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直肠癌
所属图书:《符中柱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撷英》 出版日期:2016-06-01文章字数:字

第十五节 直肠癌

医案1

患者:蔡某某,男,64岁,已婚,退休职工。

初诊时间:2010年10月12日。

主诉:黏液血便伴里急后重1+月。

症见:1+月前,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直肠癌,未手术,已行放疗及化疗,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神疲乏力,肛门坠胀,舌红,苔黄腻,脉弦。

中医诊断:锁肛痔。

西医诊断:直肠癌。

辨证分型:脾肾亏虚,瘀毒互结。

治法:健脾胃,温肾,化瘀解毒。

拟方:太子参20g,黄芪20g,茯苓20g,白术20g,薏苡仁20g,当归20g,秦艽10g,何首乌20g,杜仲12g,银花20g,杏仁10g,苦参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败酱草15g,猫爪草15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0年10月19日):患者诉服药后,黏液血便量略减,舌红,苔黄腻,脉弦。继服14剂。

三诊(2010年11月6日):患者诉精神、胃纳及睡眠较前明显好转,黏液血便量明显减少。

按语:对于无法手术根治切除或放弃手术治疗的中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为主要手段,还可配合放疗、中药治疗等。在这整个综合治疗过程中,据国内临床报道,中医药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和作用。本案例患者为老年男性,正气虚衰,脏腑俱虚,脾虚中焦不运,肾虚下焦不化,正气不行,气化失司,湿浊内聚,湿邪蕴久化热,下注浸淫肠道,气血运行不畅,湿热瘀滞凝结而成肿瘤;病久失治、难治,正气益虚,脾肾阳虚更甚。因此,为本虚标实之证,湿热瘀毒为病之标,脾虚肾亏、正气不足是病之本,病位在大肠。治宜攻补兼施。方中太子参、黄芪、当归、茯苓、白术、薏苡仁、何首乌、杜仲健脾温肾,以求脾肾阳气得以温煦,则气化不竭,源泉不尽。如此,脏腑功能调和,阴阳气血平衡,从而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以期控制大肠癌的发展速度。方中以银花、苦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败酱草、猫爪草清热解毒、泄浊散结,以祛除病邪。大肠癌的局部炎症、癌性毒素的释放在机体表现出热毒的征象,而清热解毒类中药有直接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而且还有直接抑癌和清除癌性毒素的作用。本案例为大肠癌中晚期未手术患者,中药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控制大肠癌的发展、延长生存期。治疗原则:从脾、肾入手治疗,以清热解毒药治标,攻补兼施,于补中调和脏腑,阴阳气血平衡,激发患者本身协调能力,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攻邪药中尤其用“四草”——败酱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猫爪草,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均有抗肿瘤之功。

医案2

患者:周某某,男,90岁,丧偶,退休。

初诊时间:2010年5月11日。

主诉:大便不畅伴出血1+年。

症见:1+年前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直肠癌,近期大便不畅,2日1次,伴出血,色淡红,腰膝酸痛,无腹胀,无腹痛,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

中医诊断:锁肛痔。

西医诊断:直肠癌。

辨证分型:脾肾阳虚,瘀毒互结。

治法:温阳健脾,化瘀解毒。

拟方:茯苓20g,白术20g,何首乌20g,附片15g(先煎),大枣3枚,苦参20g,蒲公英20g,五味子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败酱草15g,三七粉6g(另包),火麻仁10g,杏仁10g,大黄10g,郁李仁10g。共4剂,每日1剂,每日3次,水煎服。

二诊(2010年5月16日):患者诉服药后大便畅,此后上方化裁,去润肠通便药长期服用。

按语:直肠癌属于中医“锁肛痔”范畴。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本病的形成以正气亏虚为本,加上饮食不节、七情所伤、外感邪毒而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脾气亏虚贯穿本病始终,病久不愈累及肾阳,致脾肾阳虚,且患者为老年高龄,脾肾本已亏虚,脾肾阳虚气化失司,湿浊内聚,湿邪蕴结体内,日久瘀而化热,湿热下注,浸淫肠道致气血运行不畅,湿热壅滞凝结,邪实更甚,故本病因虚致积,因积而益虚,益虚而积益甚。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腻、脉弦为脾肾阳虚之象。方中何首乌、附片、五味子、大枣、茯苓、白术温肾健脾、益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附片可以抗炎;白术、茯苓可以促进免疫功能,调节消化功能,增强胃肠酶的分泌,增加肠道吸收功能,促进核糖核酸(RNA)及蛋白质的合成,提高细胞内钙激活的中性蛋白酶的含量及环腺苷酸/环岛甘酸的比值,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三七活血化瘀,可调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小板黏附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含量,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高凝状态,使肿瘤细胞处于免疫监控之下。方中苦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败酱草清热解毒、抗肿瘤。火麻仁、杏仁、大黄、郁李仁润肠通便。本案例为锁肛痔,脾肾阳虚、瘀毒互结型。用药特点:攻补兼施、寒温并用,清热解毒除湿药+温肾健脾药+活血化瘀药,患者大便不畅故运用润肠通便药。

中医关于大肠癌的病因病机认识非常丰富,虽然有人认为它是不治之症,但不少古人为之努力。一般来说,现在关于大肠癌的病因认识有内外两个方面:内因——易感性:机体素质,免疫机能,遗传基因(分子生物学);外因——诱发因素:可以诱发癌症的因素,可能转变为良性肿瘤,可能癌变的疾病,可能诱发癌的物质等。中医的病因病机则认为:饮食不节、七情失和致气滞血瘀,湿热下注,气血痰相搏结,病位在血分、在脏、在里,属“脏结”范畴,这个认识精简易行,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医案3

患者:刘某,女,76岁,已婚,务农。

初诊时间:2014年12月2日。

主诉:黏液脓血便2+月。

症见:黏液脓血便,每日大便4~6次,里急后重,神疲乏力,睡眠差,腰酸痛,舌质淡,苔黄腻,脉弦。病理检查已确诊为直肠癌,目前侵犯阴道。

中医诊断:锁肛痔。

西医诊断:直肠癌。

辨证分型:脾肾两虚,湿毒蕴结。

治法:健脾补肾,清热解毒除湿。

拟方:苦参20g,紫花地丁20g,蒲公英20g,白花蛇舌草20g,败酱草20g,半枝莲20g,太子参20g,黄芪30g,当归10g,何首乌20g,五味子20g,夜交藤20g。共7剂,每日1剂,每日3次,水煎服。

二诊(2014年12月10日):服药后,黏液血便略有减轻。继予10剂,黏液血便次数及量明显减少,精神较前好转。继续门诊治疗。

按语:大肠癌的发病机理,中医认为,外感六淫、内伤情志或饮食不节,最终导致脾胃功能下降,水谷不化,内生湿浊,留滞肠道,进而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气机不畅,脉络受阻,血瘀成积,积久不化,邪气亢盛,侵袭机体,转为内生癌毒,形成大肠癌。

本案例患者神疲乏力,为脾气亏虚的表现,病久脾阳虚损及肾阳,而见腰酸。舌苔黄腻、脉弦为湿热瘀毒内蕴之象。方中苦参、紫花地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半枝莲清热解毒除湿以治标。大肠癌的癌性毒素释放在机体都可表现出热毒的征象。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解毒类抗癌中药不仅有直接抗菌、抗病毒作用,而且还有直接抗癌和清除癌性毒素的作用。方中选用太子参、黄芪、当归健脾益气养血;何首乌入肝、肾经,微温,补肾益精血。四药共奏益气扶正之功,以助驱邪外出。五味子归肺、肾、心经,与何首乌相配,益肾固精,与夜交藤相配安神助眠。

符中柱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