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肛痈
所属图书:《符中柱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撷英》 出版日期:2016-06-01文章字数:字

第十八节 肛痈

医案1

患者:张某,男,30岁,已婚,干部。

初诊时间:2014年11月7日。

主诉:肛周疼痛3+天。

症见:肛周疼痛,胀痛不适,睡眠差,小便自解,大便难解,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中医诊断:肛痈。

西医诊断:肛周脓肿。

辨证分型:热毒蕴结。

治法:急诊入院诊断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症状缓解。

按语: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则必须切开排脓,千万不可在成脓后坚持单一的消炎治疗。因肛门周围有不同肌束围成的肛门周围间隙,而且皮肤坚韧,脓液易沿肌间隙的深部扩散,使病情恶化。临床上,符老认为手术切口要保证引流通畅,避免存在无效腔,黏膜下脓肿要将脓肿下缘完全打开。对于低位脓肿,要争取找到原发病灶,切除彻底,以免形成肛瘘。对于高位脓肿,不能一次打开,否则会引起肛门失禁,最好分次手术,以保证肛门功能为前提,待炎症消退再行肛瘘手术。另外,正确判断内口位置是脓肿根治术的关键,可以采取直肠检查等办法,确立内口的位置。中药治疗上可采用活血化瘀、扶正祛邪之法。

医案2

患者:丁某某,女,40岁,已婚,职员。

初诊时间:2010年4月20日。

主诉:肛旁肿痛1+周。

症见:1+周前肛旁肿痛,流脓但不畅,伴神疲易累、纳呆,舌质红,苔黄,脉弦。

中医诊断:肛痈。

西医诊断:肛周脓肿。

辨证分型:湿热下注。

治法:托毒溃脓。

拟方:黄芪12g,当归6g,川芎6g,皂角刺6g,甲珠3g,苦参20g,紫花地丁10g,银花10g,元胡10g,秦艽10g,冬瓜仁6g。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连服5剂。

二诊(2010年4月13日):患者脓毒渐尽,拟住院手术以根治。

按语:此病属中医“肛痈”,又称“盘肛痈”“悬痈”“坐马痈”等。肛门为足太阴膀胱经所主,湿热容易聚于膀胱。故此处生痈,多由湿热下注而成,或因肛裂、内痔感染毒邪而发。本病早期多为实证、热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瘀、软坚散结;中期脓成邪留,治宜扶正托毒;后期毒尽体虚,治宜补养气血、健脾渗湿、滋补肝肾。最终根治,仍需手术。此患者为中年女性,脓成溃破,但脓出不畅,脾气亏虚,也即是说,正虚难以托毒,内已成脓,外不易溃,故治宜托毒溃脓。方中黄芪益气托毒,为主药。甲珠、皂角刺消散通透、软坚溃破,为平补药。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为佐药。加用苦参、紫花地丁、银花以增强清热解毒、除湿之功,冬瓜仁增强排脓之力,元胡、秦艽共奏活血止痛之效。全方祛邪中兼以扶正,以托毒排脓,使毒随脓泄,祛腐生新。

此方特点:以透脓散为基础方加味扶正溃脓,祛邪中兼扶正。肛痈的治疗有虚实之分,但扶正固本的理念要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据其病情发展有脓前期、成脓起、溃后期的特征,溃后又有形成肛瘘之可能,故治疗应根据其病情变化分期辨证。成脓前期:证候特点是邪气初起,正气未衰,治则应为祛邪为主,不忘扶正,治以消法为主。成脓期:此时,邪盛正衰,脓已成,治则扶正祛邪并重,消、托、补三法并用。溃脓期:此时,邪去正衰,治则扶正为主,兼清余毒。

医案3

患者:李某,男性,42岁,已婚,干部。

初诊时间:2012年7月10日。

主诉:肛旁包块伴肿痛反复发作2个月。

症见个月前突发肛门左侧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肿胀疼痛,经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疼痛稍减,肿块未消,每因劳累则肿痛又起,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便血,大便日解1次,小便黄清,舌淡,苔白微腻,脉沉细。肛门检查:膝胸位,10~12点方向肛缘旁见一肿块约5cm×5cm,皮色不变,质硬无应指感,触痛明显。

中医诊断:肛痈。

西医诊断:肛周脓肿。

辨证分型:阳虚湿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治法:益气活血,温阳托毒,消肿散结。

拟方:党参12g,太子参12g,沙参12g,鳖甲9g,黄芪30g,皂角刺9g,白芍12g,肉桂9g,川芎9g,当归9g,白术12g,茯苓12g,薏苡仁20g。共14剂,水煎服。

外敷药:炒草乌9g,独活12g,赤芍12g,白芷12g,石菖蒲12g,当归9g,玄参9g。上述药物研粉以香油调之,外敷肿块。

二诊(2012年7月24日):服药2周后肛旁肿块逐渐缩小,肿痛已止,2天前自行破溃出脓,大便日行1次,质不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肛门检查:取膝胸位,11点方向肛缘旁见一肿块约2cm×2cm,中有一溃口,按之有少许脓液流出,触痛轻。治同前法加强益气养阴之力。方药:上方去肉桂,加五味子20g,菟丝子20g。又治疗2周后,肛周肿块已消,脓出已尽。

按语:本案例患者在脓肿初期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致使脓液无法排出,局部包裹,逐渐形成一个木硬肿块,消之不散,亦不作脓,这是实证转为阴证的表现,因此病程较长,迁延不愈。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此病证属阳虚湿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故治宜益气活血、温阳托毒、消肿散结。内服方中用党参、太子参、黄芪补气,沙参、鳖甲滋阴,肉桂温阳,当归、川芎、白芍活血散结,皂角刺透脓,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外用方中炒草乌、独活温经通阳止痛,赤芍、当归活血散结定痛,白芷、石菖蒲化湿止痛,玄参滋阴以制诸药之燥。

根据符老临床经验,肛周脓肿辨清寒热虚实后,一旦脓肿成熟,则需切开引流,遵循“有脓必切”的原则,否则若因害怕刀刃之苦,而不行手术治疗,则会导致脓肿进一步蔓延扩大,加重病情,产生严重后果,到时悔之晚矣。

符中柱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