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论养生
所属图书:《《草木春秋》考释》 出版日期:2015-02-01文章字数:字

第十二节 论养生

修德行善,调养心灵;动静结合,调养体之血脉;顺应四时,调养心身;注重饮食调节,营养搭配保安康;博学多才,广收应用以增智;多(勤)用脑多动笔(头),预防衰老。此乃吾之养生之道,具体如下。

1.修德行善,调养心灵

人之在世,道德修养最为先,道德修养是做人的准则。道德修养包括人生为人的品德修养,为医者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医疗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在对待病人诊疗质量、诊疗态度、诊疗技术和带徒传授技术诸方面,吾始终保持态度端正,诊病仔细,治病用药讲实效、价低廉,并常告诉弟子:“作为一个医生,对待病人要有怜悯之心,对待病人不分贵贱、贫富,当一视同仁;为人治病不讲报酬,有钱当治,无钱亦治,绝不能见病不治,见难不帮。这就是医者道德之修养,无医德者不可为医矣。”

2.动静结合,调养体内血脉

吾从儿童时期(起)即为地主放牛砍柴,在艰苦生活历程中,练就了爬坡、劳动、下河捕鱼、放排摆渡的体能;到青年时期,即悬壶行医济民,救治众生,经常上山采挖药材,练就了攀岩、爬树的本领和技巧;在行医空隙时坚持晨练运动,学会了道教的轻功和佛教的做法事,在为病人治病时会运用气功疗法治病,在为亡人超度做法事时会运用所学的轻功。吾70岁仍能攀岩采药,还可从山上背着七八十斤(35~40千克)草药步行10多里路回家,上坡从不喘粗气。所以说,要想身体好,必须从年轻开始加强体能锻炼,不能久坐、久睡、偷懒。要坚持运动和静养结合,因为久坐伤肉血,久睡损气脉,偷懒消意志,身体不健康。活动包括劳动,可促进人的血脉流通,使筋骨得到锻炼;静养可调节情绪,排除思烦(想)杂念,修心、养脾、益智。动静结合,调养血脉,修身养性,是人生健康之诀窍也。

3.顺应天地四时变化,调养心身

人与天、地合一,必随四时季节调养,“人跟天气走,不可倒着行”。吾注重天人合一,顺应四时,调养心身。人活世间,一定要跟着四时气候变化情况调整自己的衣、食、住、行。吾平时就是按春季早起晨练,夏时午睡练三伏,秋节(季)坚持晚练排暑邪,冬冷早睡练收藏的规律锻炼身体,调节心身,增强体质,实现了强身健体之功效。

4.注重饮食调节,荤素搭配以保安康

吾在幼年时期,受尽饥饿之煎熬,吃尽饥荒之苦头,所以吾在青年时期是吃素食为先,一年到头能吃上几次荤菜,就感到很满足了;从中年开始就养成了每顿只吃八分饱,荤素搭配的习惯,以调养身体;进入老年时期,中午喝一两、晚上喝一两左右家酿米酒,取其活血通筋脉,散寒湿,健身养生之作用。

5.博学多才,广收应用以增智

吾从年轻时就很喜欢读书,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坚持学习了佛教、道教文化。吾认为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与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相互关联,起到相互推动发展、相互结合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从远古时期开始,巫医同源共发展,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至今仍被传承应用。吾一生拜了70多位师傅为师,在这70多位师傅中,有传授医药的师傅,也有传授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师傅,所以,吾平时也会应用神药两解方法为人治病,收到了很好疗效。佛教和道教用于治病的方法,与中医古代的导引术、心理疏导方法是一致的,与现代心理暗示疗法和心理疗法是一致的,是很有科学道理的特色治病疗法。只是这些方法不被人们所了解和理解,常被误认为是迷信。我们学习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关键是理解其义,应用其精华,掌握其文化精髓,经常联系应用。这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为人治病,何乐而不为呢?

6.勤用脑,多动笔头以防衰老

吾虽然文化不高,但一生勤奋好学,勤于思考,善于动笔,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经典医著,抄录了许多名医案例、经验方药,在100岁时完成了《草木春秋》书稿,将自己近90年行医的经验与成书稿,留给后人。“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得不断学习,才能有所进步,要勤于思考,善于用脑,坚持动手用笔,才能保持脑髓活动,防止过早衰老”,这就是吾一生养生之道之精髓。

《草木春秋》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