷3口;席皮草、青筋草水煎服,每日服3次。

处方三:客麻菜、茅草根各18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6)主治:小儿发热咳嗽,高烧不退。

处方:葱1把,麻油1.5克。

制用法:葱白洗净、捣烂、取汁,加入麻油调匀,用手指蘸药水搽心(胸)口、头顶、脊背、肋下部位,各部位分别搽13次,然后盖好小棉被,切勿受风吹,出汗烧即退。

(7)主治:小儿发烧不退。

处方:井水1碗,桐油、灯心草各适量。

制用法:口含井水,吸吮小儿肚脐3~9口,再用灯心草蘸桐油点燃,点灸百会穴、太阳穴、虎口穴各1次。

(8)主治:小儿高烧,头痛口渴。

处方:石菖蒲10克,生石膏18克,生姜3片。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

(9)主治:小儿身热。

处方:苦参、白叶各等分。

制用法:上药水煎,擦洗身上。

(10)主治:小儿寒热。

处方:败酱草、满山香、水硼砂、灯心草各7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连用3~5剂即愈。

(11)主治:小儿发热。

处方:青筋草、天青地白、地骨皮、败酱草各7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连用3日即愈。

(12)主治:小儿高烧。

处方:六月雪、五爪金龙、铁马鞭、木姜子、生姜各7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

(13)主治:小儿高热。

处方:满天星、鸡蛋、子母灰、桐油各适量。

制用法:满天星捶烂,调鸡蛋清,加入桐油做成饼,贴敷于肚脐上;子母灰加些冷水调匀,用布包好,在胸口、背部来回摩擦。

(14)主治:小儿肚热。

处方:生地、木通、黄芩各10克,甘草3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

(15)主治:小儿高热。

处方:六月雪18克,五爪金龙10克,木姜子3.3克,龙牙草13克,铁扫帚7克,生姜2片。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3次。

(16)主治:小儿身热。

处方一:苦参、白芷、野菊花、蓝靛叶各适量。

制用法:上药煎水擦洗全身,每日1~2次。

处方二:鸡蛋3个,艾叶、石菖蒲各适量,银饰1个。

制用法:鸡蛋与药同煎熟,取出鸡蛋,加上银饰用布包好,趁热在患儿身上滚动,从头滚到胸、背、手、足,连续滚3次,直到患儿(身上)微出汗,身热即退。

(17)主治:小儿肚热,咳嗽喘急,心腹胀痛。

处方一:生地10克,木通7克,黄芩、淡竹根各13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连用1~3日即效。

处方二:麦冬、生地各10克,淡竹根、白茅根各18克,甘草5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连用3~5日即效。

处方三:枯矾、米醋各适量。

制用法:枯矾加入米醋调匀做膏饼,包敷2个脚板心,保留1夜,其痰自下。

(18)主治:小儿发烧或高烧难退,或面红唇热者。

处方一:土荆芥、土薄荷、紫苏、杜衡各10克,当归5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连用1~3日即效。

处方二:生地、黄芩、生甘草、水竹叶各10克,木通、灯心草各4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3次,连用1~3日即愈。

处方三:葱白(鲜品)21根,芝麻油适量。

制用法:葱白插烂、取汁,加入芝麻油调匀,用手指藤药汁搽按心(胸)口、头顶、背脊、胸腹,每处各搽12次,然后加被盖好或包被包好,使其出汗,烧热即退。

(19)主治:小儿热病后不能言。

处方:天南星(去皮)、猪胆汁各1个,生姜适量。

制用法:用石灰水泡天南星,烘干或阴干后研成细粉,加入猪胆汁,每次服1~2克,用生姜煎汤吞服,每日服2次。

《草木春秋》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