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乌江,刚与柔的变奏
所属图书:《舞龙的智慧》 出版日期:2013-09-01文章字数:1149字

乌江,刚与柔的变奏

提起乌江,脑海里便不免浮现出一副巨浪翻滚、水花四溅的壮观景象,同时激昂澎湃的涛声仿佛在耳边咆哮着。这样刚性十足的印象,自然是源自于红军强渡乌江的史料记载。遥想70多年前,这条波涛汹涌的江水,不知道吞没了多少红军战士鲜活的生命?

作为贵州最大的一条河流,乌江由西南向东北斜贯省境,把贵州切割成南北两部。两岸山高崖绝,陡峭的山岩动辄高达数十丈;江面宽处多达200余米,最窄处也有数十米。水深流急,漩涡如沸,险滩重接,白浪翻滚。自古就有“横走天下路,难过乌江渡”的俗谚。

当年红军突破乌江时,战斗就是从江界河渡口、龙溪回龙场和开阳县茶山关三个地方同时打响的,三个地方的强渡都取得了成功。其中最先突破也最著名的就是江界河渡口的战斗。

“江界河渡口”,是瓮安北上通往遵义的要道关津。当年,英勇的中央红军战士就在这里浴血奋战,短短三十多个小时里,红军三万多人马顺利渡江,成功突破敌人长达100余公里的乌江防线,彻底破碎了敌军想在乌江南岸歼灭红军的阴险企图,令敌人当初“共军长途跋涉,疲惫之师休想飞渡乌江天险”的预言成为历史笑话。中央红军,这群敌人眼里的“疲乏之师”,在一个历史伟人的带领下涉水而去,北上遵义,成为永久的历史经典。

从此,“突破乌江天险”战斗,成为红军“万里长征”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后来的几十年里,多少人曾不远千里地来到强渡乌江的战斗遗址,抚今追昔,缅怀历史。他们站在江界河古渡口,只见乌江水流湍急,浪花卷着细沙不停地拍打着两岸的巨石,发出响亮的撞击声;而乌江对岸山高林密,峭壁耸峙,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看到如此壮观景象,人们不由感叹红军当年突破乌江天险的战斗是何其艰难!

后来由于构皮滩电站的修建,江界河水位大幅上升,当年的古渡口已被淹没在一百多米之下的江心,而红军强渡乌江的战斗遗址也随之消失不见,成为永久的遗憾。

随着古渡口消失的,还有乌江水的刚与烈。当年红军强渡乌江时,江界河两岸山峰陡峭,壁立万仞,水深流急,江涛咆哮,令人胆寒。如今放眼望去,只见烟波浩瀚,平湖如镜,青山傲立,流云飘逸,当年咆哮的激流已不再凶猛,而是温顺地蜷伏于幽深的江水里。

如今,号称“世界第一”单孔跨度桁式组合拱桥的江界河大桥,就坐落在当年的江界河渡口之上。站在山顶远远望去,江界河大桥犹如一条白色的巨龙横空出世,飞架乌江两岸,巍峨壮观,和桥底下平和娴静的江水正好一刚一柔,相映成辉。

曾经的古渡口消失了,当年红军强渡乌江的战斗遗址也被江水淹没了,如今的乌江也已波澜不兴、水平如镜,一副太平盛世的风景。然而历史的烽烟,却不会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红军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感人形象70多年来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无数后来者,沿着他们的足迹,在新世纪的征途上继续前进。

舞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