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长征宣传兵陈靖
所属图书:《舞龙的智慧》 出版日期:2013-09-01文章字数:1872字

长征宣传兵陈靖

“远看一条索,近看鸭池河,敌人拼命堵,老子硬要过。要过,要过,这就过!李觉送行蛮不错,你在对面站岗哨,我在这里洗个脚。”

这首朗朗上口的《过乌江》,是1935年红军强渡乌江天险时,一个年仅十七岁的红军战士创作的宣传诗。这首幽默豪迈的诗歌,辛辣地嘲笑了国民党军纵队司令李觉对红军“围追堵截”的失败,生动地表现了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个红军战士,便是后来三次重走长征路的瓮安老红军、著名军旅作家陈靖。

陈靖是苗家孩子,自幼受母亲“会唱千首山歌,能讲万个故事”的影响,能歌善舞,文艺细胞十分发达。1934年9月,当红军长征到达瓮安境内时,16岁的陈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毅然投身革命,加入贺龙率领的第二方面军长征部队,当了一名司号员。

入伍不久,在贵阳附近召开的一次祝捷联欢晚会上,战友们让陈靖表演节目,他没有推辞,大大方方地唱了一首经老班长改编后的山歌:“走了一山又一山,肚皮走扁腿走酸。刀山火海难不倒,不见红军心不甘!”优美的歌声激荡在每一个红军战士的心里,连在场的红二方面军司令员贺龙也被深深感染,当下亲自点名让陈靖去宣称队。

在宣称队,陈靖充分发挥他的过人才华,写诗、唱歌、弹琴、跳舞,样样在行,很快就成为宣称队的主要骨干。他主演的四场小话剧《当红军去》,成了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百看不厌的保留节目。他和宣传队长向黑樱合作的《梅花三弄》,更是琴音万里,大受欢迎。

红二方面军在抢渡鸭池河时,将尾追千里的国民党军李觉部队甩在对岸。陈靖兴奋之余,诗兴大发,当即豪情万丈地写下《过乌江》。这首气势非凡的诗歌一写出来,就受到指导员们的高度赞赏,很快在红军中流传开来,十分鼓舞士气。

离开鸭池河后不久,红二方面军接到红军总部的命令,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红二方面军于是放弃了建立川滇黔根据地的打算,开始长征。陈靖从此开始了长征诗的创作。

作为红军宣传员,陈靖和队友们并不轻松,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写宣称标语,沿途张贴散发,跟后卫团一道搞“收容”,在战士们休息时做宣传鼓动工作……虽然忙得不亦乐乎,但是陈靖和战友们以苦为乐,每天积极乐观地给战友们传递着正能量。

长征不仅增强了陈靖的革命意志,也磨炼了他的表演才能。他常常在宣传演出活动中即兴表演,现编现唱,每次都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深得战友们的称赞和喜爱。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甘南胜利会师,各个方面军的宣传队纷纷大显身手,以各自节目表达喜悦之情。此时陈靖所在的二方面军宣传队,已组建了“战斗剧社”,陈靖正是剧社的主要骨干。在观看四方面军“工农剧社”和中央红军“人民剧社”的演出中,陈靖眼界大开,对以后剧社宣传工作的开展增加了很多想法和信心。

胜利会师之后,受贺龙之命,陈靖和“战斗剧社”的演员们一起来到延安,接受中央红军“人民剧社”的系统培训。培训期间,陈靖自编自演的才能被“人民剧社”社长危拱之看重,危拱之是红军中著名的“女才子”,她不仅鼓励陈靖为革命创作,同时将一支笔、一个本子、一本字典赠送给陈靖,帮助他提高文化水平。只念过小学二年级的陈靖,在延安学会了记日记,并将他在红军时期编唱的山歌、创作的长征诗,一一记录下来,为此后成为一名著名的军旅作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靖所在的剧社改名为“挺进剧”,陈靖担任了社长,率领剧社随军进入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夜战斗在抗日疆场。

抗战胜利后,陈靖调至炮兵部队担任政治工作,参加了解放张家口及石家庄的著名战役。新中国成立后,陈靖先后担任过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政治部主任、军委高级防空学校政治部主任、空军部队昆明指挥部政治部主任以及南京军区炮兵部队顾问等职。建国初期,他以长征为题材,在《人民文学》发表了长征组诗《枪剑风云录》,相继出版了长篇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及《金沙江畔》,在当时产生极大影响,被称为“长征亲历者的作品”,“描写了那震动世界的伟大历程中的一个片断”,“有朴质简练的长处”。

1986年,年近古稀的陈靖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重走长征路。是年9月,陈靖离开南京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到1988年6月4日结束,为期21个月,历时640天;1989年至1990年,陈靖再度重走长征路;1990年至1992年春天,陈靖三度重走长征路。

整整6年,陈靖共走了17个省区的400多个县市镇,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唯一重走长征路的老红军,体现了红军革命到底的战士本色。

2002年11月,陈靖因病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那终身为了人类进步事业而行走不停的感人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鼓舞着无数后来者继续前行。

舞龙的智慧