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豆油皮,一种叫思念的美食
所属图书:《舞龙的智慧》 出版日期:2013-09-01文章字数:1834字

豆油皮,一种叫思念的美食

草塘人说起家乡的特产豆油皮,便眼睛发亮,陶醉不已,滔滔不绝:“油而不腻,香而不闷……吃了豆油皮,跟吃了鸦片一样怡然自得,堪比仙家生活。”

这些发自内心的赞誉之词落到外地游客耳朵里,便凭空生出许多想象来,无论如何也要一尝为快,亲身感受一下草塘人的“仙家生活”。于是选一家口碑不错的饭庄,点一锅热气腾腾的鸡汤火锅,配菜若干,其中主角当然就是豆油皮。待汤煮滚,放入豆油皮,看它在锅里油亮光滑地翻滚几下,用筷子夹起来,过下蘸水,这才放进嘴里细细品尝。好奇心重的游客,会把老板请过来,在火锅的热气缭绕中,听他把豆油皮的来历徐徐道来。

明朝年间,草塘有一个郑姓人家,经营一家百年老店,主营豆腐,远近闻名。有一年,当地有财有势的胡财主家要娶儿媳妇,召集当地有名的厨师来共商菜谱,商量了几日都定不下来。原因很简单,财大气粗的胡财主指明要做一道“珍珠翡翠白玉汤”,据说这是皇宫里的一道御膳名菜,他要以这道名菜来显示自家接待宾客的等级。这下厨师们为难了,不是做不出来,而是这道名菜中有一样原料是豆腐。按照本地风俗,办喜事时豆腐不能上席,不吉利。偏偏胡财主又是个十分固执之人,非要上这道菜不可。双方僵持不下,最后胡财主一吹胡子,撂下一句话:“如何解决豆腐不作原料,又不失豆腐味道的问题,交给赵总管去办。”赵总管接到这一难题,愁眉不展地回到家中,唉声叹气。妻子见状问其原因,赵总管便一五一十地把烦恼一咕脑儿全倒了出来。妻子听了,沉吟了半响,笑道:“这有何难,你去有名的郑豆腐家,把这个‘好事’交给他。让他想办法,做不出来砸他的招牌。”

赵总管仗着胡财主的权势,半是恳求半是威胁地把这个苦差事强推给了郑豆腐家,还定下了期限,到时若交不出货便来砸招牌。这下可苦了郑家老小。胡财主家有钱有势,得罪不起。做呢,心里压根没底。看来这个百年老店的招牌是保不住了。一家人愁得吃不下,睡不好,惶恐不安。眼看胡财主家娶亲的日子一天一天在逼近,赵总管又三天两头跑来催,真是愁煞人了。正当郑家无计可施,等待着招牌被砸时,转机出现了。

一天,郑家媳妇独自一人在豆腐坊里忙碌。锅内豆浆已经煮开,她端起一盆酸汤正准备往锅里倒(点豆腐)。突然,外面传来赵总管的声音:“郑豆腐在家吗?”她慌忙扔下手中的活,满脸堆笑迎出来,给赵总管又是上茶,又是装烟,希望他再宽限些时间。好话说了几箩筐,赵总管茶饱烟足后,总算答应了,同意再宽限些时间。

送走了赵总管,郑家媳妇才想起锅里的豆浆,急忙赶到豆腐坊,发现灶里的柴火早已燃过,只剩下木炭火星在灶膛里一闪一闪的。之前还在锅里翻滚的豆浆也已经风平浪静,表面上浮起一层薄薄的油亮的皮。郑家媳妇天生聪慧,看着锅里浮起的豆油皮,顿时脑海里闪现出一个念头:把它揭起来晾干,可以代替“珍珠翡翠白玉汤”的“豆腐”。她顺手拿起锅铲,调过头来,用锅铲柄伸进锅内,然后慢慢地、轻轻地往上抬,一张平整、油亮的豆油皮滴着豆浆挂在了锅铲柄上。她高兴极了,赶紧把揭起来的豆油皮悬搁在豆腐架上。

郑家媳妇的发现让郑家激动不已,招牌保住了!全家人忙碌了整整一个星期,终于赶制出了足够分量的豆油皮,没有耽误胡财主家的喜期。据说,胡财主家大摆宴席那天,这道用豆油皮代替豆腐做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色香味俱全,令宴席陡然增辉,获得宾客的一致赞美,给胡财主大长脸面。豆油皮因此一炮而红,成为当时有钱人家席上的珍肴。

如今在草塘,还有很多人习惯用原始的制作方法来制作豆油皮:先用温水把黄豆泡涨,用石磨把黄豆磨成豆浆,然后把豆浆倒在灶上直径约为一米的大锅里,用火慢慢煮,不煮开,直至豆浆焖熟,再用斗笠煽凉,待豆浆表面结成一层薄薄的豆皮之后,用竹签揭起来稍微晾干,然后卷起来,以备食用。对于他们来说,这个过程是一种享受。

有人说,男女间爱情的调制和豆油皮的制作有几分相似之处,讲究火候的大小,煽风的力度,不能欠,也不能过,知进知退,太甜太腻太满只会加速它的灭亡,一切须得刚刚好。就如同台湾组合S·H·E的一首歌唱的那样:“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若有似无的甜才不会觉得腻。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豆油皮的口感,和热恋中男女的爱情滋味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油而不生腻,滑而不生厌,香而不心闷,纯而无杂味,酥而无硬感……几片豆油皮入口,再来一碗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鸡汤,此时心底涌起的满足与幸福,和爱情没有区别。

吃豆油皮,品出的不仅仅是爱情的味道,更是思念的味道,延绵不绝,隽永悠长。

舞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