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内痔
所属图书:《符中柱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撷英》 出版日期:2016-06-01文章字数:字

第三节 内痔

医案1

患者:满某,女,65岁,已婚,退休。

初诊时间:2012年8月21日。

主诉:间歇性便血8年,加重10天。

症见:间歇性便血,近10天来便血呈喷射状,色鲜红,血常规基本正常,其中血红蛋白100g/L。脉结代,舌质暗红,苔黄腻。

中医诊断:内痔。

西医诊断:内痔。

辨证分型:血热妄行。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

拟方:地榆炭10g,槐花炭10g,黄芩10g,仙鹤草30g,椿根皮12g,连翘10g,金银花15g,全瓜蒌30g,三七粉3g(冲服)。共7剂,每日3次,水煎服。

二诊(2012年8月28日):上方共服7剂,便调血止,患者满意。

按语:地榆炭、槐花炭能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炒炭能增加止血效果;黄芩、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利湿;全瓜蒌开肺宽肠以通便;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证,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止血、清热利湿、润肠通便之功。

医案2

患者:杨某,女,38岁,已婚,个体。

初诊时间:2012年6月8日。

主诉:便血10+年,加重5+月。

症见:便血,量时多时少,色淡质稀。伴有少腹坠胀,纳差神疲,少气太息,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左细右弱。肛镜检查:见齿线以上右前、右后位各有一囊状物,质软,表面有数个出血点。

中医诊断:便血。

西医诊断:内痔。

辨证分型:肝郁脾虚,脾不统血。

治法:调和肝脾,益气摄血。

拟方:茯苓20g,白术10g,薏苡仁20g,陈皮10g,太子参10g,当归12g,赤芍20g,柴胡12g,黄芩12g,黄芪30g,槐花20g,仙鹤草20g。共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12年6月14日):便血已止,余症均减,心情较前明显好转,唯仍感乏力神疲,舌脉同前。予归脾丸以善其后。

按语:患者便血日久,加之抑郁伤肝,遂致肝脾不和,肝郁则血无所藏,脾虚则统摄失职,故便血不止。其治疗,若只疏肝郁,必致脾土更虚而使便血加重;若补弱土,亦恐更阻中焦而倍木滞,唯调和肝脾乃为良策。故取养肝柔肝、疏木解郁、健脾和中、益气摄血、疏木扶土之剂而获全功。

符中柱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